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芬芳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qū)永強中學,浙江 溫州)
中國戲曲對高中生來說是熟悉又陌生的,怎樣在戲曲教學中讓學生深刻體會中國戲曲的基本特征是很多高中音樂教師疑惑的問題,而捕捉一個準確、精巧的教學切入點就是解決這個疑惑的一個好方法。這就要求我們細讀教材,精心捕捉,巧妙設計。
《中國戲曲的基本特征》是高中音樂模塊《音樂與戲劇表演》第二單元《中國戲曲》中的第一節(jié)內(nèi)容,具有引領、啟下的作用和地位。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中國戲曲的基本特征,提高學生對不同劇種的欣賞能力,引導學生了解音樂在戲曲中的地位,了解音樂與戲曲之間的關系,為后續(xù)的教學打下基礎。
在一節(jié)課40分鐘里,要完成本節(jié)教材中四首不同劇種的戲曲欣賞,量是比較大的。因此要詳略得當,合理取舍。在四首戲曲欣賞中,可側重于昆劇《牡丹亭》的唱腔欣賞、學唱體驗。欣賞每個選段時又要側重對每首戲曲選段主要特征的體驗,讓學生更清晰地體會戲曲的唱、念、做、打。
基于對教材的通讀,可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
1.情感和價值觀:通過欣賞四首不同的戲曲劇種和體驗,了解中國戲曲的發(fā)展過程,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戲曲的喜愛。
2.知識與技能:通過教材上四首戲曲的欣賞,分析、體驗“歌”和“舞”的特點,了解中國戲曲的基本特征和音樂在戲曲中的作用。
3.過程和方法:通過對四首戲曲的唱、念、做、打的體驗和實踐,掌握中國戲曲的基本特征。學生對中國戲曲的歌和舞的分析和體驗、對中國戲曲中的音樂的作用和地位的了解就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難點。
通過以上兩個環(huán)節(jié)的設定,捕捉一個精巧的教學切入點至關重要。細讀教材文本,會發(fā)現(xiàn)兩條線索。一條是緊扣王國維的這句話: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這是文本中極重要的一句話,即抓住四個不同劇種的戲曲選段中的“歌”和“舞”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始終關注“歌”和“舞”的表現(xiàn),即唱、念、做、打的欣賞和體驗。另一條是在每次欣賞時都引導學生關注音樂在選段中的作用。根據(jù)這兩條線索捕捉到教學切入點,學生通過教材中四個不同劇種的戲曲選段欣賞,就能較好地掌握中國戲曲的基本特點和音樂在戲曲中的作用,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經(jīng)過教材通讀、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教學切入點的捕捉,結合教學實踐,可以這么來開展教學。
1.戲曲“做”的欣賞、體驗。激趣導入可以設計“你來做,我來猜”的游戲環(huán)節(jié)??梢赃x擇蒲劇《藏舟》片段中有出現(xiàn)“開門、害羞、悄悄地看、劃船”這幾個動作。接著播放《藏舟》選段分析該選段中的“歌”和“舞”的特點,側重“舞”中“做”的分析、體驗。如此,通過《藏舟》選段中的“歌”和“舞”的初步印象,為之后的教學做好鋪墊。
2.戲曲“唱”的欣賞、體驗。欣賞昆劇《牡丹亭·游園》選段《姹紫嫣紅開遍》時,著重分析、體驗該選段的“唱”,即昆腔。讓學生通過學唱《姹紫嫣紅開遍》片段,了解昆腔曲調(diào)細膩婉轉清麗委婉,細膩抒情,極具舞蹈性。
3.戲曲“念”的欣賞體驗。欣賞川劇《迎賢店》選段(截取念白片段)時,請學生思考:該選段是通過怎樣的“歌”和“舞”來講故事情節(jié)的?通過提問、引導分析該選段的“歌”和“舞”。著重分析、體驗該選段的“念”。這里一定要讓學生跟著學“念”,加深體驗。
4.戲曲“打”的欣賞體驗。欣賞京劇《三岔口》選段(截取武打片段),讓學生思考:該選段是通過怎樣的“歌”和“舞”來講故事情節(jié)的?通過提問、引導分析該選段的“歌”和“舞”。著重分析、體驗該選段的“打”。
5.戲曲音樂的欣賞體驗。戲曲音樂是區(qū)別不同劇種的主要標志。這也是我們的第二條教學線索。因此在前面的四個選段的欣賞體驗中,要時刻引導學生關注戲曲音樂的作用和地位。如欣賞《藏舟》時引導學生感受鑼鼓伴奏與表情中的眼法、手法,動作中的身法、步法等之間的關系;欣賞《姹紫嫣紅開遍》時引導學生感受音樂與唱腔的結構、板眼、旋律、唱法之間的關系;欣賞《迎賢店》時引導學生關注其伴奏樂器只用金鼓擊節(jié),起到控制節(jié)奏、念的速度和語調(diào),讓學生感受念白中的韻白、方言白與鑼鼓伴奏之間的關系;欣賞《三岔口》時引導學生感受武打中的套路、擋子與鑼鼓伴奏的配合,鼓點越快人動得越快。還可請學生念一段鑼鼓經(jīng)、配上一段亮相的動作,感受戲曲音樂是用來控制戲曲中的唱念做打,使其形成固定模式。
這樣緊抓精巧的教學切入點進行、動靜結合的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唱”和“念”即“歌”,“做”和“打”即“舞”,學生也就自然而然地能理解王國維先生的“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這句話了。
通過教學實踐,這樣注重師生共同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音樂美的教學是深受學生喜愛的,也達成有效的教學效果。我相信我們只要充分利用教材和文本,細心精讀,巧妙捕捉教學切入點,也一定能讓學生愛上中國戲曲,師生共享“以歌舞演故事”的美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