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都市清江小學 湖北宜都 443300)
“我真想您放下手機,親愛的爸爸,把小時侯的那一份快樂還給我吧!爸爸,原來那屬于我們倆的一聲聲笑聲消失不見;原來那來自您的一次次關懷的問候無影無蹤;原來和我一起奔跑的身影煙消云散。因為,這時的您,正手捧著您寶貝中的寶貝—手機。吃飯時,您在玩手機;睡覺時,您在玩手機;甚至連上廁所的時候,您也在玩手機。再這樣下去,您就快成手機的爸爸了?!边@是我班上的學生在一次單元檢測中完成半命題作文“我真想……”時寫下來的一段話,他在后面的作文中還回憶了小時候和爸爸一起邊泡澡邊嬉戲的溫馨畫面,可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了,只剩下爸爸成天抱著手機目不斜視的漠然形象,讓既是判官又是讀者的我讀來頗為唏噓。
無獨有偶,在接下來的改卷中,我又讀到了一位同學同樣的呼聲。一位同學寫到:“如果上帝能讓我實現(xiàn)一個夢,那么我希望爸爸能放下手機,陪我們一家人過好每一天,做一個好爸爸。爸爸每天一回到家,就躺在沙發(fā)上看著自己的手機,除了手機里的聲音能聽到,他把其它一切聲音全都屏蔽起來,誰也不理。每當我批評他的時候,他總是裝聾作啞,等他被罵煩了,就叫我快去做作業(yè),別來打擾他,他上了一天班很累。每次他都這么說,而我又不能反駁他,如果反駁了,恐怕我的屁股又要‘開花’了?!?/p>
讀了他們的作文,我的眼前仿佛浮現(xiàn)了他們的爸爸媽媽抱著手機,充耳不聞兒女的呼聲,雙目不見兒女需求的樣子。更重要的是這種現(xiàn)象不是個別,而是普遍,正如網(wǎng)絡語言所說:“對于孩子來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和爸爸媽媽不在一起,而是爸媽明明在陪自己,卻一直玩著手機?!钡拇_,在智能手機全面普及的年代,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其強大的網(wǎng)絡吸引了所有人的視線與注意力,人人都在做“低頭族”、“手機控”。雖然這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學生和家長之間的問題,但作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在看到學生這樣的心聲后,第一直覺就是要和家長好好溝通,把學生的心聲與訴求告訴各位家長。因此,我隨即把學生們的作文用手機拍了下來,發(fā)到了班級家長群里,并配上了這樣一段話:“各位親愛的寶爸寶媽,也許您的手機里有您成千上萬的交易,關系著您一家的生計;也許您的手機里的有您不計其數(shù)的商機,關乎著你一家的未來,但您的孩子正在以您無法想象的速度成長,現(xiàn)在他們正需要您的關愛,需要您的呵護。都說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如果您愛他(她),就請放下您的手機!認真聽聽他們需要些什么,他們在想些什么。不然孩子很快就長大了,當您再想聽聽他們的心聲時,再想和他們一起好好玩玩時,他們卻什么也不想和您說,什么也不想和您一起做了。到那時,他們也就真只在您的手機里了!”當天,好多家長在看了孩子們的作文和我的這段話后,感觸非常深,紛紛表示自己真得該好好反醒自己,好好珍視現(xiàn)在和孩子在一起的這段時間,好好陪陪他們,好好教育他們了。
“家長會”是溝通學校與家庭、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保持密切聯(lián)系、協(xié)調(diào)一致的有效形式和途徑,是學校整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xiàn)行的學校教育中,“家長會”不僅僅局限于匯報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傳達學校相關政策規(guī)定,更肩負著培訓家長的作用,因此也有很多學校已將“家長會”更名為“家長培訓會”或者“家校聯(lián)系會”,班主任往往會在會上對家長教育方式中比較有代表性或共性的問題對大家作出指導,引導家長用更合理的方式教育和管理孩子。爭對此種“手機控”家長忽視子女教育的共性問題,在“家長會”上作出指導無疑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它指導面廣、操作性強、行之有效。
QQ、微信作為新時期的主要交流媒介,已然成為人們溝通交流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很多班主任老師為了加強和家長的聯(lián)系,也紛紛建立了班級家長群。這種“班級群”打破了工作時間、空間的制約和家校之間的界線,提高了家校溝通的效率,實現(xiàn)了家校聯(lián)系的互聯(lián)互通和無縫對接,使得老師與家長間的溝通越來越便利、越來越隨時化,儼然就是家校聯(lián)系中的“高鐵”。
爭對“手機控”的家長們,“班級群”這列高鐵似乎更能直通目的地,班主任老師完全應該建好這條“高鐵”。就如我在處理前面案例時一樣,把同學們的作文照片傳到“班級群”里,每一位家長都能看到學生的訴求,都可以參與討論,并且每一位家長都能對照“鏡子”檢查自己,從而起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作用。
當然,在指導家長教育子女方面,“班級群”的作用還不僅僅在于此。平時,不論是QQ、還是微信,或者其它網(wǎng)絡平臺,都可以見到很多優(yōu)秀、發(fā)人深省的文章推送,作為班主任,就可以及時把這些好文推薦在“班級群”里,再呼吁家長們閱讀,更系統(tǒng)化、多元化、深層次化地進行理論指導。而且這種方式比“家長會”從時間上、空間上都更為靈活,易操作,家長也能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時間靜下心來認真閱讀,從而內(nèi)化為自己教育女子的方式方法。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家長往往比較重視和老師的單獨交流,對于老師和其單獨交流時所傳達的信息,表達的觀點記憶尤為深刻,也更容易引起重視。諸如“手機控”家長忽視孩子教育的這類問題,是共性問題,也有個別家長尤為突出,比如前面案例中的兩位家長,就非常適合采用“點對點”這種交流方式。“點對點”的方式非常多,比如QQ或微信私聊、打電話、家訪、邀請家長到校個別交流等。我相信,走好了“家長會”這條公路,建好了“班級群”這列高鐵,駛好了“點對點”這趟專列,家長們能更便捷、更及時、更全面地了解到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在指導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子女、陪伴子女、和子女溝通方面,班主任也一定會事半功倍,成效顯著,真正成為一名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