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智勇
(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第四中學,江西 宜春)
在調查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認為口語學習的難度是最深奧的,因為英語的發(fā)音方法與中文相悖,所以給初中生的理解造成了困擾。但是學生能夠掌握英語學習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不會“說”,因此即使難度再大,教師仍要幫助學生突破瓶頸,引導他們勇敢地去面對自己所犯的錯誤,并從這些錯誤中總結出正確的經(jīng)驗,從而將其運用到日后的學習中以示警戒。
在應試教育背景仍存在的前提之下,很多學校仍將教學的主要精力放置于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方面,這導致了學生對學習“怨天載道”,更別談自主練習口語了。同時還有部分教師在口語講授時太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輸,不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降低了英語課堂的生動性與趣味性,也容易引發(fā)學生的不滿與厭倦。
很多教師認為單獨地將口語拎出來教學沒有很強的必要性,所以他們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只是為了幫助學生應付考試,缺乏實用性。但就教學趨勢而言,口語教學已有很大的占比重,它是拓寬學生眼界、了解外國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與外國友人進行溝通的依托,所以在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之下,口語教學遭到了嚴重的不公平待遇,這就是教學策略的一個損失。
由于家庭、性格等外部因素的原因,許多初中生并不太愿意在公共場合利用英語來與他人進行對話,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害怕犯錯而遭到別人的冷眼和嘲笑,所以他們非常怯于表達。殊不知這種做法就與最佳的口語鍛煉機會擦肩而過了。在公開課上,當教師提問一個問題時,得到的永遠是沉默的回答,要不然就是學生在發(fā)音上極度不標準,帶有很濃重的口音,長此以往,初中生的口語學習就成為他們學習的一大難題。
在21世紀,對于英語學科而言,教師觀念的轉變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必須把握開設口語環(huán)節(jié)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這就要求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去激起學生的興趣,有效地借助學校搭建的公共平臺來取消學生對英語口語的悟性見解,從而創(chuàng)造出相互扶持、合作、切磋的學習氣氛。
毫無疑問,中英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性是在所難免的,例如:非常明顯的是兩種語言對時間的表示方法截然不同,中文表示時通常會將時間、地點等狀語放在句首,而英文中卻恰恰與之相反。在英語口語常規(guī)化學習中,學生受到表揚時應當回應一句“Thank you”,顯然中文沒有這樣的習慣。所以,在口語教學時教師也要注重消除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跨越一些文化障礙。在鍛煉口語時盡可能地忘記中文環(huán)境,用心地了解英語中特定的文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跨越文化的溝壑,實現(xiàn)預期的交際目標。
在英語口語學習中,鍥而不舍的訓練是非常關鍵的,俗話說的“好事多磨”也正體現(xiàn)了這一道理。因此,教師必須運用相對靈活的思想來幫助學生樹立強烈的語感。其中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對所學內容進行大聲的朗讀與背誦,因為朗讀可以增強學生對文本的記憶,并快速地找出自身的發(fā)音問題,從而做到更上一層樓。而背誦則是針對朗讀的加強,是訓練口語熟練度的最佳渠道。
在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中,學生的情緒是影響學習成果的一大原因,所以教師在正常情況下都會努力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來驅走他們消極的情緒。在口語教學中引入游戲教學可以讓學生暫時忘記語法結構的復雜,并讓他們身臨其境般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例如: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融入拼圖、捉迷藏、猜猜我是誰等游戲,在進行“猜猜我是誰”的游戲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事物的圖片,然后讓學生用英語將其表現(xiàn)出來并進行接龍。當學生的答案與英文單詞相吻合時,教師就可在此基礎之上對單詞進行剖析和講解,加深學生對實體的印象,同時也降低了記憶的難度,使口語教學更具趣味性。
總而言之,口語教學在初中英語領域中的發(fā)展正在走上坡路,這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所以為了使口語學習的普及度更高,教師必須采取一系列的改進策略來放大英語口語的優(yōu)勢,凸顯我國學生國際化地位的提升。但口語教學的現(xiàn)狀也并非盡善盡美的,教師一定要竭盡全力地彌補學生在發(fā)音上的漏洞,將英語在語言交際中的外交作用最大化,彰顯口語交際地位的必要性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