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市廬江縣白山鎮(zhèn)白山小學(230000)
口語交際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為最終目的。這些年來,小學語文教學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深化改革,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顯現(xiàn)出來的重知識、輕能力,重書面、輕口頭的現(xiàn)象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發(fā)展。
據(jù)筆者觀察,現(xiàn)在的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值得關(guān)注的問題:
一、教師認識不足,教學方法失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不宜采用大量講授口語交際原則、要領的方式。應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庇行┙處煕]有吃透《課標》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指導學生具體的說話內(nèi)容和表達次序,忽視必要的互動和交流,把口語交際課上成了聽話說話課。由于缺少必要的情境預設,學生的表達,也僅是“表達”而已,由于既沒有特定情境下的交際禮儀訓練,也沒有必要的肢體、情態(tài)等輔助語言的運用,更沒有傾聽者的適時應答和彼此交流,使原本應該貼近生活、輕松活潑的口語交際課變成了課堂氣氛凝重嚴肅,學生表情緊張呆板的說話課。
二、評價功能失位,教學流于形式。
《課程標準》中關(guān)于口語交際的評價是這樣表述的:“口語交際的評價,須注重提高學生對口語交際的認識和表達溝通的水平??疾炜谡Z交際水平的基本項目可以有講述、應對、復述、轉(zhuǎn)述、即席講話、主題演講、問題討論等。”口語交際教學評價方式的特殊性,導致其評價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模糊性,不似其他語文知識評價可以進行量化打分的方式予以確認。即便測試有口語交際方面的要求,教師也不會“口試”,而是在語文試卷上提出一個話題,讓學生圍繞這個話題寫一段話。于是便出現(xiàn)很多教師在口語教學時改“說話”為“寫話”,來應對這種口語“筆試”。更有甚者,有些教師覺得口語交際課可有可無,課時緊張時就忽略,課時充裕時就讓學生自由談,不做精心的教學設計,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更沒有預設的重點。在這種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和提高,口語交際課形同虛設。
三、學生疏于訓練,口語能力堪憂。
小學生知識面相對較窄,參與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的機會較少??谡Z交際教學本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鍛煉說話和交流的平臺,但由于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口語交際課的嚴重虛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和提高,《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口語交際教學目標難以實現(xiàn)。學生不愿交際,不敢交際,不善交際的現(xiàn)象仍較為普遍。很多學生小學畢業(yè)時,口語交際水平仍沒有多大進展,有的甚至還不如剛?cè)雽W時那樣敢說愿說,在陌生環(huán)境中與人交流時心情緊張,眼神游離,聲音細小,不知所云的狀況屢見不鮮。有些本來伶牙俐齒的學生,一旦站到大庭廣眾之下就面紅心跳,張口結(jié)舌了。這都是因為學生平時缺少口語鍛煉,不能正視自己的語言能力,導致臨場失去勇氣,不敢交際而出現(xiàn)的結(jié)果。
如何改變目前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現(xiàn)狀,筆者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強化標準意識,轉(zhuǎn)變教師觀念。
古今中外的歷史長河中也有很多口語交際的成功典范。如,丘吉爾二戰(zhàn)演說,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等,這說明口語的交際功能有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為頻繁,口語交際的直接性和及時性比其他的語文技能更能發(fā)揮作用。因此,基礎教育要為學生的口語水平奠定基礎,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本的口語素養(yǎng),以適應現(xiàn)代生活的需要。在影響學生和教育過程的眾多因素中,教師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擺正“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正確關(guān)系,牢固樹立“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教”的教育理念,堅持“打好口語基礎,發(fā)展口語能力”的教學方向,借助正確的方法、手段,教導學生積極參與口語交際訓練,全面提升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建立評價機制,激勵交際信心。
布魯姆教育理論認為,教育評價是改進教學效果,激勵和促進教學目標達成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人的深層心理都有渴望被別人賞識的需求,小學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師要經(jīng)常用肯定和表揚的方法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所以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多表揚少批評,多激勵少指責。要重點評價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tài)度,不必重在結(jié)果評價。評價中,學生的優(yōu)點要突出,缺點和不足要指出,但要婉轉(zhuǎn)。
目前,在考試指揮棒的引導下,口語交際教學沒有得到教師、家長、學生、甚至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原因就是考試不考,即使考也是文字性的習題,真正的口語測試目前還沒有真正實行。
《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通過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根據(jù)不同的對象和內(nèi)容,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這就是告訴我們在倡導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課堂學習與實際運用為前提的課程教學理念中,單靠紙筆考試來評價學生語文的各個方面的能力,考試的信度和效度已經(jīng)受到質(zhì)疑,因此把口語交際中的聽說能力納入語文考試范圍,很有必要。有人認為,口語交際能力測評費時間,試題覆蓋面有限,又屬于主觀性試題,評分的標準和公正性都不好掌握。這確實是實際問題,但是只要我們認真對待,不斷摸索,不斷完善,就一定能建立起一套客觀、公平、公正的口語交際測評體系。
口語交際的測評應該將量化評價與質(zhì)性評價方法結(jié)合起來,以鼓勵為目的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評價,建立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jié)合的評價體制,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zhuǎn)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增強評價主體間的雙向互動,使學生能在自評與互評中發(fā)現(xiàn)自己與他人的優(yōu)缺點,取長補短,及時進行反思和改進。
口語交際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還應該將平時的形成性評價結(jié)果量化到學期末的終結(jié)性評價中去,這樣才能真正調(diào)動學生口語交際學習的積極性。
三、堅持以生為本,拓寬交際渠道。
(一)整合現(xiàn)有資源,提供交際話題。現(xiàn)有教材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對“口語交際”知識內(nèi)容、能力培養(yǎng)進行了科學、系統(tǒng)的編排。但是其中有些話題仍存在專業(yè)化、成人化的傾向。例如蘇教版語文教材口語交際有《學會申訴》一課,學生對所謂申訴并不了解,這樣的話題由于學生的法律知識儲備較少,討論時不知從何談起,沒有交際的興趣,導致教學活動很難開展?!墩n程標準》指出:“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因此,我們必須立足生活,著眼地區(qū)差異,把教材的教學要求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jié)合起來,大膽地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重新整合和必要變通。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交際靈感。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的,小學生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都較弱,如果缺乏鮮活的生活情境,學生往往很難展開語言交際活動。這就需要教師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直觀體驗,讓學生在觀察和感受的同時,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打通生活場景和詞語之間的聯(lián)系,觸發(fā)語言和表達靈感,促使學生自發(fā)開展語言交際活動。在教學中,我嘗試進行了如下做法:
1.實物展示法。課堂上出示實物能很快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由于實物形象直觀便于學生觀察,他們很快就會沉浸到生活情境中去,從而積極地加入到口語交際訓練中。例如《我來當導游》一課,我先把家鄉(xiāng)的一些美景拍下來,制成PPT圖片,在班班通上播放,學生的思緒被現(xiàn)實情境喚醒,很快地進入到生活情境中。觀察之后他們原有的生活積累被調(diào)動起來,主動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說出自己家鄉(xiāng)的美景以及自身感受,使口語交際在有序、活躍的氣氛中進行。
2.語言描述法。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思維通常是由問題產(chǎn)生的,并以解決問題為最終目的。教材中有些口語交際內(nèi)容也向?qū)W生們提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這些問題只要教師精于設計、巧于包裝,就會更加形象地進入學生的大腦,啟發(fā)學生思維,令其產(chǎn)生強烈的表達需求和欲望。例如《學會鼓勵》一課,上課伊始,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勤奮好學,成績一向優(yōu)秀,因為上次考試名次下降,導致他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chǎn)生懷疑,你們說該怎么辦呢?這一話題貼近學生生活,而且很多學生都有親身體會,他們的思維被激活,一下子進入了問題情境,紛紛說出許多見解。這樣把口語交際回歸生活體驗,就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他們會積極地參與交流和表達。
3.活動遷移法。生活是口語交際的源泉,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活動,讓學生通過表演模擬再現(xiàn)生活情境,是增強學生體驗、激發(fā)學生思維和口頭表達的動力源。例如在《介紹我的同學》一課中,我先根據(jù)生活實際預設情境,如向父母介紹來我家的同學、開學初同學相互介紹等。通過角色扮演,身份得到確認,學生的參與興趣更加濃厚,交際更為主動、積極和活躍。在小學階段,模擬現(xiàn)實生活場景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只要教師肯下功夫,多做課前準備,努力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的生活情境,就一定能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互動交流,提高語言能力。小學生詞匯量有限,思維不夠完善,表達缺乏層次。因此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實踐中必須引導學生規(guī)范地使用語言,幫助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提高和發(fā)展語言能力。
1.師生互動。教師是課堂的首席,他既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又是學生的學習伙伴?!翱谡Z交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從“說話能力”上對學生的言語進行指導、修正和點評,并用自己的教學語言給學生做好典范。
2.生生互動。面向全體學生,人人練說,生生互動是最好的教學形式之一。教師可以選擇學生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先組織他們同桌之間、小組之間互說互議,然后全班再說再議,讓每一個學生在問、說、評、議、辯的互動交流中,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3.社交互動。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長期實踐、積累和運用的過程。課堂上短短40分鐘的口語課,只為學生的交際提供了一個小小的平臺,生活才是他們交際的大舞臺。因此,應鼓勵學生走入生活,走進社會,與社會上的人進行互動和交流,讓他們的口語能力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接受碰撞和檢驗。
雖然目前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但是只要教師準確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就一定能找到一條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提升學生口語能力的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