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代云
(貴州省銅仁市第八中學)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成長對于教育的發(fā)展尤為重要。新教師的成長又是教師隊伍蓬勃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對教育擁有一顆熾熱的心,一年以來在各位前輩老教師的指導下,在師傅何老師的手把手帶領下,我很好地走入了教育的境界,深深地喜歡上了教師這一職業(yè),也很順利地進入了生物學科的教學。一年以來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的重要性。本文結合向老教師學習的體會,簡單談一下向老教師學習的途徑,敬請批評指正。
老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教材處理上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有著過硬的專業(yè)知識,猶如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因此,聽課對于初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來說尤為重要。一年以來我聽課200余節(jié),我覺得聽老教師的課是一種享受,從各位老師的課上學到了許多精華。老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處理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水平都值得新教師細細揣摩。
聽課之前我先熟悉教材,對教材進行認真的分析,勾畫出自己的教學設計,找出教學重難點,這樣便于提高聽課效率,學習老教師對重難點的處理方式。
聽課時要認真學習老教師處理教材的技巧,仔細聆聽老教師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學習老教師的課堂導入、結束的藝術、語言表達技能、提問技能、知識的詳細講解技能以及審題、解題的技能。
工作以來我遇到了很多優(yōu)秀的老教師和一位很優(yōu)秀的師傅,這我為的聽課提供了有利條件。兩個厚厚的聽課記錄本濃縮著各位老教師上課的無數(shù)精華。總之,通過聽課可以吸收大量的外部知識和蘊含于資深指導教師教學行動中的緘默知識,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獲得教學知識和智慧。
老教師有著資深的經(jīng)歷和完備的知識體系、過硬的專業(yè)素質,有一句話說得好: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因此,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對于聽課中遇到的問題可與老教師請教交流。其次,在備課的過程中除了自己多查資料、多看書、多做題外,還應該多與老教師探討教法、教學設計,多向老教師請教。如:我每次向師傅何老師請教一個知識點時,何老師總會把這一個知識點能延伸到的所有知識點很詳細地為我講解。這樣通過一年的請教何老師就把整個高中知識樹全部展現(xiàn)給了我,讓我能夠把握住高中教材,大大縮短了我的成長周期。
老教師為指引新教師的成長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可是,老教師作為學校的骨干也承擔著較重的管理任務和教學任務,有時候老教師也比較繁忙。因此,在業(yè)余和老教師在一起時可以多交流,多談專業(yè)知識。生物知識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課下和師傅何老師在一起時,何老師會給我講許多生活中的生物知識。
臨摹+反思+實踐是新教師快速成長的重要途徑。在向老教師學習的同時不斷進行自我反思也是新教師成長之關鍵。反思是對自己教學經(jīng)驗總結的過程,是積累經(jīng)驗的過程,更是發(fā)現(xiàn)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過程,在反思中提高,是一個新教師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如:聽課之后反思自己課堂存在的不足并下決心改正。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課堂設計、課堂效果也能夠促使自身提高。
老教師與師傅是特別偉大的,他們在繁忙的同時還肩負著傳、幫、拉、帶徒弟的艱巨任務。在師徒結對中,每一個徒弟的成長都凝聚著師傅的無數(shù)指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認真聆聽老教師的教誨,老教師說得很多話要牢記,哪怕是逆耳的忠言。另外,在辦公室里應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應尊重老教師,尊重老教師的勞動。
每一位老教師與師傅都希望新教師能夠快速的成長,早日成為學校的棟梁。因此,作為新教師要不負重托,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通過多看書、多做題、多研讀高考說明及課標、多學習、多實踐、多總結、多反思、多了解學生,多參與教育科研等方式精心設計課堂,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用自己的努力與智慧來回報老教師的帶領之恩和良苦用心。
1.不應照搬老教師的教學模式
老教師的課堂中有許多閃光點,這些閃光點可作為精華來借鑒,但不應生硬地照搬到自己的課堂中去,應該在借鑒的過程中加上自己的思索與創(chuàng)新。
2.要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學習老教師的教學風格
有些老教師在教學之路上形成了很好的教學風格,課堂豐富多彩,聽他們的課是一種享受,可是對于這些也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創(chuàng)新性的學習。
總之,我們新教師對教學充滿著激情與厚愛,我們深深地喜歡著自己的職業(yè)。盡管新教師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無法一蹴而就,但是有學校的大力支持幫助,有各位老教師前輩的帶領,有好師傅的指引,有我們年輕的青春為資本。良禽擇木而棲,士為伯樂而容。相信年輕的我們在經(jīng)歷磨煉成長之后,站在三尺講臺,定會擁有一顆更加從容、平和、充實的內(nèi)心,定能更好地走入教育的境界,譜寫教育的精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