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思琦
(江蘇省溧陽中學)
文學作品是精神文明的精華、是精神財富,對文學作品的學習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對于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建立有著重要的影響。對文學作品的閱讀不是目的,從中吸取有利于學生正確觀念形成的營養(yǎng),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才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學生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學習,從中汲取很多信息和從未接觸過的內容,從而充分地認識到當時的社會狀況和帶給我們的警示,這些對于學生的人格建設有很大的影響。對文學作品的學習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現(xiàn)階段“全民閱讀”是我國提倡的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和開闊視野、培養(yǎng)情操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通過這些能力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定會大幅度地提升。本文從以下幾點發(fā)表關于改進高中語文文學作品閱讀的教學方法:
文學作品是作者使用文字對生活的總結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閱讀文學作品,可以讓學生學習到很多有意義的東西,同時還能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不僅提高了學習成績,還能在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方面得到很大的幫助。對于文學作品的閱讀,還能讓學生找到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和追求,認識到世界的多樣性和自己認識的局限性,從而讓學生更積極地追求更多不知道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望。只有濃烈的求知欲望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從文學作品的閱讀中更好地培養(yǎng)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學習的動力和目標是推動我們學習的源泉,在文學作品閱讀的教學中,教師的文學素養(yǎng)直接影響了學生對文學作品閱讀的動力和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是學習者,但是,在每天忙碌的工作和升學的壓力下,教師往往忽略了自身文學素養(yǎng)的不斷補充和提高,這就導致了在教學過程中的局限性,從而失去了教學的色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積極地參加各種相關的培訓和公開課程,不斷地補充自己,同時多和其他的教師交流學習,讓自己的課程更有吸引力,從而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文學作品中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搬課本,就會失去它原有的意義,同時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文學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轉變成對話形式或者戲劇形式的,這種形式的教學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還能使學生更有效地受到文學作品的啟發(fā)和影響,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課堂教學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時間和閱讀內容上都是有限定的,想要豐富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就得在課外的時間自主地學習和閱讀更多的文學作品,提高自己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我們還可以通過舉辦文學作品閱讀活動來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愛的文學作品介紹給同學,通過這種活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印象,還能讓加強同學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學習,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高中階段的學生處在價值觀念的定型時期,思想觀念逐漸成熟,文學作品對學生的價值觀念有很大的影響,同時教會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從中領會到每個時代和不同時期的精神觀念和意義,通過學習和閱讀,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
現(xiàn)階段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表現(xiàn)在對學生正確觀念的養(yǎng)成上,在語文學習中閱讀占很大的比重,而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念有著重要的影響,如何讓學生在對文學作品閱讀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是我們探索的目的。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發(fā)現(xiàn)閱讀的快樂,從而實現(xiàn)“全民閱讀”的目標,更加彰顯了文學作品存在的意義。語文的學習就在于閱讀,讀的多了就能提高語言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
[1]賀慧固.當前語文課堂中的文學教育[J].文學教育,2014(11):78-80.
[2]黃任文.讓文學教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J].文學教育,2015(10):46-48.
[3]張蕾.彰顯學科特色,突出核心素養(yǎng):試論“語文探究式教學”的有效實施[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6):249-253.
[4]丁文靜,韋冬余.試論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涵義、特征及培養(yǎng)策略:基于研究性教學模式理論的分析[J].現(xiàn)代語文,2016(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