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琴
(常熟市古里中學,江蘇 常熟)
國家領導人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要政治過硬,方向不偏。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具體到初中階段,就是加強初中學生的德育教育。據(jù)新課標要求:“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青少年在升入初中后,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產生較大變化。這個階段的初中生,通過與周圍同齡人的交流,逐漸樹立起自己的是非價值觀念,開始關注自己的形象,開始形成他們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加強初中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就是讓他們在初中階段就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公平和正義這兩種價值觀念是我們人類價值觀的基礎,而法治的基本理念和價值內涵就是公平和正義,因此,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非常重要,關系到他們未來的價值觀走向。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陣痛時期,一方面,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帶來的多元價值正在沖擊和挑戰(zhàn)著我國傳統(tǒng)的樸素的正義價值;而另一方面,全社會都認同的新的價值體系還沒有確立,因此,我國發(fā)展仍面臨著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因此,通過加強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法治意識來強化社會公民的法治教育,提高全體國民的法治意識,增強他們的法律觀念,全面推進民主化的進程。
初中階段的青少年正處在確立他們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受青春期叛逆思維的影響,他們不愿意被動接受書本上的教導和理論,而是更多地通過自身對周圍世界的所見所感來獲得,因此,樹立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普及法治意識教育,青少年的法治觀念和意識的樹立十分必要且可行。而當前社會出現(xiàn)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現(xiàn)象,就是因為他們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識,沒有法治觀念導致。加強對初中生的法治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法治意識,是擺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學面前的重要課題,是強化全體國民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和前提條件。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當前初中階段的德育提倡一些新的理念:人本化、主體性、生活化和民主化。具體地說,學校德育的目標與任務就是普及民主、法治觀念的教育,這也是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目標,強調教育為主體服務的價值思想和目標。
當今社會的主旋律是追求和諧,而和諧社會應當是一個秩序的社會、法治的社會,因此,和諧社會要求全體公民應具有強烈的規(guī)則意識,遵守國家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遵守各級組織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遵守公共生活準則。落實到初中學生身上,就是讓他們懂得作為“社會人”必須具備規(guī)則意識。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調節(jié),都需要各種制度加以規(guī)范,法律制度作為規(guī)范人們行為最為有效的手段,具有廣泛的約束力,它是任何制度都無法取代的。一旦人們規(guī)則意識淡薄,法治觀念缺失,就會造成道德低下,視規(guī)則如兒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現(xiàn)階段,規(guī)則意識淡薄,法治觀念缺失嚴重制約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诖?,國家領導人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黨員干部要加強道德修養(yǎng),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辨是非善惡,追求健康情趣,不斷向廉潔自律的高標準看齊,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線、不碰高壓線。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這個階段是他們一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是他們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時期,法治意識的形成將影響和伴隨著他們一生。初中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他們決定著國家的未來和前途。而現(xiàn)階段規(guī)則意識、法治意識缺失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嚴重阻礙了他們法治意識的形成。例如,近年一些事件,就是因為學校平時管教不嚴,疏于關懷,對學生的法治意識培養(yǎng)力度不夠導致的。還有一些事件是由于學生規(guī)則意識淡薄,法治觀念缺失造成的。因此,從初中階段就樹立起他們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對我國將來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對于剛步入初中的學生來講,不管是理論知識,還是他們的生活閱歷,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想培養(yǎng)他們的法治意識,就必須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加強授課內容與他們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將基礎的法律知識循序漸進地傳授給他們,讓他們隨著年齡和學識的不斷增長,逐漸學會基本的法律常識,明白應該承擔什么責任與義務,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以及不損害他人的合法利益等最基礎的處事原則和法治意識。我國憲法中強調,公民擁有相應的政治權利、自由,人身與人格權,以及社會文化權利等一系列基本權利。從學生層面來講,與他們聯(lián)系最為密切的就是受教育權。比如,政府當前推行的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就是對學生受教育權的一種有力保障。
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授基本的法律知識,讓他們正確認識到自己應該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明確什么事情是他們應該做的、必須做的,什么事情是違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是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確立自己言行舉止的警戒線、高壓線,為培養(yǎng)他們的法治意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痹诔踔须A段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如果政治教師只是單純地給學生傳授法律知識,而不去引導他們嘗試實踐,久而久之,便會導致他們陷入一個口頭上理論知識豐富,一遇到實際問題就處于只會說不會做的僵局狀態(tài)。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四有”青年,初中學生不僅要加強自身法律知識的學習,還要學會運用自身所掌握的法律知識,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為此,在道德與法治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政治教師除了給學生傳授一些基礎的法律知識外,還要積極鼓勵并引導他們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盡他們應盡的社會義務。比如,學校周圍通常有一些非法經營的小餐館,這些餐館采購了地溝油等不衛(wèi)生的食材,做出一些衛(wèi)生不達標的快餐食品進行便宜銷售,導致一些學生吃完之后腹瀉、食物中毒等等。對此,教師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針對這一問題和現(xiàn)象思考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四有青年,正確做法應該是什么?要引導初中生不論是從學生層面,還是從主人翁層面都要選擇正確的做法,向身邊的人倡議,向有關部門反映這種情況,讓相關單位對校園周邊的非法餐館做出相應的處理等等?!皩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币虼?,教師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是培養(yǎng)初中學生法治意識的重要途徑。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匾靡恍┥鐣系牡湫桶咐M行講解,促使學生有深刻的印象,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知識產權維護方面的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快速理解并輕松掌握相關的知識,教師可以運用身邊的具體事例做出解釋:某語文教師布置了一篇作文,班中的某位學生通過網(wǎng)絡或是作文報紙,東拼西湊抄襲了別人的文章,上交作業(yè)后,因語言精美優(yōu)秀受到了語文教師的表揚,這就是對原創(chuàng)作者知識成果的一種竊取,也就侵犯了原創(chuàng)作者的知識產權。同時,也可以引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講解。通過這樣的實際案例,對學生滲透侵權責任法,讓他們對知識產權的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當發(fā)現(xiàn)別人侵犯他們自身的權利時,能讓他們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的青少年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勢利導,注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明確他們應履行的責任和義務以及他們所擁有的權益。對此,初中政治教師應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響應十九大報告精神的號召,通過靈活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途徑,在初中青少年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范圍內,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有效地滲透法律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法治意識,讓他們形成初步的法律觀念,做一名合格的“四有”青年,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