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梅
(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qū)歡喜嶺一校 遼寧盤錦 124114)
任何一種語言都是由基礎的漢字組成的,由此可見文字的重要地位,同時識字也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目前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展開識字教學時,仍采取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教學缺乏新意,不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趣味教學法,能夠有效減低識字教學的難度,契合小學生的主觀學習需求,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識字學習的理解程度和記憶程度,提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質量。[1]
小學生天性愛玩,喜歡游戲,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游戲識字法,提高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例如在學習“寸”字相關的漢字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年齡特征,組織“ 找朋友”的漢字游戲,首先選出6名學生,其中一名學生舉著“寸”字的卡片,其他學生分別舉著“日”“木”“月””亻”“辶”等偏旁部首的卡片,然后將剩余的學生分為兩組,以猜拳的形式?jīng)Q定出場順序,猜贏的一隊可以派代表將“寸”字和其他偏旁部首進行組合,使其形成新漢字,并大聲讀出它的正確發(fā)音,從而順利的幫助“寸“找到新朋友,最后,看哪個小組拼出的漢字最多,找到的朋友最多。由此可見,運用游戲識字法,使學生在愉快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中,輕松的理解和認識新漢字,感受到識字的樂趣,對識字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有效的實現(xiàn)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目標。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彰顯文化底蘊的漢字是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逐漸演變來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象形字,所以,在小學語文中進行象形字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漢字的構型,使學生充分的了解漢字知識。例如在關于“馬”這個生字,教師可以結合漢字的演變過程進行講授,首先利用圖片向學生展示“馬“的象形字,學生能直觀的看到馬頭朝上,眼睛炯炯有神,馬背朝右,前后蹄朝左,意在行走,馬尾在下部,展示了一匹象形又生動的駿馬,然后教師在拿出一個寫有“馬“字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對比,使學生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文字是由象形字演變過來的,同時現(xiàn)代文字更簡化,這時的課堂氣氛便會被調動起來,教師便可以趁熱打鐵繼續(xù)下面的教學,這種趣味性的象形字教學,不僅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2]
漢字的構字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這幾種。在識字教學時,進行適當?shù)臍w類,能夠提高學生的識記效果,擴大學生的識字范圍,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如教學“俊、峻、駿、竣”等形聲字時,這幾個字遠看很像,近看又不像,很容易影響學生的記憶,所以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字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這些字都帶有“夋”,而“俊”和人有關,所以是單立人旁的,形容人才貌雙全,千里挑一;“峻”跟山有關,指山高而陡峭;“駿”與馬有關,形容品質拔尖的良馬,千里馬;“竣”這個難理解一點,有結束、終止的意思,同時進行拓展,引導學生想一想還認識哪些帶有“木”字旁的字,并進行交流。通過運用歸類識字法,使學生發(fā)現(xiàn)漢字的規(guī)律,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生字的印象,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
猜謎語,能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也能讓學生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是培養(yǎng)學生從小養(yǎng)成求知欲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好渠道。教師可以運用猜謎語的形式,描述漢字的特征,幫助學生快速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可以先說:今天我們一起玩猜謎語的游戲怎么樣?激發(fā)起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出謎語:“說它小,下邊大,說它大,上邊小”根據(jù)內容打一漢字。同學們思索了一會后陸續(xù)回答是“尖”字;此時教師可以增加一些難度:需要一半,留下一半,同樣打一漢字,這時同學們紛紛搖頭,老師不要急于公布答案,可以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首先在本子上寫出“需”和“留”字,然后再仔細揣摩謎面,“需要一半”可以理解為需,要一半,“留下一半”,也可以理解為留字的下邊一半,最后學生進行組合,拼出了“雷”字,運用猜謎語識字教學法,給予漢字形象有趣的解釋,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幫助學生快速記憶漢字的字形和字音,提高漢字學習效率。[3]
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關鍵性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借助趣味識字教學法,增加識字課堂教學趣味性,使學生掌握漢字的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