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開竅
(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學校 江西南昌 330000)
思維導圖對于小學語文具有重要意義,對其進行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知識網(wǎng)絡,對其今后的學習具有重要幫助。
學會學習是學校教育中的四大支柱之一。小學生和初中、高中生在認知特點生存在較大不同,小學生的集體形象思維占據(jù)較大優(yōu)勢,而抽象思維還處于發(fā)展階段。因此,通過思維導圖,可以將相關語文知識,通過直觀的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所學語文知識有更加系統(tǒng)的了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思維導圖具體制作過程中,選擇的材料主要來源于網(wǎng)絡、課本、經(jīng)驗等。制作要結合最新知識點,或者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內(nèi)容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形成一種向外擴展的基本形式。
例如在小學語文“排比句”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制作思維導圖,就需要將排比句作為核心內(nèi)容,將其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進行教學過程中,需要形成排比句特點、關系以及應用等三個方面的作用,教師可以將這三個內(nèi)容當成是一層邏輯關系。在一層邏輯關系中,可以包含并列關系、遞進關系等,這就形成了第二層邏輯關系。然后在思維導圖上體現(xiàn)出并列關系和遞進關系兩者如何應用和特點所在,形成了兩層邏輯關系的網(wǎng)狀對應。第三層邏輯關系,可以是排比句典型案例,針對并列關系和遞進關系分別列出兩個典型例句。形成第三層關系[1]。
通過這種方式制作思維導圖,能夠為學生直觀的展示排比句的相關知識,促使學生對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因為是以圖形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會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深刻印象,當學生在解答問題的時候,則會回憶到這一思維導圖,從而對問題進行準確解答。
當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制作完成后,還需要教師對其進行詳細講解。講解思維導圖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教師主要起到引導的作用,摒棄以往教師講授,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教師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通過富有趣味性的語言,對該內(nèi)容進行講解,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這一內(nèi)容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積極主動地學習。
例如在講解排比句相關知識時,教師先向學生展示事先繪制好的思維導圖,首先從整體上讓學生對這一思維導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方式為學生展示思維導圖,從思維導圖的中心——排比句進行講解。教師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排比句嗎?能不能舉個例子?”這時,部分學生開始造句,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提出表揚,然后教師對其進行詳細講解。講解完成之后,教師再為學生展示思維導圖當中的第二層邏輯關系,展示完成之后,讓學生對之前回答的問題進行反思,然后和思維導圖上的內(nèi)容進行對比,進行自我檢查和糾正。通過這種方式,回答正確的同學會信心倍增,對于回答錯誤的同學而言,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一內(nèi)容的印象。教師在展示第三層邏輯關系之前,先讓學生們結合糾正后的知識點進行造句練習,并且讓學生闡述自己所造句子屬于并列形式的排比句還是遞進形式的排比句。當學生回答完成之后,教師給學生舉出幾個例子,讓學生進行區(qū)分。最后為學生展示最后一層例句,并且結合這些例句,為學生進行詳細講解。
采用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腦海中牢記這一知識點,并且對排比句這一知識點有一個系統(tǒng)性認識。
思維導圖的應用,不但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補充,同時還需要教會學生將思維導圖和具體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進一步擴展可填充。借助這一方式,促使學生學會應用思維導圖,對新知識進行學習,同時對舊知識進行練習。在對思維導圖進行具體應用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
第一方面,教師注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教師在講解比喻句的時候,引導學生參考教師制作的排比句思維導圖,自主繪制相關思維導圖。然后教師再通過多媒體展示完善之后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將自己的和老師的進行對比,并對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進一步完善,從而促使學生對這一內(nèi)容的掌握更加牢固。
第二方面,在應用思維導圖過程中,要求只是點和邏輯關系足夠準確。例如教師為學生展示思維導圖當中的重點詞匯,然后讓教師對這些詞匯進行自行排列組合,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這一知識點進行反復思考,從而牢固掌握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第三方面,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將邏輯關系作為核心,在腦海當中形成有效知識網(wǎng)絡[2]。
應用思維導圖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在其中引入新媒體概念或工具,從而促使思維導圖更加豐富。當下,新媒體工具得到廣泛應用,也被更多人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小學語文教學系統(tǒng)中,可以對新媒體技術進行適當應用,對文本、圖片、音頻或者視頻等手段進行充分應用。通過這一方式,可以促使思維導圖當中的信息量更大,信息密度更大。此外,對新媒體內(nèi)容進行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例如,教師在應用關于“詩兩首”的思維導圖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帶圖片的思維導圖,在古詩的下方附上相應的圖片,吸引同學積極參與到這一內(nèi)容的學習中去,同時加深學生對這一內(nèi)容的印象。
思維導圖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重要幫助,教師在應用過程中,要想辦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作為主體,教師主要對學生進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