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市姜堰區(qū)興泰中心小學(225539)徐新華
劇本是供戲劇舞臺演出所用的藍本,因為受舞臺條件的限制,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學體裁的一些特點。這主要體現(xiàn)在矛盾的尖銳性、臺詞的個性化以及時空的集中性等方面。蘇教版語文教材選編的劇本類課文只有兩篇,分別是《公儀休拒收禮物》和《負荊請罪》。劇本類課文雖然不多,但體現(xiàn)了編者意圖。下面筆者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劇本類課文的教學體會。
由于劇本類課文在內(nèi)容上具有一定的跳躍性,一幕與一幕之間、場景與場景之間進行轉(zhuǎn)換等,所以學生對文本的把握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時只有把人物關(guān)系梳理清楚,才能促進學生對劇本中人物、情節(jié)的理解與把握。
如,在教學《公儀休拒收禮物》一課時,首先,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把文本中的主要人物梳理出來,明白文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有哪些。在教師的啟發(fā)與鼓勵下,學生找到了文中的主要人物:公儀休、管家、子明,并初步理解了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接著,我鼓勵學生展開進一步思考,把準人物的矛盾沖突:“公儀休與子明在討論什么事情?公儀休對此有什么看法?子明呢?”最后,引領(lǐng)學生就公儀休是否應該收下禮物進行討論:“收?為什么要收下?不收?理由是什么?”就這樣,通過品味語言,學生對文本中人物形象的感悟不僅更加深刻,而且對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主旨也理解得更加透徹。
該案例中,根據(jù)劇本的特點,教師先從幫助學生梳理劇本中的人物關(guān)系入手,引領(lǐng)學生展開學習;再引領(lǐng)他們就文本中主要內(nèi)容展開討論,感悟文本內(nèi)容。如此教學,激活了學生思維,活躍了課堂,使劇中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老舍曾經(jīng)說過:“對話是人物性格的聲音,性格各殊,談吐各異?!边@句話的潛臺詞就是劇本中的人物語言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因此,在劇本類課文教學時,教師只有引領(lǐng)學生揣摩劇本中的人物語言,才能使他們真正把握劇中人物微妙的內(nèi)心世界。
如,《公儀休拒收禮物》一文有這樣一句臺詞:“你不知道,我現(xiàn)在一聞到魚的腥味就想吐?!边@是值得教師引領(lǐng)學生細細揣摩品味的一句臺詞。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引領(lǐng)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細細揣摩,品味感受,使學生明白公儀休這句話隱含的意思就是“我不能收你的魚”。通過閱讀品味,學生真正明白了這是一種委婉的拒絕藝術(shù),既拒絕了管家,但是又不會讓管家覺得難堪,傷人顏面。因此,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公儀休的語言藝術(shù)以及他做人的準則。
該案例中,教師主要引領(lǐng)學生就劇本中有代表性的語言進行賞析、品味,使學生深入體會劇本的語言特色。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能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劇本的魅力。
劇本的故事具有表演性強的特點。有了表演,才有對劇本的人物進行深入解讀,也才能對人物的語言或者沖突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不要像學習其他課文一樣側(cè)重于分析,要從表演入手,以再現(xiàn)劇本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如,《負荊請罪》一文主要通過負荊請罪的故事表現(xiàn)了藺相如顧全大局以及廉頗知錯能改的精神品質(zhì)。這個劇本的主要人物有藺相如、廉頗、韓渤。在教學時,在學生熟讀劇本,對劇中人物形象或者人物語言理解把握的基礎(chǔ)上,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把學生分成了導演組、演員組與觀眾組,讓他們以不同的角色參與劇本表演,以此來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在此基礎(chǔ)上,我再讓學生以“今天我來當一回導演”“今天我做了一次演員”“今天我觀看了一場精彩的戲劇”為話題,把自己的體驗感受與大家分享。如此教學,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了不同表演角色學生之間的體會交流,真正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劇本類文本的快樂。
表演是孩子們的天性,也是他們真正沉入劇本,感受劇本中人物形象的好辦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從不同的角色體驗入手,鼓勵他們展開表演,這樣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彰顯劇本類文本的魅力與價值。
總之,對劇類課文的教學,教師要引領(lǐng)學生認真研讀劇本、表演劇本,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從而達到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