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君
(浙江省義烏市繡湖小學教育集團春華校區(qū),浙江 義烏)
相信許多數學老師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好多練習做過不止一遍、兩遍,而且老師都詳詳細細地分析過,但盡管這樣,學生還是照樣錯,甚至錯誤幾乎一樣。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是因為學生對這個知識點還存在著知識上的漏洞。對于這些錯誤,我們千萬不可置之不理,而應該進一步分析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并能透過錯誤發(fā)現有關問題,在錯誤上面做文章,就可變“錯”為“寶”,利用這些錯誤資源為教學服務。
如何更好地回收這些錯題呢?錯題集就是一種最有效的途徑。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中錯題集的整理與利用有了一些體會。
所謂“錯題集”就是讓學生把自己課堂作業(yè)、家庭作業(yè)或練習紙上做錯的“好”題目“剪切”下來,按一定的順序和層次“粘貼”并整理在筆記本上,便于平時的翻閱及檢查。錯題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新課程改革一直強調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及學習習慣,而學習方法不應該只局限于課堂中,對于某個知識點的學習,同樣也要關注對于整個學科學習方法的指導。
新課程改革也十分注重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但是目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依然較重,尤其是復習迎考階段,很容易陷入題海戰(zhàn)術中去。而錯題集卻恰好能一針見血地緊扣學生關鍵性的錯題,再進行有效的強化訓練,節(jié)省了練習時間,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讓學生整理和利用“錯題集”,不能只看成是一項簡單的任務、一項作業(yè),更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一種對已學知識的鞏固與拓展的學習能力。
一直以來,錯題集備受中學老師的推崇,許多中學老師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研究,根據各門學科的重點,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有效的錯題集整理方法與利用策略。學會整理與利用錯題集是許多優(yōu)秀學生必要的學習習慣,因此,我們也應該盡早地培養(yǎng)做“錯題集”的習慣,讓學生終身受益。
但對于小學生而言,因為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沒有像中學生那么全面,整理錯題集相對就比較困難,需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每位學生準備一本專門整理錯題的本子,要求學生把自己平時在課堂作業(yè)本、數學書、單元練習中出現的比較典型的錯誤及時摘錄在錯題本里。
錯題集的類型有很多,常見的錯題集有三種類型:
1.訂正型,即將所有做錯題的題目抄下來,并做出訂正。
2.匯總型,即將所有做錯題按課本章節(jié)的順序進行分類整理。
3.糾錯型,即將所有做錯題按錯誤的原因進行分類整理。
整理時,并不是僅僅把錯題抄一遍,就可以把知識漏洞彌補好了,對這些錯題,還需要學生能舉一反三,尋找與之相同或相類似的題型,并進行解答。如果能解答正確,那就說明這類題型已基本掌握。如若不行,還得深入剖析問題出在哪里,要不然下次遇到類似的題目,很可能會犯同樣的錯誤。
初始階段,這一工作的難度很大,許多學生只會答題不會編題,我便引導同學們只對題目條件做一點改動。這一方法對于后進生來說非常有效,因為能力再弱的學生也會有些模仿的能力。對于解題經驗豐富的學生就可適當提高要求,完全讓他們獨立出題。
過去,當學生出現錯題時,只是在錯題旁邊訂正一下,這樣時間久了就容易淡忘,要是換了作業(yè)本,更是“無案可稽”,復習補救也沒了依據。但有了錯題集,學生的錯題已經按相應的章節(jié)、相應的錯誤原因進行了分類,這就為復習提供了準確的依據。為了讓錯題集中的每道題都發(fā)揮最大的作用,這就需要我們平時有空就把錯題拿出來看看,把每道題再次進行分析總結,甚至可以重新再做一遍,從而做到同一道題不錯兩次,同一類題不錯兩次,將錯誤率減少到最小,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能力等都存在著差異,這就決定著他們整理的錯題集也會不一樣,錯誤類型、錯誤習題的數量都會不一樣。教師可以利用這個“不一樣”,讓學生通過交流,汲取他人的精華,去除自己的糟粕,他人所犯的錯誤,要引以為戒,不要再犯,通過生生間的交流與對比,讓學生在反思中促成長。
每一個錯誤的出現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原因也一定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最好能讓學生在錯誤中尋找出錯規(guī)律,并整理出自己最常見的易錯知識點,找到科學的解決策略。
總之,一本好的錯題集是學生再學習的重要資源,是學生復習的有效依據。將學生的“錯題”集結成冊,進行合理的回收利用,在反思中不斷成長,既避免不必要的題海戰(zhàn)術,又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提高了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