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衛(wèi)紅
(江蘇省灌云縣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江蘇 灌云)
古詩課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較大比例,通常教師在古詩教學中,善用比喻或描寫的修辭手法,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來引導學生與詩人達到一定共鳴。我們今天所說的情境教學,除了引導學生將課程內(nèi)容與現(xiàn)實情境緊密相連之外,更加注重學生視覺上的寶貴體驗。視覺即學生注意力,通過此種教學方法,通過吸引學生注意力來增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的同時,更方便學生學習、理解與掌握。但是就目前教育過程及教育結(jié)果綜合來看,情境教學的教學方法仍存在很大不足,教學結(jié)果與理想狀態(tài)相差甚遠,因此,對于廣大教師來說,情境教學方式方法的應用任重而道遠。教師需高度重視并反思自糾,因材施教,靈活多變,合理使用情境教學法。
新課改要求課程需考慮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激情。教學實踐證明,情景教學法作為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老師在講解課文知識的同時,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有目的地創(chuàng)建或引入現(xiàn)實場景,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也更容易在特定情境中體會詩人本身的思想感情。此種教學方法不僅促進了課堂互動,活躍了課堂氛圍,還能夠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堂知識。對于學生本身也大有裨益,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擴展。
新課標改革下的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對新課程改革下的新模式教學方法的認識良莠不齊。即使許多新的教學方法滲透在教學工作中,為教師教學工作提供了諸多便利,但是教師對新的教學方法的理解水平嚴重阻礙了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正確應用。許多教師只是將有關知識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就以為是所謂的情境教學。相反這種錯誤的教學模式太過于表面化,無法達到情境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也會降低。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更多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學工作者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機器式授課模式。但目前許多教學工作者仍然使用較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習慣性注重老師講課的體驗,主要還是由教師進行展示和講解,而不是把課堂交給學生來自主探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即使創(chuàng)設了情境,但可以真正參與進來的學生極少,不可能會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情境教學法作為新課程改革下新的教學方法,其教學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良好的教學方法需要正確合理的運用,錯誤的運用只會適得其反,學生學習效果得不到實際可靠的保證。許多老師并沒有正確掌握情境教學的內(nèi)涵及特點,對情境教學法胡亂應用,沒有目標,沒有計劃,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品鑒古詩,就是品讀詩詞意境,體會詩人在某種特定環(huán)境下獨有的內(nèi)在情感。在外在環(huán)境與內(nèi)在情感的相互交融中,產(chǎn)生了一定意義上的精神產(chǎn)物,那便是深刻、鮮明、生動的感情情操與人物形象。因此,學生要想盡快掌握一首古詩,首先要做的是去用心感受,感悟當時情境下人物所具有的某種心理特征或某種情感體驗。通過以往對古詩的學習,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古詩的字里行間透露著世人的情感。品讀古詩之前,我們不妨先品讀詞匯。例如,在學習葉紹翁的《夜書所見》時,需要注意“蕭蕭、客情、挑、寒”等詞匯,此首古詩主要是葉紹翁在異鄉(xiāng)觸景生情,看到了草木凋零,百卉衰殘,便開始靜夜感秋,心境凄涼。整首詩抒發(fā)了詩人羈旅的愁苦之情和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思念。最后詩人流露出留戀童年生活之情,看似以景結(jié)尾,實則以情結(jié)尾,耐人咀嚼。
眾所周知,古詩文化流傳至今,除了言簡意賅的悠遠意境,便是古詩的音樂美。大家都有對于音樂的愛好,皆喜歡音樂中悠揚的韻律,也許韻律比言語更加扣人心弦。教師可將此引用到教學中,讓學生利用晨讀時間反復朗誦,學生可在潛移默化之中通過古詩節(jié)奏創(chuàng)設出古詩情境。例如,在學習賀知章的《詠柳》時,此詩所押“ɑo”韻,抑揚頓挫,流利順滑,音樂美之感盡在不言中。通過反反復復的閱讀,可以感受到柳枝的輕柔美,正是由于這生動的一草一木構(gòu)成了我們多彩多姿的大自然,當然我們贊美并贊嘆大自然鬼斧神工。
古詩除了音樂美、意境美之外,其形態(tài)美的特點也使得古詩被傳頌至今,被學習、被傳揚。那么如何更好地欣賞到古詩所表現(xiàn)出來的形態(tài)美?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等技術手段進行直觀展示,輔助動畫等展示形態(tài),搭配背景音樂作以烘托。比如,大家都熟知的《飲湖上初晴后雨》,這是蘇軾的名作。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電子技術展現(xiàn)出西湖的四季變換,可視頻可圖片。學生看到的多彩多樣的西湖,視覺審美得到提高的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不同自然條件下奇特的西湖韻味,令人神往,更令人贊嘆。
綜上所述,我們從為什么要進行情境教學到我們?nèi)绾握_運用情境教學,在此項探究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情境教學的獨特魅力與一定優(yōu)勢,它超出了課堂教學的空間局限,看似課堂卻勝似課堂,學生自由性得到提高,天性得到釋放。從新課標角度講,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了一定提高,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也逐漸鍛煉了學生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