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長汀縣第二實驗小學 邱 旻
我校是一所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學校,有65名留守兒童。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教育,著力做好“五個一”,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留守孩子的家園、樂園、學園,讓孩子們時刻感受到愛在身邊,促進他們健康茁壯成長。
學校把“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專項工作,常抓不懈,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關愛留守兒童的領導小組,每年定期召開有關會議,商討留守兒童的相關工作,大力營造關愛留守兒童教育的氛圍,全體教師形成共識,把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排上日程、擺上桌面,真正使學校成為留守兒童學文化、學做人的家園、樂園。學校建立好“留守學生”專項檔案,記載好留守學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聯(lián)系電話、家庭情況、學生監(jiān)護人姓名、聯(lián)系方式等。充分關注到留守兒童的個性心理和個性需求,把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以及各階段變化情況記錄下來,且有針對性地對這些留守兒童進行個別教育、進行補償教育,并主動與學生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
家長不在孩子身邊,學校要求教師承擔起家長的責任,與一個留守孩子結隊并當好代理家長。代理家長代理留守兒童的父母履行父母職責,從學習、生活和思想等方面去愛他們,感化他們,進而彌補他們在家庭中愛的缺失。通過開展經常性的家訪活動,了解留守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和生活狀況,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用真正的師愛撫慰留守兒童的心,使其對“代理爸媽”有心靈的寄托與依賴,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目的。此外,在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讓“代理爸媽”與孩子們一起過節(jié),讓他們能感受到父母就在身邊,關愛就在面前。
學校根據(jù)年齡特點安排班級成立課外興趣小組,組織留守學生至少參加一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學校適時開展各種活動,定期舉辦書畫展、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開展游戲,乒乓球、羽毛球、籃球、拔河、跳繩等豐富新穎、輕松愉悅的課外體育活動,根據(jù)孩子們的不同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每天課外活動時由老師把這些孩子組織起來,讓他們在活動中享受快樂,在活動中陶冶情操。
留守兒童與父母相距遙遠,一年半載才能見面。為了解決留守兒童與父母的溝通問題,學校充分利用計算機房,為每臺計算機開通視頻電話,借助網絡和攝像頭,讓留守孩子可以與外出父母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把自己的學習、生活、思想情況與父母進行交流,通過與父母的溝通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學校想方設法搭建各種平臺,幫助孩子們走出成長中的煩惱,讓孩子們不僅身體能健康成長,心理也能健康開朗。
留守兒童長期不在父母身邊,由于愛的缺失,造成了性格上的孤僻,難以教育。據(jù)此,學校要求學校領導、班主任、科任教師以及班干部、少先隊干部,與學習上有困難、思想行為上存在一些不良習慣的“留守”兒童談心,交朋友,結對子,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從而帶動全班同學,團結友愛,共同協(xié)助,維護班規(guī)、校紀,充分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這樣讓這些留守學生能從榜樣中汲取力量,更好地融入集體中,進一步增強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
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們,正處在教育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缺少了父母親的親情呵護和溫暖關懷,自是一種難以慰藉的缺憾。學校關注留守兒童,為了讓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開展了“手拉手 心連心”留守兒童關愛系列活動。每學期初,在莊嚴的開學儀式后,學校領導給留守兒童贈送了裝滿文具的愛心書包。孩子們撫摸著新書包,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在陽光照耀下,那滿載著愛心的書包和孩子們燦爛的笑容熠熠發(fā)光。這是關愛留守兒童的一個縮影,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生活的困難,獻上一片愛心。學校極力關注留守兒童,著力愛心相伴,開展系列關愛活動,傾情一片愛,幫助留守兒童打開心結,揚起自信風帆,促進孩子們在同一片藍天下茁壯成長。
為幫助學校留守兒童消除因遠離家長造成的孤寂、失落、焦慮等心理障礙,解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學校定期為留守兒童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作了“讓快樂駐心間”的主題講座。心理咨詢室老師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和生動的故事,向孩子闡釋現(xiàn)代健康概念的理解,以及父母為何外出務工、外出打工的辛苦程度及父母與其暫時分離的感受。鼓勵學生學會感恩,在生活學習時善于自找快樂,始終充滿幸福感和滿足感。講座針對留守兒童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心理健康疏導,讓留守兒童在承受挫折、思想獨立等方面有一定的收獲。孩子們紛紛表示,他們將在未來的路上,排除困惑,克服困難,與快樂為友,樂觀相伴,學會自立、自信和自強。
學校在心理咨詢室門口設立了“悄悄話”信箱,讓留守兒童把自己生活或學習中碰到的問題,成長的困惑、煩惱,以及收獲的喜悅寫進信箱與學校知心姐姐聯(lián)系,給了孩子一片傾訴的天地。學校心理咨詢室老師每天都會打開信箱,并對孩子的事進行面對面或書信的交流,打開了交流的領域,讓孩子的傾訴有人傾聽,有人答復。
這些留守兒童一般都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管,也有的寄居在親戚好友家里,有的則是自己照顧自己,獨立面對生活。隔代教養(yǎng)、親朋搭幫教養(yǎng)使留守兒童缺少應有的親情關愛和家庭教育,他們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品德、心理等身心發(fā)展方面存在問題日漸凸現(xiàn)。他們往往因為沒有父母的約束而性格失常和行為失范,主要表現(xiàn)在脾氣暴躁、任性、打架斗毆、打罵同學,學習成績也差。心理健康影響了孩子的學業(yè)、生活,學校迫切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1)善校心理咨詢室。
心理咨詢室是中小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心理咨詢室建設的科學性直接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學校配置一間18平方米的心理咨詢室,同時配備心育(教師)辦公室、音樂放松區(qū)、心理宣泄室等功能室。目前學校僅配備了心理咨詢室,但心理咨詢室的建設還存在不科學、不合理的地方,心理咨詢室的環(huán)境布置及硬件設施和其他功能室需進一步完善。
(2)加強心理教師培訓。
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少,且都不是專業(yè)出身。增加專業(yè)教師,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師綜合實踐能力迫在眉睫。通過提高心理教師的心理學理論素養(yǎng),進一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手段,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操作性及實用性,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綜合的社會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只要我們本著對國家民族負責,對每一個家庭孩子負責的態(tài)度,把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獻給這些心靈最脆弱的孩子們,他們一定能與其他孩子一樣,同在藍天下,幸福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