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紅
(廣東省鶴山市沙坪實驗中學,廣東 鶴山)
多媒體為導向的教學工作開展,特指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結合多媒體技術的特性,采取有效合理性的融合,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質(zhì)量的作用,多媒體技術應用在課堂的初始,是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及實踐的,時至今日,多媒體技術在課堂的應用取得巨大的發(fā)展和突破,在教學的的過程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越加廣泛的應用背景下,多媒體的合理運用越加受到教師的重視和思考。教學依舊如此,多媒體如何有機有效地與歷史課堂結合,如何依據(jù)教材通過多媒體的載體得到更大的體現(xiàn)和延伸,筆者根據(jù)執(zhí)教的經(jīng)驗和反思,在歷史課堂中進行了探索和分析,多媒體的作用和應用課堂的科學性,期許教育行業(yè)的從業(yè)者和教育者能夠從文中得到啟發(fā)和借鑒。
其一,拉近了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感。歷史教學中含有太多的歷史,單憑教師的口述講解,是很難讓學生明了、清晰地理解歷史概念的,通過多媒體的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的表現(xiàn)形式,能幫助學生加強理解能力、提高直觀的視覺影響,充分地把知識的靜態(tài)形式轉(zhuǎn)變?yōu)閯討B(tài)化、形象化、生動化,便于學生快速地理解和學習。
其二,喚起學生在歷史學習上的興趣。在初中階段學生剛剛接觸歷史,還沒有形成很好的歷史概念,多媒體的直觀性、表象化、感官的刺激和傳遞,符合學生的認知喜好和認知規(guī)律,既能使學生在歷史的學習中樹立信心,又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緊緊地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知識的呈現(xiàn)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習歷史的初始階段,為學生奠基扎實的學習基礎。
其三,幫助教學豐富教學方式。多媒體的合理應用,能夠在傳統(tǒng)的教學基礎上增加豐富多元的教學表現(xiàn)形式,能夠為教師的教學思路提供更好的教學手段,使其思想的觸角更好地得到延伸和擴散,從而達到便于教學更好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優(yōu)化教學質(zhì)量。
其四,具有歷史代入感。在歷史學界中講究二重證據(jù)法,就是以實物和文字資料的共同求證下還原歷史事件。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在課堂上有效地穿越時空、突破空間,使學生真切感知歷史的魅力,通過多媒體豐富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高直觀的視角,加深感知,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走進歷史。
在多媒體的技術教學,首要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吸取多媒體的特點進行有效的銜接,教學長期的觀念需要做到思想的不斷重構,學習吸取多元化靈活性的表現(xiàn)方式,做到教材與多媒體工具的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符合學生的認知喜好和認知規(guī)律,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的目的。
當下多媒體廣泛應用的背景下,不能一味地以追求多媒體工具的導入為教學目的,這樣的觀念和教學很容易導致教學形式的表面化、形式化,不切合實踐教學情況,還是要基于學生為學習主體的觀念下,根據(jù)教學本身的內(nèi)容和教學目的進行推進,根據(jù)多媒體的特性合理地與內(nèi)容進行融合。例如,在歷史教學課堂上,在教學文字較多的單元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工具進行搭配教學,更好地把文字的單一性、枯燥感有效地減弱,提高課堂學生的注意力,更加利于學習新知,也可以進行主題教學,有選擇地應用,這樣不會造成視覺疲勞化,從而達到有效地傳遞歷史新知,啟迪學生思想的一個學習狀態(tài)。
多媒體技術具有聲文圖像并茂的特性,從而獲取教師的認可和廣泛的應用,但實際的功能不止如此,如在多媒體技術下可以觀看主題“微課”,對于重點知識、疑難點等,就可以在復習課堂上減少教師工作負擔,特定場景的設定,可以將學生代入感加強,提高課堂教學的參與性,這也是教師著重考慮的教學視角,歷史教學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程的錄制,在教學后進行反思和教學思想重構,從而在不斷的求變、求實的態(tài)度中,最大化地利用多媒體完成教學。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知歷史的知識點,加強學生對歷史的代入感,在情境的模式教學下能夠快速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和歷史事件的傳遞的目的,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初中的年齡段依舊是感性的理解大過理性的客觀觀察和和學習,所以,歷史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給學生直觀和全面的理解,同時,也能喚起學生的興趣,在興趣的前提下教學會更有效率,從而達到樂學、易學的學習精神。
多媒體在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在越加重視多媒體工具的同時,教師應當越加謹慎地運用,因為人是群體物種,在群體中容易缺乏獨立的思考能力,我們應當恪守多媒體的應用的必要性和實用性,從而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質(zhì)量,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