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敬波
(廣州市南沙區(qū)太石小學,廣東 廣州)
在小學階段數(shù)學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內(nèi)容非常少。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很難注意到。因此,這就需要教師要認真地研究教學課本,充分發(fā)揮書本中的德育,把德育貫穿于數(shù)學課堂之上,從而提高學生的個人品德。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認識紙幣的時候,讓學生了解它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父母掙錢的辛苦,讓學生將自己的零花錢攢下來,讓學生用這些錢買書、鉛筆、本子等用在對學生有用的地方,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良好習慣,從而讓其逐漸形成自己的良好品德。又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時、分、秒”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時間的意義,讓學生在課堂上探究一分鐘可以做什么,五分鐘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讓學生知道時間的寶貴性,從而會根據(jù)時間來確定自己的事情,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自己的事情,引導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時間的良好習慣,從而加強學生的德育。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增強德育,而且還能提高教師的小學質(zhì)量,讓德育與數(shù)學教學更加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古人曾經(jīng)說過:“一個正直的人,沒有法律的約束也會保持自己的個人品德,而一個身形不正的人,就算有法律約束也難以保持正直的人生品德?!庇纱丝梢姡掠龑θ说闹匾?。小學階段是學生剛剛起步的時候,培養(yǎng)小學生的品德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而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直接來源,教師的行為舉止都會對學生有巨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用自己高尚的品格影響學生,在課堂上要注重自己的言行,注重課堂學習中的每一件小事,對學生和藹可親,尊重每一個學生,答應學生的必須要做到,在課堂上保持教師風度。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輕松掌握學科知識,而且還能讓學生受到感染,對教師產(chǎn)生敬佩之心并學習教師的高尚品德,從而有效地加強學生的德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zhì)。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課堂之上,也是加強學生德育的最佳場所。教學中應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德育,讓其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自己的良好品德,提高學生的德育,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更好地步入社會。為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德育,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fā):一是教師在課堂上不要光在講桌前站著,要走下來與學生多互動、多交流,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并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制定相符合的教學目標,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二是教師可以引導進行小組合作,讓其在小組學習中培養(yǎng)人生情感,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品德,而且還能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增強學生與教師、同學之間的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品德行為的重要時期,我們應加強學生德育的觀念,并付諸行動,這樣才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德育。但在當前的小學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為學生的學習成績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沒有什么用,只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忽略學生的德育,這嚴重阻礙了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zhì),會給他人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為改變這樣的狀況,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德育活動,例如在清明組織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引導學生學習他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在中秋節(jié)引導學生去敬老院慰問老人,為老人表演節(jié)目,和他們一起賞月、吃月餅,讓學生學會尊敬老人,在生活中多幫助老人,從而形成良好的個人品德。又或者是通過一些演講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每一次活動都是對學生的一次激勵,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zhì)。
總而言之,在數(shù)學教學中貫徹德育至關(guān)重要,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要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效率,更要注重小學生的德育,根據(jù)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反復滲透德育,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受到良好的德育,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另外,教師也要提高自己的職業(yè)素養(yǎng),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良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