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梅
(山東省莒縣實驗高級中學)
高中英語學習應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而目前的高中英語學習發(fā)展不夠均衡。高中英語課堂仍然是以教師為主的課堂,學生沒有太多的發(fā)言機會。由于高中英語課的知識點多,課堂枯燥無味,很多學生對英語課失去了興趣,導致成績一路下滑。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習的課程,學生更應該學會交流,交流就包括口頭交流與書面交流,這些都能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因此,高中英語課堂應該是以交流互動為主,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讓學生喜歡學習英語。
交流互動學習,是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很顯然,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而不是教師。因此,課堂交流互動教學的本質(zhì)就是將課堂還給學生。筆者所教授的年級是高三年級。高三年級毫無疑問更多的是面向高考的學習,時間緊,任務重。因此,很多學校的英語課堂完全變成由教師講授,學生只需在下面聽課、記筆記、適當回答一些問題就好,抓緊一切時間講更多的內(nèi)容。完全沒有時間進行課堂交流活動,讓本來緊張的高三學習氛圍更加緊張。高三年級不意味著一味的緊繃,也需要互動來調(diào)節(jié)。這種互動交流課堂看起來浪費了時間,實際上會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提高學習效率,調(diào)節(jié)緊張氣氛,讓備考更好地進行下去。
交流互動學習,不是傳統(tǒng)的回答問題,也不是讓學生翻譯文章,更多的是相互交流,相互探討,深入理解文章,借鑒相互觀點,豐富自身的詞匯和句法同時還考驗著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這樣的課堂互動交流活動在高三年級更應該進行,有利于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和聽說讀寫均衡發(fā)展,讓英語真正成為生活中的一門有用的工具,讓學生成為國際化人才。
小組討論是很常見的一種教學互動模式,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組小組的時候要注意人數(shù)的把握,3至4人為最佳,2人無法起到討論的效果,人數(shù)太多效率不會高。為了保證高效討論,時間也應該控制在5分鐘左右。小組討論過后便是小組之間的交流,這個時候應該讓同學們暢所欲言。教師應該明確要求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應該用英語進行點評,形成用英語互動交流的良好機制,鍛煉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例如在講選修7 Module 2 Highlight of my senior year時,大家因為都是高三年級了,可以在此時讓大家用英語表達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你最難忘的事情,盡管這個題目本身很常見,但是讓學生用英語來表達是對他們的一種考驗,但是在課文學習積累一定的句型和詞匯以及小組討論之后,同學們所表達的內(nèi)容會更加成熟,而不是照著稿子念或者是支支吾吾。小組討論,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討論,更重要的是在討論中學習如何用英語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集思廣益,大家也會更有信心去表達自己的內(nèi)容。
辯論對學生的語言能力要求更高,要求學生不僅能夠流利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思路,還要聽懂對方的內(nèi)容,找出對方的漏洞并加以反駁,所以語言與思維需要同步前進。對于高中學生的英語水平來說,大部分學生無法達到那樣成熟的高度,但是可以通過辯論這種形式,幫助學生積累表達方式與經(jīng)驗。例如在講選修7 Module The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有關文化的內(nèi)容時,給學生這樣一個命題去辯論 Should different cultures merge into each other or maintain their unique features?(不同文化之間應該相互融合還是保持其獨特性),相信很多學生的答案是既要相互融合又要保證其獨特性,這是一種折中的方案,就失去了辯論的意義,辯論的目的在于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表達自己的觀點,維護自己觀點的準確性,而不是去承認對方的正確,這十分考驗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必須去想,文化融合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或者保證文化的獨特性有哪些優(yōu)點等等。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夠依據(jù)論點展開論述。開始時學生可能不夠積極,他們可能覺得辯論對于他們來說十分困難,但要去勇敢嘗試,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不能因為學生不敢參與就放棄這樣一個活動。
課堂交流活動還有很多,例如戲劇表演能力,高中生對戲劇的理解能力增強,表演水平也會更上一個臺階,因此,可以讓學生選取一些課文選段進行表演,增強學生對英文戲劇的欣賞和學習能力,通過戲劇學習英語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與此同時,適當?shù)恼n堂游戲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感情。許多教師認為課堂游戲出現(xiàn)在高中的課堂上甚至高三的課堂上是十分幼稚的,這仍然是應試教育的思想。要想實現(xiàn)課堂交流互動,就必須拋棄應試教育的思想,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主,學生的能力提高,考試自然也就不會成為一個問題。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多創(chuàng)新、多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哪怕是在緊張的高三學習階段,讓他們真正掌握語言能力而不是考試技巧。
王志龍.新課程標準下英語課堂“交流與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2(7):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