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倫
摘要:指出了馬尾松是目前生產用材的重要樹種,也是進行荒山造林的主要樹種,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價值和生態(tài)價值?;诖?,對馬尾松種植技術以及在林業(yè)生產中的應用推廣進行了探討,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馬尾松;種植技術;林業(yè)生產;推廣
中圖分類號:S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8)03-0188-02
1 引言
目前我國大部分馬尾松都生長分布在雨水量和熱量較為充足的區(qū)域。在雨熱同季的地區(qū)中栽種培育馬尾松,能夠滿足馬尾松各項種植要求,對提升林木生長速率具有重要作用。
通過相關數據統(tǒng)計顯示,當前馬尾松是用于荒山造林的首選樹種,是我國南部地區(qū)生產活動中常用的木材,其適用范圍較廣,具有廣闊的市場發(fā)展空間。加上馬尾松自身具有高度經濟性和社會環(huán)保價值,所以馬尾松種植技術能夠全面應用在林業(yè)生產中,不僅能夠提升種植戶的經濟效益,還能促進社會效益的提升。
2 馬尾松種植技術分析
馬尾松種植技術的科學性對于馬尾松生長品質具有較大影響,也是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2.1 造林地的選取
馬尾松不適宜大規(guī)模連片種植,所以在種植活動開展之前需要根據馬尾松自身特性以及土地條件出發(fā),對種植區(qū)域進行選取。通常采取闊葉樹混交方式來擬定樹種實際布局,這樣能夠避免馬尾松受到外部生長環(huán)境的限制,還能有效預防馬尾松生長過程中受到各類害蟲的影響,避免產生較大的經濟損失。此外,種植林地的選取還需考慮種植區(qū)域排水功能以及社會交通等[1]。
2.2 整地方式
馬尾松整地時間和整地方式的選取也至關重要,當前最合理的整地時間應該選在造林前的秋冬季進行。林地整地方式具有多樣化特點,種植栽培人員可以根據林地實際分布情況選取相應的整地方式,可以選取塊狀、半明穴等整地方式。通過擬定科學合理的整地方式能夠使林地水土問題得到有效控制,避免造林過程中大量資源浪費問題的出現。
在經濟條件允許以及各項種植環(huán)境良好的區(qū)域可選取明穴整地方式來對原有土地進行整理,這樣能夠有效控制樹木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馬尾松苗木的有效生長。
2.3 造林密度
馬尾松造林密度的合理控制能夠為造林活動提供適宜的空間,從當前實踐種植活動可以看出,通常選取1.6m×2.1m的種植間距,使得造林密度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可以根據種植地區(qū)實際經濟條件營造針闊混交林,這樣能夠使馬尾松種植土壤質量得到有效提升,還能避免各類災害的發(fā)生,有效保障馬尾松種植經濟效益。
2.4 選種環(huán)節(jié)
選種環(huán)節(jié)對提升馬尾松種植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選取黔南地區(qū)的種子,因為該區(qū)域種子對于生長環(huán)境具有良好的適應性,且顆粒飽滿,具有高效的生長率。種植土壤可以選取微酸性的土壤,不能選取熟土??刂仆寥篮沉浚绻寥乐泻沉枯^高,將不利于容器保水固肥。如果含沙量較低,那么土壤實際粘性也不能符合種植要求,不利于種子發(fā)芽出土,對后續(xù)生長造成影響[2]。
2.5 育種的種子處理
在實際播種活動開展之前,種植人員需要凈種,對種子進行挑選,去掉顆粒較小和干癟的種子,將種子放置在40℃左右的溫水中進行浸種,去除干癟的種子殼。再采取相應的消毒措施,消毒方法與杉樹種子等一類樹種消毒方式相同。
2.6 種植時間
馬尾松種植時間對苗木生長情況以及造林成活率具有較大影響.從目前種植實踐活動中可以看出,現階段馬尾松栽種時間可以選在雨后或是陰天。在冬季來臨時,馬尾松的幼苗都會出現木質化的現象,此時苗木自身的抗凍性有效提升,也是進行種植的最佳時間。也可在每年春季3月進行播種,需要對土壤水分條件進行判定,根據自然條件進行早播能夠有效提升苗木實際抗病能力。但應注意種植時間過早也會導致凍害等問題的發(fā)生,影響苗木種植質量[3]。
2.7 種植方法
馬尾松幼苗種植需要選取質量等級較高的苗木為主,這樣能夠保障苗木生長質量,提高苗木實際成活率?,F階段我國大多數地區(qū)種植馬尾松都是采用植樹造林的方式,對苗木都是采取統(tǒng)一的管理措施,此類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節(jié)約勞動生產力,確保苗木實現規(guī)范化管理。當前為了苗木根系完整性得到保證,種植人員可以選取打漿種植,泥漿實際濃稠度需要進行調節(jié),假植時間需要進行控制,一般不超過24h。種植人員在種植時首先需要對幼苗進行等級劃分,以相應株數為一捆,這樣便于管理,也有助于提升林農生產效率,提高種植活動的便捷性。幼苗實際栽種之前需要注重保持水分,在苗木進行搬運時需要擬定相應的保護性措施。在具體栽種過程中需要避免窩根等現象的出現,確保土壤實際夯實系數。種植后根據苗木實際生長情況添加適量的持水劑來提高苗木成活率[4]。
2.8 苗期撫育管理
播種活動結束之后,大約在20~30d左右會發(fā)芽,此時種子嫩芽容易受到鳥類侵襲。管理人員需要做好保護措施。等到幼苗全部出土之后,苗床會出現各類雜草,管理人員需要及時進行處理。拔草過程中會夾帶大量泥土,使得土地凹陷,所以需要進行適量培土[5]。此外為了提升苗木實際抗旱抗逆能力,需要對植物生理平衡性進行調節(jié),種植人員可以通過浸根等方式添加萘乙酸、吲哚乙酸等生長劑來調節(jié)生長,或是添加吸水劑等促進苗木根系生長發(fā)育,以此來提升造林實際成活率。
在土壤實際粘度較高的區(qū)域,幼苗全部出土之后如受到雨水沖刷,泥沙會附著在苗莖上,此時需要通過噴霧器對泥沙進行沖洗,防止泥土在苗莖上附著。幼苗如果實際生長密度較高,需要進行間苗。生長密度較稀疏則需要補苗.移苗應選在種子實際萌發(fā)之后進行,此時移苗實際成活率較高,便于灌溉。在雨后需要及時進行排水,避免出現積水問題,限制苗木的有序生長。此外,管理人員需要加強各類病害防治,如果幼苗出現猝倒病,需要及時噴灑相應濃度波爾多液和硫酸鐵,有效抑制病害的大范圍擴散[7-8]。
3 馬尾松種植技術在林業(yè)生產中的應用 推廣
現階段我國信息網絡技術發(fā)展較快,可以借助媒體等方式對馬尾松種植技術進行宣傳,突出馬尾松種植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關部門可以定期開展技術性講座,讓廣大種植人員能夠深入掌握馬尾松種植生產技術。此外還可以聘用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對馬尾松培育現場以及栽植技術進行示范,讓廣大種植戶能夠認識到日常苗木栽植過程中存在的各項問題。技術人員需要給予一定技術指導,充分認識到種植技術對提升苗木種植效益的重要影響。除了基本的宣傳工作之外,相關部門需要引導種植人員明確樹苗品種的質量問題,認識到苗木選擇品種的質量對馬尾松生產的重要影響。對于規(guī)?;姆N植戶可以提高種植質量依據樹木發(fā)展價值積極建立綠色品牌效應,而后擴大社會宣傳推廣力度,讓更多當地種植戶參與其中,共同促進馬尾松林業(yè)產業(yè)的發(fā)展,對于促進當地種植經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地提升馬尾松種植推廣范圍[8]。
4 結語
馬尾松自身具有較高的市場經濟價值與生態(tài)價值,作為荒地造林的重要樹種,需要加強種植技術在林業(yè)生產中的有效推廣。相關部門以及種植人員需要對馬尾松種植技術進行探究,明確造林地、整地方式、造林密度、種植時間、種植方法等,這樣才能全面提升馬尾松栽種質量,提升種植區(qū)域的經濟效益與社會發(fā)展效益。
參考文獻:
[1]譚代軍.馬尾松種植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4(9):253.
[2]孫 勇.馬尾松種子處理及苗生產技術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 究,2014(11).
[3]孫芹福.論馬尾松種植技術的應用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 子版),2014(13):6954~6959.
[4]孫芹福.論馬尾松種植技術的應用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13).
[4]邢珍妮.對馬尾松種植技術的探究[J].農村科學實驗,2017(6):124.
[5]李冬梅.馬尾松的種植技術和經濟效益[J].林業(yè)科技情報,2015, 47(4):33~35.
[7]石馭天.馬尾松苗木培育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yè),2016,10 (3):88 ~89.
[8]葉 敏.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養(yǎng)關鍵技術研究[J].綠色科技,2016(18).
[9]曾麗芳,林立.馬尾松人工林改造措施探討[J].綠色科技,2017(6).
[10]楊 婷,段如雁,蘇 剛.馬尾松營養(yǎng)循環(huán)及調控研究進展[J].綠色科技,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