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軍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北宋鎮(zhèn)實驗學校,山東 東營)
在信息技術日益發(fā)展的今天,高科技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應運而生的電教化媒體也逐漸成為目前重要的教學手段,因為它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近年來,電化教學推動了美術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初中美術課堂也由以往的美術課程教學轉向對受教育者創(chuàng)新教育的培養(yǎng),使其得到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從現(xiàn)在形勢來看,二十一世紀中國美術需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思路也逐漸清晰,方向也慢慢地明確了。以前那種只重視基礎技能表現(xiàn)的傳統(tǒng)教學已經(jīng)不再適應現(xiàn)在初中美術學生發(fā)展的實際,教師應在培養(yǎng)孩子文化素質教育的同時,重點培養(yǎng)其美術創(chuàng)新教育。下面就對電化教學設備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加以說明。
教師應在美術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孩子設計形象、真實的生活情境,把孩子帶入作品中,使孩子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欣賞水平。如在講風景畫時,應該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實的美,調動起孩子對自然的保護意識,增強其對大自然的喜愛。電化教學方式改變了以往美術課上“單只筆、單張紙、一塊畫板”的教學模式,真正把孩子吸引到課堂上來,采取欣賞教學法讓孩子從生活中學會審美,使美術課堂活躍起來。
初中階段所涉及的美術知識面比較廣,但是所安排的美術課又特別少,一般一周才1節(jié)課。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讓孩子多學習一些美術專業(yè)知識和繪畫技能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因為,在以往的美術課教學中,教師一般是采用解說、版繪、繪畫示范或事先準備好教學掛圖等方式進行教學,最后宣布作業(yè)讓孩子進行畫畫訓練。往往一節(jié)課下來,老師講解的內容感覺太多,在時間上肯定是不夠的,又因為教室空間不是很大,很多孩子在聽講時受到距離和方位的影響,對主要內容了解不清晰,從中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情緒,最后使得美術課堂教學效果不好。假如我們在課前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把事先講解的題目及書寫內容制作成課件,就可以在講課時拖動鼠標進行播放。遇到孩子有不理解的美術專業(yè)知識時,應該讓孩子多次進行觀察,一直到孩子完全理解為止。比如,在講課中國畫的用筆和運筆、水彩畫的涂色與水分調色要涉及干濕畫法的運用時,可以把原有很枯燥又很難理解的美術專業(yè)知識用圖文并茂的方式,通過電化教學幻燈片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這樣,既節(jié)省了教師講解時間,又在直觀形象的畫面中激起了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孩子對美術課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理想的美術課堂教學效果。
初中美術課堂中,有很多孩子很難理解的美術知識點,合理利用電教媒體手段進行課堂教學,就能有效解決教學中的難題,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比如在教學繪畫素描中的靜物寫生時,在講解對實物的觀察方法及打線條的方法時,不可能使全班孩子都有效觀察到教師的演示過程,這時可以利用實物投影進行展示,把物體的造型特點、結構色彩、明暗關系、打線條時的用筆方法、疏密組合度等通過大屏幕展示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效果顯而易見。利用現(xiàn)代電教手段,能夠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能力。新課標下的美術教材突出體現(xiàn)生活素材,教師應恰當把握美術教材中的重點,引導學生學會探索,學會根據(jù)教材靈活思維,學會想象,以創(chuàng)作出更優(yōu)秀的作品。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憑借多媒體手段,結合教材內容的特點,再現(xiàn)生活的情境,拉近教材和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思維變得順暢。
美術教學是一門造型藝術,又是一門觀賞藝術,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有大量的教學內容需要通過電化教學直觀地呈現(xiàn),而以往的教學模式常常使美術教學限于枯燥乏味的局面,學生不喜歡聽,老師講起來也很枯燥。將電化教學的模式引入到美術課堂中,可以調動孩子的視覺、聽覺來參與感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有助于實施愉快教學,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要想上一節(jié)生動的美術課,光靠課本上的一些有限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我們通過信息技術來查閱大量的課外知識和有關的圖片,讓孩子了解到更多他們不知道的知識,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學起來才有情趣,才有激情。不光如此,老師也能通過信息技術學到很多知識。在電化教學系統(tǒng)中,一般可以設置一些習題向孩子提問并要求學生作出反應。通過問題的提問與回答,可以讓孩子進行思索與操作練習,也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并作出相應的評價,使孩子學習的知識得到鞏固,從而培養(yǎng)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我們不僅要講授美術基礎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孩子各種各樣的能力。我認為美術教學的重點不在于讓學生獲得結論,而是在獲得結論的過程中使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得到相應的提高。因此,教師應該恰當?shù)剡\用電化教學手段,積極引導學生去探索,引領孩子逐漸分析、總結、概括,最后得出正確的結論,在得到知識的同時,也掌握了研究、分析的方法,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