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芳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陳莊鎮(zhèn)中學)
大千世界自有它的神奇與美麗,吸引人們?nèi)ヌ剿髯非?。我們雖然沒有廣闊的視野和深厚的知識,但同樣可用自己的視角去探索世間的美麗,用自己的方式獲得萬物的奧秘。這是科學探索之美的寫作。進行寫作時,首先要注意文體的限制,說明文寫作應從觀察的角度入手,注意揭示秘密,而非記敘過程。同時還要注意說明的條理性和語言的生動性。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科學家對世間萬物的探索是科學的,高深的,我們的選材不可能達到那樣的高度。因此我們選材應由“我”入手,我的觀察、我的發(fā)現(xiàn)雖然淺顯,但卻實用。例如“我眼中的QQ”“我眼中的月亮”“我眼中的蜜蜂”等,這些生活中常見,自己已有一定了解的事物,是我們筆下的熱門選擇。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作者選材重在通俗性、大眾性,將克隆這一高深的知識說得淺顯易懂,便于人們接受。好的選材可以為成文搭起成功之橋。
說明事物,需按照合理的順序來安排組織材料。寫作此類文不能想到什么寫什么,要條理清晰,例如《大自然的語言》一文,作者介紹物候變化,便是由主要到次要,按照邏輯順序娓娓道來。既突出了重點,又注意了詳略。而《奇妙的克隆》則按照時間順序,按照克隆技術的先后,讓讀者從中了解了克隆的發(fā)展過程。我們寫作類此文,應注意順序的把握,內(nèi)容的詳略,寫清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重點是什么,才能使文章做到深入淺出,條理清晰。
說明文重在說明,但也不乏描寫?!洞笞匀坏恼Z言》中,作者開始為了展現(xiàn)物候變化,便用形象的語言描繪了自然四季的美景,排比、比喻、擬人的修辭在文中比比皆是。《奇妙的克隆》文中,更是充滿了妙趣橫生的故事,讓讀者置身其中,欲罷不能。寫作此類文時,說明過程是重要的,形象的描述同樣必不可少。
故宮無語,卻告訴我們曾經(jīng)的輝煌與滄桑;盧溝橋靜默,卻傾訴著一段屈辱的歷史;青花瓷不言,卻訴說著一段凄美哀婉的故事……大千世界,萬物皆有情。這些靜默的事物,自有他們獨特的魅力。這是對建筑物、園林、藝術品等“靜物”之美的寫作,要求選材時不落俗套,真正抓住“靜物”的特點表達,明確“靜物”的寄托,才能做到情感融匯其中,展現(xiàn)這些“靜物”特有的魅力。文章重在說明,要抓住“靜物”特征去寫,做到條理清晰,詳略得當。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此類文選材廣泛,一座山、一間房、一座橋、一張床都是我們寫作的內(nèi)容。但選材時首先要熟悉事物特征,才能把說明的事物準確清晰地介紹給讀者。如《中國石拱橋》寫趙州橋和盧溝橋,雖都是石拱橋,但都有自己的特點,這樣更能表現(xiàn)石拱橋的藝術特色。再者選材要有代表性,寫房間,因為它是自己的最愛;寫名山,因為它體現(xiàn)了祖國山河的壯美;寫小橋,因為它寄托了太多的傾訴。因此巧妙選材,才能揭示特征,展現(xiàn)“靜物”之美。
寫作“靜物”,要做到層次清楚、主次分明,就必須注意說明順序。例如《故宮博物院》,用先總后分的結構,從整體到局部,層次清楚地介紹了這座雄偉的建筑群。再如《蘇州園林》,先總括其從整體上呈現(xiàn)出的特點,再從各個方面分別加以說明。園林建筑特點的概括介紹和分類說明互相照應,所有內(nèi)容都以“圖畫美”為線索貫穿全篇,結構與內(nèi)容渾然一體。
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是樸素平實,且常使用專門術語,容易給人枯燥乏味的感覺。為了提高說明的效果,須在語言上下一番功夫。說明文用語要確切、精當、通俗、風趣。如《蘇州園林》中“盤曲嶙峋”古老藤蘿枝條的彎曲枯干,滿眼“珠光寶氣”藤蘿花的典雅風韻,既描繪出了生機盎然的畫面,又揭示了事物的意蘊。再如《說“屏”》中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既點出“屏”所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又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fā)和使用屏風的愿望,用詞準確簡練、引用恰到好處,耐人尋味。
神州大地,旭日噴薄。黃河壺口的飛瀑,鋪滿白雪的天山,甚或濱海小城的一抹夕陽……山有山的博大,海有海的寬廣。大則寬宏,小則柔美。祖國的如花錦繡,哪一處曾讓你怦然心動?這是大千世界的繪景之美。寫好此類文,要注意游蹤的把握、情境的描述、情感的寄托。只有做到三位一體,才能景色入懷、感人心魄。當然情景作文,還在于語言的生動,優(yōu)美精致的語言,寄情山水,借景抒懷,才會筆下生輝,一氣呵成。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寫好一篇環(huán)境作文,切忌信馬由韁,不分先后,不辨主次。好的思路必須一線貫穿,將串串珠璣巧妙鏈接,展現(xiàn)最美風景?!度龒{》一文,就以時間為線索,將三峽四季不同的美景融為一體。又先山后水,可謂選景生動,線索清晰。同時,選景應該隨心,沒有感受的環(huán)境,在筆下會變得蒼白;賞心悅目的風景,會使筆下熠熠生輝。
在選材之后,如何謀篇布局,還需要精心構思。游歷山川美景,看到什么寫什么,只圖面面俱到,卻無主次之分,讀來只會如同嚼蠟。所以可以借鑒《湖心亭看雪》一文,作者重點寫看雪,才有“上下一白”美景;更如《記承天寺夜游》一文,對月景的精彩描述,可謂千古美句,寫景詳而得當,令人嘆服。
寫景的目的不僅在于描繪風景,更在于抒發(fā)感情。《答謝中書書》中,一句“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多少情感融入其中;《記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作者更是百感交集。可見借景融情,是寫景文章的常態(tài)。只有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在寫作中出新意,抒情感,達到寫作的目的。
[1]代光輝.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2]時光.初中作文教學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