鄭鑰洲
(江蘇省南京市天印高級中學)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其實踐性高,這便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不怕累、不怕苦的實驗理念和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也是生物教學的重點,然而因實驗條件的限制,實驗操作耗時耗力,實驗成功率較低,甚至難以順利開展實驗教學。另外,近年來高考越來越注重學生實驗能力的考查,實驗探究題分值越來越高。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全方位提升學生生物素養(yǎng),教師應積極改進生物實驗教學。多媒體具有顯著的交互性和表現力優(yōu)勢,在生物實驗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往往難以理解一些知識和概念,覺得十分抽象生僻,即便是教師在實驗過程中進行了詳細講解,學生依然不明白概念到底指的是什么,學生因未直觀地自己研究生物知識,所以懵懵懂懂,實驗開展過程中也不明白自己實驗的出發(fā)點是什么、自己該如何操作實驗。在實驗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其憑借豐富的聲光效果對生物概念進行描繪,直觀形象地展現生物知識,調動學生實驗積極性,并明白實驗對象,積極思考實驗結果。
例如,細胞結構與功能實驗教學中,組織開展各種實驗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細胞結構。然而細胞較為微小,學生并未在實際生活中見到過,難以形成直觀形象的細胞概念,基于此,教師可引入多媒體課件。播放多媒體課件,一個細胞便跳出來進行自我介紹,并充分展現了全身細胞,重點講解了自己的喜好,在哪些情況下能夠傳輸等。生動形象的課件讓學生興致勃勃。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物質的跨膜運輸實驗來探究細胞整個運輸過程。通過多媒體課件,強化了學生知識;通過實驗,進一步驗證其知識理論,因學生事先被引入情境,所以對知識的深刻理解使得實驗價值更明顯。
高中生物實驗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先講解知識點,然后在講臺上開展演示實驗。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熱情較低,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同時,演示實驗學生難以全方位觀察實驗整個過程,對實驗步驟認識不足。將多媒體融入傳統(tǒng)教學中,不僅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缺陷,而且在PPT實驗課件的引導下學生對知識點和實驗步驟得以清楚了解,實驗教學效率得以提高。
例如,在DNA、RNA在細胞中分布教學中,為了保證所有的學生能夠直觀地觀察到整個實驗過程,教師應在課前制作一個趣味十足的實驗操作動畫,并在動畫中展現出選擇口腔上皮細胞制片→使用鹽酸進行水解→沖洗涂片→細胞染色→使用顯微鏡整個實驗操作步驟,調動學生觀察興趣;然后要求學生按照實驗步驟對細胞予以染色,并借助顯微鏡對DNA、RNA在細胞中分布情況進行詳細觀察,使得每一位學生親歷整個實驗過程。利用多媒體優(yōu)化生物實驗教學,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而且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發(fā)散、創(chuàng)新思維,切實迎合學生的求知欲望。
觀察法是生物學研究學習的重要方法,然而一些實驗現象屬于微觀,無法用肉眼觀察到。例如,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觀察實驗中,第一步應借助低倍鏡找到分生區(qū)細胞,課堂講到該細胞呈正方形,然而在具體實驗過程中常常觀察到長方形?;谶@一情況,應采用多媒體演示理想實驗觀察到的細胞圖像,教師應進行詳細解釋:長方形可能是由于區(qū)細胞被伸張。第二步應對各時期的細胞進行觀察。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講解,學生對于分裂間期時DNA的復制、染色體和染色質之間的轉化、分裂期間DNA和染色體變化特征的認識依然處于虛擬、靜態(tài)中。實驗過程中,學生被思想所限制,難以找到相對應的物像,實驗結果差強人意。因此,實驗前,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動畫形式,將各個時期DHA變化情況進行充分展示。然后,實驗過程中再對真實實驗中觀察到的相對應圖像進行再現,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時需要觸覺、聽覺、視覺等各個感官的感知,這恰好是多媒體能夠演示的。基于此,在生物實驗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并將多媒體同其他教學方式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增強生物實驗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生物知識水平。
[1]巫澤清.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及意義[J].新課程·下旬,2017(24):116.
[2]劉良兵.巧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之我見[J].教育:文摘版,2017(1):00081.
[3]劉玉章,董杰.探究性教學在高中生物實驗課中的優(yōu)化策略[J].中學生物教學,2017(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