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德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實驗中學)
“預設”一詞,顧名思義就是“預先設定教學工作”,換句話說,“預設”是教師對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的設想,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突發(fā)狀況的處理等諸多內容。通過預設,教師能很好地對教學活動進行宏觀調控,進而使之向著自己預期的方向發(fā)展。而“生成”則是指基于“預設”,課堂實際所呈現(xiàn)出來的狀況。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預設”說白了不過是一種最理想的狀態(tài),要知道,實際教學總是會充滿著諸多的不可控因素,比如學生思維能力的差異、認知水平的高低等,這些因素都是導致實際教學中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的誘因。由于“突發(fā)事件”的產生,課堂教學的走向很有可能會偏離事先的“預設”,因此,如何平衡“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從而使數(shù)學教學變得更加高效是本文重點探討的問題。
新課程主張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并且基于此,教師和學生要盡可能地多做有效溝通。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師上課的過程就是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過程。只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使得師生間的互動受到了一定制約。因此,在當今的教育形勢下,教師要想平衡“預設”與“生成”間的關系,要想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就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積極落實“生本理念”。比如,教師在進行課前“預設”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因素,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預設”在實際教學中的還原程度。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所謂提升“預設”的還原程度指的是最終目標的還原度,并不是要讓教師“固執(zhí)”地按照原有的教學思路去開展教學,所以在這基礎之上,教師還應當充分發(fā)揮“生成”的開放性和可變性,以使自己的教學內容更加多元。另外,從“生成”的角度去說,教師應靈活運用課堂上的實際“生成”來掌握自身的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及時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要密切注意不同思維在課堂上產生的矛盾,并將此設置成下次“預設”的重點,以保證自身教學的不斷進步。
作為教師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充滿了太多太多的未知,因為生活本就是滾滾向前的,哪怕事先設想得再好,也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意外情況。不過,這正是生活可愛的地方,也正是課堂教學充滿魅力的地方。
一節(jié)優(yōu)質的數(shù)學課應當是一節(jié)極具生成性的課程,換句話說,優(yōu)質的數(shù)學課絕不是全然按照“預設”開展出來的,它應該是師生充分交流和溝通之后而產生的智慧的結晶。可是,要想產生這種結晶,教師就必須精心準備“預設”,要明確自身的教學目標,緊抓教學過程中的細節(jié),分層設置每一階段的任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堂實際生成的質量。
此外,要想合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來提升自身的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要有極強的判斷力,懂得如何判定一種資源的價值,并據(jù)此做出正確的教學決策:該資源是不是有用?要怎么用?什么階段用?之后,教師還需明確該資源的特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有用的地方融入自身的教學中,并讓它們成為自身教學的閃光點。而對于那些無足輕重的內容,教師要當機立斷,及時將其“砍”掉,借此來保證教學的有效進行。
教學讓人著迷的地方,并不是教師能提前預見教學中的細節(jié),而是教師能夠依據(jù)自身經驗巧妙地處理各種突發(fā)狀況,而處理的過程學生往往是覺察不到的。
數(shù)學是一門啟迪智慧的課程。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時常會因為靈感爆棚,而產生讓人拍手叫絕的解題思路和學習方法。所以,無論課前的“預設”設置得多么全面,但當其面對實際教學的時候,總是會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因此,教師在面對這些“突發(fā)狀況”的時候,切莫拘泥于課前“預設”,應結合自身的教學現(xiàn)狀,盡可能去順應學生的思路,滿足他們的需求,并基于此,及時對自身的教學進行調控,如此一來,課堂“生成”便變成了教師手中的教學資源,從而能幫助教師充分激發(fā)課堂的活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課前“預設”就像是人們生活中所依循的法律,它代表著教學活動的最低底線和規(guī)則。有了“預設”,教學活動才能變得有序,繼而使得“生成”百花齊放。因此,廣大數(shù)學教師務必要充分理解這兩者的內涵,正確處理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以期能使自己的課堂綻放出更多異彩。
[1]王建蘋.預設誠可貴,生成價更高: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巧妙生成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3.
[2]魯仁偉.SL模式初中數(shù)學課堂的預設與生成: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工程問題”(1課時)為例[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