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紅
(上海市博文學校,上海)
在我國初中英語教育實踐中,有效性不高、學生積極性低下、教學模式僵化等問題普遍存在。近些年來,伴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實施與推進,全新、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被運用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我國英語教育的發(fā)展形勢將一片大好。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以老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一度受到大力推崇,老師角色的定位失誤,使得課堂的中心和話語權大多掌握在教師手中,學生未能全面融入課堂教學中去,教學雙方缺乏有效互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未能得到全面激發(fā),最終造成老師教學質(zhì)量低下,學生的進步空間未能得到有效發(fā)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在我國英語教學的長期實踐過程中,首先,由于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對學習尚未形成完備的認識,求知欲低下。此外,英語學習基礎上存在的差異使得部分學生付出的努力未能得到所期望的回報,久而久之,學生悲觀失望,毫無信念。其次,由于生活節(jié)奏的日益加快,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加,家長往往忙于工作,對孩子的期望與要求遠遠超過自身對孩子教育的關注與投入,易給孩子造成情感饑渴,滋生厭學情緒。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之外,課堂的趣味性直接關乎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以往大多數(shù)的初中英語課堂上,帶學生反復讀記單詞,講解課本課文,學習與掌握應試技巧占據(jù)了大部分的課堂時間。枯燥無味的知識往往使學生長期處于昏昏欲睡的邊緣,注意力難以集中,又何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呢?
英語課堂的有效性往往直接取決于授課老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教學目標作為教學工作的一種導向,其明確與否,將直接與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掛鉤。然而由于區(qū)域之間英語教育基礎水平的差異,部分地區(qū)的初中英語老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缺乏合理的教學目標,上課隨性,未能區(qū)分主次,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被浪費大半,缺少對教學大綱的精準解讀,學生容易對考試重點、實際所需產(chǎn)生錯誤的判斷。故而,在缺乏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的情況下,學生將難以熟練地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從而阻礙課堂有效性的提高。
在新時期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下,為實現(xiàn)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授課教師需要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發(fā)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作用,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從而進一步滿足新時代對素質(zhì)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此外,應當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zhì),英語教師從業(yè)者需要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優(yōu)秀的職業(yè)操守、不斷學習的思想品質(zhì),能夠合理安排課堂時間,有效組織班級互動,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開拓自身的知識視野,使所用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得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需求,從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努力實現(xiàn)新時期對英語學習提出的新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由于缺乏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的準確認識,當下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甚至是抵觸、厭煩英語。沒有興趣,難以主動。因此,出于對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性的策略分析,一方面,從老師的角度出發(fā),理應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營造出一種包容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為學生制訂良好的互動機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通過舉辦趣味性的活動,幫助學生發(fā)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根本上糾正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一貫錯誤認識以及片面認識,增強其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另一方面,作為英語教育的接收者,廣大學生應當不斷了解時勢所需,充分認識英語學科對將來工作以及生活的重要性。珍惜課堂發(fā)言的機會,通過大聲表達來發(fā)現(xiàn)自身發(fā)音、語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解決問題,不僅有助于語感的培養(yǎng),更是提高自身英語水平與學習能力的保障。與老師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問題及時請教,以便解決,問題堆積過多,勢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有效性。
初中英語作為初中教學的基礎學科,提高其課堂的有效性,既是新時期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更是新時期國家對教育發(fā)展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