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勇
(福建省南靖縣第二中學,福建 南靖)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望人才。關于人才的培養(yǎng),學生必須要做好充足準備,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雖然不可欠缺,相應的思維能力和處理問題方法也應該有所掌握。以前的教育主要以應試為主,學生成績提高了,卻喪失了理性的思考、能力的創(chuàng)新等技能。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高中語文老師,作為學生語言進階的重要角色,傳授知識固然重要,教會其思維能力更加重要,思維能力的提高,才能夠勝任國家對人才的要求,才能夠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種種難題。所以,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斷努力、不斷探索,采取種種方法全面提升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為國家對人才的渴求貢獻一份力量。
傳道授業(yè)解惑,教師不能只是被動地對學生的疑問做出解答,教會其方法才是重中之重。高中語文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老師應該通過一系列方法,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讓學生多思考、多聯(lián)想、多去組織自己的語言,從而全面提升其語言思維能力。因此,學生在課文講解的同時,應該增加其對文字的敏感度,組織學生去靈活運用課文中的相關詞語,讓學生在有所思下有所用,在充分理解的背景下,提升其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語言思維能力。
比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一課時,老師應該營造出作者外出散步的一種場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于文中的相關語句讓學生自主練習。比如“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酣眠本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趣的”等句子,使學生在課下多思考這樣的句子,全面理解作者的思維、感受,正確合理地運用這種句子,寫出自己感同身受的文章,切切實實感受到作者寫那篇文章的感受。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不僅對課文有了一個詳細充分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了自己語言應用能力,對于思維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
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學生都是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總是在被動學習相關知識,這就容易導致學生主動學習欲望降低。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對教學方法進行相應調整,在充分了解學生理解能力的情況下進行講解,給予學生多點思考,挖掘學生主動性,進而提升學生語文思維能力。比如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背景下,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這種方式進行輔助教學,課文講解中,邊播放相應教材,邊留充足時間給予學生思考、寫作,讓學生體驗到主體地位,邊學習邊思考邊運用的背景下,全面提升語言思維能力,變被動為主動,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角色的轉換,學習欲望提升的同時,不僅有利于提高相應的學習成績,思維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改進,使自身成為社會需要的一個重要角色。
教材是傳授知識的基礎,學生在學習教材的基礎上,可能會有枯燥無味感,同時這種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還限定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教材學習固然重要,但老師更應該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深刻,思維境界更高。因此,老師應該全面響應國家教育改革的浪潮,使教學更加活化,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相應的實際生活,給學生多一些課外活動,在學習積極性提高的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深入了解語文學習和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改進自身的學習,對于以后的成長都有重大作用,不僅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在生活中許多事情都可以充分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解決,減少生活中的很多不必要麻煩。例如在教學《蘇武傳》時,筆者在學生疏通完文言文字詞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即怎樣看待李凌投降匈奴的行為和怎樣評價這個悲劇人物,要求學生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寫一個片段,較好訓練了學生的辯證思維。
高中語文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老師除了關注學生學習成績之外,更加應該關注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通過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以及結合課外教學,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一定可以有所提升,從而“師者,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也能夠確切實現(xiàn)。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會有很大幫助,思維能力的提高,對于處理生活中的很多難題都將有重大幫助。在語言思維能力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國家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會不斷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