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欣琴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qū)作新小學,廣東 梅州)
現(xiàn)階段,隨著我國教育的發(fā)展以及信息技術的進步,微課教學已經(jīng)越來越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視。小學語文教師利用微課去開展閱讀教學,能夠使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加豐富和生動,從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錘煉和提升。那么,具體說來,教師應如何利用微課去開展教學活動呢?筆者結合自身經(jīng)驗以及相關文獻,總結出了以下三條策略。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往往與其閱讀興趣有很大關系。因為學生唯有對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其求知欲和探索欲才會被激發(fā),而在這兩種欲望的驅使下,他們才能以專注的態(tài)度進行閱讀,從而使閱讀能力得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切實的錘煉和提升。
那么,到底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微課可以視為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手段。因為在小學時期,學生的形象思維往往要強于其抽象思維,正因為此,絕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都會對生動形象的內(nèi)容非常敏感,而“微課”剛好可以將閱讀內(nèi)容以及相關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所以教師利用“微課”開展教學活動,更能滿足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而使他們的注意力被微課中的內(nèi)容所吸引,這不僅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與質量,同時還能使他們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舉個例子,在學習《鯨》這一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了進一步增長學生的見聞,結合課文內(nèi)容,我將紀錄片《海洋巨物》中有關鯨的片段剪輯下來(只選取了少部分),然后加入到微課視頻中。通過視頻的直觀演示,學生對鯨的印象和了解必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基于此,學生再去閱讀課文,必然能快速捕捉到文章的重點,這對其閱讀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朗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里的重點內(nèi)容,同時也是難點內(nèi)容,它需要學生依照文章的體裁、創(chuàng)作背景、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等因素去確定情感基調,從這一點去看,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其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這對于其閱讀能力的提升極為有利。針對于此,我利用微課去輔助學生去朗讀,同時還可以借機在微課視頻中插入一些朗讀方面的知識。
舉個例子,在學習《草原》這篇課文的時候,很多學生由于沒去過草原,所以他們很難理解老舍先生那種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為此,我以“草原”為主題設計一個微課視頻,視頻中除了要包括草原風光以外,還包括草原人民熱情招待客人的畫面,基于此,我再在微課視頻的最后插入騰格爾演唱的《天堂》這首歌,這樣一來,學生會對草原產(chǎn)生和老舍先生相同或者類似的情感,從而使其能基本確定朗讀的情感基調。教師利用這樣的微課開展教學,有效解決了“朗讀指導難”的問題,繼而能使學生朗讀能力得到提升。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會利用一到兩節(jié)甚至三節(jié)課的時間去講解一篇課文,而一般來說,學生閱讀一篇課文的時間往往只需要幾分鐘,因此教師利用這么長的時間去講一篇課文,多少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這樣做,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切實掌握住一篇課文中所涉及的各種知識,如生字詞、寫作手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等,但這樣的教學方式,卻在很大程度上拖緩了學生的閱讀效率,對學生閱讀量的提升極為不利。要知道,學生的閱讀量往往能對其閱讀能力的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針對于此,我利用“微課”去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具體實現(xiàn)方式是這樣的,拿《晏子使楚》這一課舉例來說:首先,圍繞這一課的重、難點知識制作一個時長為八到十分鐘的微課視頻,然后傳到相應的網(wǎng)絡平臺上;學生回家以后自行下載該視頻進行學習,并在學習中記錄下自己的感悟以及困惑;正式上課以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行解決自己在閱讀中遇見的困惑,如果學生解決不了,再由教師幫其解決;由于學生事先已經(jīng)利用微課視頻學習過了這篇文章,所以教師的教學效率必然會提高,這樣一來,一節(jié)課就會空余出很多時間,對此,不妨利用多媒體大屏幕多為學生展示幾篇與《晏子使楚》同一類型的文章,如《荊軻刺秦王》《唐雎不辱使命》《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三到四篇為宜)等等,然后讓學生對這幾篇文章進行快速閱讀和比較閱讀,借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以及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利用“微課”開展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學習有關微課教學的各種知識,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靈活地將微課引入到自己的教學之中,基于此,教師還應不斷地對自己的微課教學模式進行反思和總結,只有這樣才能漸漸提高微課教學的質量,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切實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