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城關區(qū)和政路小學 甘肅蘭州 730000)
識字是寫作和閱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學生自主識字能力是學習語文以至學習其他各個學科的重要的基礎學習能力、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漢字的濃厚的興趣,并且還要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識字的習慣,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識字的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經過長期在語文教學中不斷的探索和嘗試,對培養(yǎng)低年級小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進行了探究。[1]
漢字是有形的,并且更有象,象形字則是代表,小學生直觀感知較強,運用畫圖的形式來引導他們認識漢字,讓小學生清楚地觀察和直觀認識記憶,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從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入手,開展各種活動,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在課內外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識字學習。”課堂教學中,應根據課程標準要求,針對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特點,通過激發(fā)興趣,讓學生主動識字,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來激趣:
1.故事啟趣。比如,當我教“日”這一字,給學生講述“后羿射日”的故事,并出示象形字‘日’,讓學生觀察,圓圓的形狀恰似太陽的形象,中間一橫好似是后羿射的箭,生動的故事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馬上就掌握了這個字。
2.情景導趣。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詞串、兒歌、對聯、故事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兒童識字興趣,引導他們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通過引導學生從《人體識漢字》、《看畫識字真有趣》、《邊看電視邊識字》、《我在街上識漢字》、《我讀對聯識漢字》等拓展活動,讓學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去親自體驗感受,產生語文學習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意識,從而縮短與學習內容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與熱情,盡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識字的過程中去。
3.表演引趣。如學《小母雞種稻子》一課,讓孩子們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小母雞、小豬、小貓等,讓孩子們在詼諧的語言、夸張的動作及滑稽的表演中感覺學習的樂趣,使課堂氣氛大大提高,小朋友們在輕松愉快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中,既豐富了口語知識,又從中學到識字的技能。
4.比賽激趣。開展練一練、說一說、動一動等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能激發(fā)起學生極大的參與熱情。如語文課前三分鐘可安排3-5人進行識字比賽,內容包括練字、講故事、誦讀等方面,讓學生在邊學邊讀、邊練邊寫中提高了他們的識字技能。還在班級設立圖書角,指導學生辦《我愛識字》專版手抄報,評選“識字大王”、“讀書小狀元”,激發(fā)學生課后閱讀的興趣,進一步鞏固識字。努力為孩子們搭建鍛煉和展示自我的舞臺,學生興趣濃厚,參與積極性高,不僅鍛煉了識字能力,而且增強了奮發(fā)向上的競爭意識。
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變抽象為具體識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學生一味的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并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fā)展。低年級的小學生對形式的新異,生活活潑的東西特別容易發(fā)生興趣,一旦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發(fā)揮極大的主動性,對一些問題主動的多思多想,并且在這個過程當中發(fā)展自己的智力。因此。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畫畫寫寫,模仿表演,設疑質疑等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式。
識字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幾個漢字,而是在教識字的過程中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不斷的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去。
(1)讀記筆畫法。在學生剛剛掌握一些基本筆畫、部首的時候,可以采用讀筆畫法,即獨體字,合體字的難部件按書寫筆畫順序一邊書寫一邊讀出每個筆畫的名稱。
(2)部件分解法。以字的結構,掌握的部件和獨體字讀出每一部件名稱的方法,稱為部件分解法,
(3)字形分析法。教給學生分析字形的一般步驟,讓學生知道如何對有關結構單位進行分合加減,從而逐漸的建立識字的思維模式。
首先應該相信學生有識字的能力,如果我們經常性的對學生的識字結果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產生自信心,讓學生覺得自己能夠主動的識字,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加的喜歡自主識字。識字的過程本身就是十分的枯燥,所以,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識字,打破傳統(tǒng)識字方法的枯燥。讓識字變得有趣起來。
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是多樣性的,因此識字的方法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為了實現學生獨立,主動識字的目的,需要引導學生發(fā)現并掌握學習識字的方法。本文對現階段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漢字認識特點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總結反思出其中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優(yōu)化各種識字的方法。運用自主識字的策略,探索如何將自主識字的一些方法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機結合起來,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教給學生一些自主識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