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梅
興趣是人類在接觸新鮮事物或者從事某種活動時的一種心理偏向,是推動人類認識和接觸外界事物的基礎,興趣的培養(yǎng)和產(chǎn)生,能夠幫助人們高效地完成工作。[1]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想要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就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工作。老師在做準備工作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本次實驗的目標,學生知道本次實驗的目標后,就會對本次實驗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其次,老師還需要簡化實驗流程,更多地保留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比如在《顯微鏡的使用》這一章中,大量理論知識的學習會讓學生感到乏味和煩躁,所以老師不能單獨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需要結(jié)合顯微鏡的實際情況,可以選擇提問式教學方法,比如詢問學生顯微鏡上這個結(jié)構(gòu)叫什么名稱呢?顯微鏡的目鏡是哪一個部分呢?顯微鏡的通光孔又有什么作用呢?通過提問式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老師在進行準備工作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
在我國傳統(tǒng)初中教學方法中,學生可以用于生物學習的時間只有課堂上的四十分鐘,學生可以用于學習的地點只有課堂和實驗室,學生學習生物的方法只有老師的課堂講述,正是因為課堂時間的短暫,課堂地點的單一,學習方法的死板,才會導致很多學生對于學習生物沒有熱情,這就需要老師和學校以及整個社會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和改變。課堂講課時間只有四十分鐘,但是課下練習的時間是非常充足的,老師可以在課堂結(jié)束的時候為同學們布置相應的課后習題,或者是增加生物實驗的頻率,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通過定期舉辦生物實驗操作競賽或者是生物實驗知識搶答來增加學生的課下學習時間;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出行活動,帶領(lǐng)學生去學校圖書室查找相關(guān)的生物書籍,不僅解決同學們在日常生物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還響應了“書香進校園”活動的號召。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觀察校園內(nèi)的生物。通過對身邊生物現(xiàn)象的觀察以及實驗課上的操作來對課本上的生物知識進行記憶,老師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還可以給同學們講一些有趣的化學小知識,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索學習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2]
老師在日常上課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要根據(jù)全國范圍內(nèi)發(fā)布的《初中生物教學大綱》中的內(nèi)容擬訂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在實驗的過程中將同學們分為幾個小組,在實驗的過程中,用積極的心態(tài)、規(guī)范的操作來引領(lǐng)學生學習。如果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老師應該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實驗課程進行的過程中,老師需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展開生物教學。在實驗課程操作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操作,并對做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驗,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狀態(tài),發(fā)揮老師在學習過程中的輔導作用,打造高效的實驗課堂。[3]
生物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由于生物是我國初中才開設的一門學科,所以需要學習生物的學生具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水平,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初中的孩子會因為是第一次接觸到生物,沒有學習生物的經(jīng)驗和方法,所以就不能夠很好地應對在生物學習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這就需要初中生物老師在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并改正。實驗課對于初中生物的學習還是有一定限制的,由于初中生生物實驗操作不成熟,所以無法進行更高難度的實驗。為了彌補這些不足,老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PPT等方法來達到相同的實驗效果,比如《草履蟲的運動》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中,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來了解草履蟲的運動方法和特點。[4]
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我們在不斷的探索和實驗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樣才能夠推動生物實驗教學的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