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飛 程玲
【內(nèi)容摘要】歷史課堂不應被局限在課堂上,歷史是生動的、值得品味的。中國歷史更是不同于其他國家,它有著千百年的文化底蘊。在歷史中,我們可以了解這悠遠的文化內(nèi)涵,體會無數(shù)文人墨客、雄霸天下的高尚情懷。教師不能以單純的講解去讓學生們體會歷史,這會讓本該有著無限情懷的歷史變的索然無味。從秦始皇的一統(tǒng)天下到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每一段歷史都有著它獨特的意義。這一段悠久的歷史中有無數(shù)的愛國人士曾浴血疆土,為我們開辟了這樣一個新時代。在我們的歷史課堂中,不能只讓學生了解知識卻感受不到歷史所傳達的真正的情懷。因此我們在教授歷史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們在知識中體會我們巍巍中華的愛國主義情懷,深化愛國主義思想。
【關(guān)鍵詞】高中歷史? 愛國主義思想
愛國主義思想是我們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學習的。很多學生理解也懂得愛國主義思想,但沒有對這一思想情懷的深刻認識。高中生在這一時期已經(jīng)有了自己對事情的思考和看法。他們不再會輕易的被帶動,教師需要的不是教育而是交流。每個人對歷史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教師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更好的讓學生真正體會愛國主義思想。教師曾無數(shù)次給學生講過精忠報國的岳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這些耳熟能詳?shù)臍v史故事在學生眼里只不過是我們用來輔助課堂的知識點,并沒有讓他們真正記在心里,更沒有真正去體會這份大愛。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真正理解這份于家于國都極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思想。
一、傳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懷
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是值得后代深入研究的。歷史課是傳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良好時機。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有責任更有義務向下一代傳揚我們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在歷史文化的學習中,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中華文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例如我們學習秦朝歷史時,可以從學生熟知的兵馬俑入手。講述兵馬俑在秦朝時是一項多么精致偉大的活動。讓學生們看到兵馬俑在當今時代的影響。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當學生們真正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優(yōu)秀傳承后,會增強學生的民族歸屬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展示中國信息技術(shù),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中國現(xiàn)在是世界上極具影響力的國家,也在一步步向信息強國進發(fā)。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信息技術(shù)的不斷進步。歷史課不能受到教材的束縛,我們教授歷史時也應該讓學生更多的了解中國當下的時代進步。這些新時代的新科技會給學生更多的震撼,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感。例如我們在講述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艱難發(fā)展時,可以用對比的方式,讓學生看到那時中國科技較為落后的發(fā)展,同時也要使學生看到當下中國科技的不斷進步。這樣的對比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以沖擊,使學生看到中國更加美好的未來。既能讓學生有更多為國效力的心理,也能很大程度的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進行歷史革命和傳統(tǒng)教育
中國的每一次革命都伴隨著無數(shù)的犧牲,當然也在不斷的進步。雖然我們處在一個和平安寧的時代,但我們也絕不能忘記革命歷史和無數(shù)將士的浴血奮戰(zhàn)。我們從小就知道中國是無數(shù)先輩的熱血一步步積累起來的。這份思想要代代相傳下去,勿忘國職才能不斷砥勵前進。要讓學生時刻謹記中國歷史革命的艱辛和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性。例如我們在學習抗日戰(zhàn)爭時,可以給學生放類似于“南京大屠殺”這樣的對中國影響深遠的紀錄片。讓學生們能夠直觀的去感受新時代來臨的艱辛不易。學生其實是很感性的,當他們看到這樣令人悲痛的革命歷史時,會激起他們年輕心臟中沸騰的熱血,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懷。
四、介紹我國新時代新發(fā)展,增強民族自豪感
新時代的中國早已不復從前,我們可以驕傲的向世界宣稱“我是中國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世界矚目,孔子學院在世界的普及,中國話開始傳向五洲大地。如今的中國不必再卑躬屈膝,我們早已在向世界前端不停邁進。歷史課不只要讓學生們了解傳統(tǒng)文化,也要讓學生知道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新時代得到的新發(fā)展。例如中國話的普及,當今世界越來越多人開始學習中國話,開始關(guān)注中國文字。我們在學習文字演變時,可以讓學生們觀看外國人學習中國話、書寫中國文字時對它的評價。使學生們知道中國在世界上有著越來越高的影響力,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早已被世界關(guān)注。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深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課是很利于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學生們在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基礎(chǔ)上,也深刻記住中國不斷進步的發(fā)展。即便時代變化、歲月變遷,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不會被淘汰,會屹立在世界東方讓世人矚目。我們要告訴學生,即使身在異國他鄉(xiāng)也可以驕傲的告訴他人We are Chinese,因為我們的背后是中國。讓學生在新時代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發(fā)展中牢記愛國主義思想。同時,我們更應該讓學生明白“勿忘國恥”的真正含義。在中國歷史文化的悠悠長河中,他們會慶幸自己是中國人,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使學生真正做到牢記歷史,面向未來。
【參考文獻】
[1] 郝立本.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J]. 史學月刊,1956(2).
[2] 楊百軍.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 成才之路,2012(7).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第三中學;江西省贛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