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麗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平羅回民高級中學)
既為被動語態(tài),其中句式的轉換必然要涉及動詞的過去分詞形式,可見,正確變換被動句式的前提和基礎還是讓學生熟練掌握好動詞的過去分詞,尤其是一些不規(guī)則動詞的過去分詞形式,如,learn(learnt),buy(bought),leave(left)等等。因而,教師必須在平時的單詞教學中抓好這一項目的學習和指導,幫助學生打牢基礎。
在被動語態(tài)的學習過程中,會涉及動詞的各種形態(tài),為此,教師需要指導學生熟知各種時態(tài)形式,才能讓他們在轉換被動語句時得心應手。比如,一般現(xiàn)在時被動語態(tài)結構,am/is/are+過去分詞:Rice is planted in the south of China;一般過去時結構,was/were+過去分詞:These trees were planted the year before last;一般將來時結構,will/shall+be+過去分詞:A sports meeting will be held next week in our school;現(xiàn)在進行時結構,am/is/are+being+過去分詞:Your radio is being repaired now;過去進行時結構,was/were+being+ 過 去 分 詞 :When he got there,the problem was being discussed等等。
當在某些語境下,我們不需要或不方便提到主動者或者是為了便于連貫上下文時,往往需要用到被動語態(tài)。為此,教師有必要為學生歸納一下被動語態(tài)的適用場合。同時,還要為其解釋英語的被動語態(tài)與漢語表達的區(qū)別,使其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可以克服母語的影響,從而順利實現(xiàn)語言的遷移。
被動語態(tài)的基本結構為“be+過去分詞”,其他形式都是在其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因而,教師需要以基本結構為本,讓學生在基礎牢固的前提下,再學習包含各種時態(tài)的被動結構,從而使他們舉一隅以三隅反。
對于含情態(tài)動詞“can(could)/must/have to/need+be+分詞”這一被動結構,教師可以在學完前面所提各種時態(tài)的被動結構后加以指導。
通過這兩種結構形式的比較可以使學生在英語閱讀中更好地理解相似結構句子的內涵。具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加以詳解:
1.通過意義區(qū)分
例句:The chair is broken(It needs repairing).說明主語的狀態(tài)(或具有的性質),是系表結構。
The chair was broken yesterday.昨天發(fā)生的動作,是被動語態(tài)。
2.通過時態(tài)區(qū)分
一般地,被動語態(tài)是動作,會有時間上的變化。比如:
This short story is well written.(系表結構)
This short story was written by Lu Xun in 1922.(被動語態(tài))
有些動詞的主動形式常表被動意義。教師應對這種情況加以總結,使學生擴展對被動語態(tài)的認識,這對于學生的口語及書面表達都有積極意義。例如:
1.部分不及物動詞在主動語態(tài)中和程度副詞連用時常表示被動意義:
That book sells well.
My coat washes easily.
2.部分不及物動詞在主動語態(tài)的否定式中表示被動意義:
The window doesn’t open.
Eggs won’t keep long in summer.
3.部分不及物動詞的現(xiàn)在進行時常用主動語態(tài)表示被動意義:
The lunch is cooking.
The house is building now.
以it為形式主語的被動句型在短文閱讀中常常出現(xiàn),恰當?shù)剡\用這些句型,能使文章生動活潑。在講授英語被動語態(tài)這一項目時,教師有必要介紹這一類句子。
[1]張博文.語法層概念遷移視角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以被動句的習得為例[J].英語廣場(下旬刊),2016(6).
[2]胡自立.語塊視角下被動語態(tài)教學活動設計[J].青年文學家,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