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常榮
(眉山市東坡區(qū)思蒙鎮(zhèn)蓮花中心小學 四川眉山 620033)
閱讀教學作為提升學生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也直接體現(xiàn)出小學生的素質。小學生正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這點,發(fā)揮課外閱讀的作用,借助課外閱讀培養(yǎng)與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本文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措施。
大部分小學生都喜歡課外書籍的閱讀,主要因為課外閱讀與教材相比內容更加生動、豐富,趣味性較大。小學生喜歡的書籍類型主要為童話故事、小說、連環(huán)畫等,但這類書籍普遍存在價值不高的問題,使得小學生花費時間閱讀后無法取得相應價值。
大部分學生閱讀時都是一字一句的進行,并未養(yǎng)成瀏覽的閱讀習慣,同時閱讀順序存在差別,體現(xiàn)為隨便翻看書籍,并未按照緒言、正文、后記這種順序進行。同時,閱讀時如果出現(xiàn)生字或不懂的地方,存在直接跳過的問題,或是向父母、同學詢問,存在閱讀方法單一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應試教育,存在教師與家長不重視課外閱讀的情況,學生也更加關注考試內容,教學中也并未硬性要求學生閱讀相關課外讀物,大部分教師將教材中的文章作為閱讀任務,教師覺得教材文章比課外讀物重要,不利于課外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
小學語文教材在每個單元后穿插寓言、歷史故事和傳說等內容,教師可以適當延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
歷史故事一般都具有特別深厚的歷史背景,往往和傳統(tǒng)文化很貼切,能使人從中更好的了解到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比如,鐵杵磨針這則小故事,是大詩仙李白所經歷的一件真事,他聽了老婆婆的一番話后才刻苦學習,最后成為了名垂千古的詩仙。這個故事可以讓學生們懂得功夫不負有心人,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決心,肯下苦功,多么難的事情都一定能做成功,有志者事竟成;寓言故事也可讓學生從中感悟出許多道理,比如守株待兔這個故事,可以讓小學生們懂得在做事情時不能過于死板,要學會變通,要知道努力,內心不能存有絲毫僥幸心理。使用形象生動的教學形式,可以讓小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學習,更好的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深化對歷史故事和寓言故事等的閱讀。
小學生的思維相對靈活,主要體現(xiàn)在注意力容易分散以及對事物的認識存在表面不深入,辨別能力較弱的情況,因此在學生不斷累計對新鮮事物的理解和認識的階段,語文老師應該重視對學生思維方式和思考能力的引導,從而提升學生對新生事物的正確辨識能力。因此需要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當前,在小學的教材中,閱讀內容的難度不斷增加,因此僅僅通過課本的研讀與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需要學生積極通過課后時間培養(yǎng)自身的閱讀能力,提升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閱讀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明白更多的道理。小學生對于語文文本內容的深入思考對于學生的大腦發(fā)育也具有重要影響,學生只有通過思考才能加深對文章的印象,并獲取更多的知識和營養(yǎng)。而小學階段正式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老師務必聯(lián)合家長抓住黃金時期,促使學生能夠培養(yǎng)閱讀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為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奠定基礎。
課堂內閱讀的內容是有限的,往往達不到提高學生們閱讀能力的程度,也無法滿足學生們的閱讀需求,所以語文教師要積極地開展課外閱讀,拓展學生們的閱讀面,從閱讀中吸取可以用到寫作中的知識和養(yǎng)分。在對新課文進行閱讀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進安排閱讀時間,在寬松的時間中可以讓學生進行思考,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文章的內容想交織,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境進而讓自己的情感得到豐富與延伸。
課外閱讀不僅是語文課外活動的主要內容,而且也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把課內外的閱讀結合起來,不僅能夠使學生們鞏固課堂內的知識,也有利于提升課堂質量,讓課堂效果達到最佳。學生們從課堂內和課堂外的閱讀中學習,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與此同時,開展各種各樣的有關于語文學科的課外活動,也可有助于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比如:講故事,演講或是朗讀一些精彩的片段,可以借此大大提升學生學生們課外閱讀的興趣。不僅能夠高效的提升學生們的語文能力,而且也能夠促進他們的寫作,對他們寫作具有著巨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獲取更多知識并拓寬視野,提高小學生支持儲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推薦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并培養(yǎng)他們掌握閱讀技巧與方法,提高課外閱讀的有效性,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