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騰霈
摘要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應用也是社會發(fā)展的一大進步,信息技術已經(jīng)廣泛應用到社會發(fā)展的各個領域中,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也將會是未來教育界發(fā)展的一大趨勢。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學習理論、活動設計和活動實施方面進行評價。本文將從信息技術應用有效性的評價指標體系方面進行研究,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應用 有效性 評價指標體系
當前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對于信息技術應用的研究目標也在不斷發(fā)生改變,信息技術的應用如何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目標,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在研究的過程中,要十分重視信息技術是怎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只有達到何種標準,才能夠說信息技術的應用是有效的,這也是當前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分析,通過建立一定的評價體系標準來衡量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效率。
1 相關的概念闡述
“有效性”是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最受關注的,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要達到有效性的目的,要產(chǎn)生一定的效益或者是達到某種效果,通過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科學學習中,在提升課堂效率、學生的學習效率方面是否起到一定的作用,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這種教學環(huán)境,也能夠更好適應社會未來的發(fā)展趨勢。研究主要是針對信息技術是否能夠?qū)W生產(chǎn)生一定的作用,對于學生個人素質(zhì)的提升,多元化發(fā)展和個人能力的發(fā)展是否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其中有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是否促進學生更高層次的發(fā)展。
2 高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高階思維能力也是信息技術應用之后達到的一種學習效果,其中高階思維能力中將人的認知水平分成六個不同的階段,有知道、領會、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其中每一個階段有著不同的意義和特征,在這六個層級中,分析、綜合和評價被認為是高階思維,達到這三種層級之后,學生就擁有高階能力,就能夠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高階學習能夠有效促進思維能力的快速發(fā)展。在研究中將會分析信息技術是否能夠促進學生高階能力的發(fā)展,推動學生的高階思維。
在高階學習過程中,也是分為不同的特點,有學生主動性學習、有意圖學習和合作學習等,高階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要以一種主人翁的姿態(tài)進行學習,要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負責,要從以前學習到的知識主動構建新的知識體系,要訂立一定的學習標準,要能夠積極地進行學習,要不斷進行思考和努力,對自身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提出質(zhì)疑,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就會逐漸形成一種高階思維,當處于一種合作團體中,能夠充分發(fā)揮個人的技能和特長,也就會很容易產(chǎn)生達到學習的效果。
3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
在信息技術應用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中,主要包括理論框架構建、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和資源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設計。
3.1 學習活動設計的目標
在進行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需要首先設計活動目標,活動設計的目標是信息技術的應用會促進高階學習思維的實現(xiàn),學生為了達到這種高階的目標,會做出很多的努力,需要首先確定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
3.2 活動內(nèi)容設計
在確定好活動目標之后,需要對活動內(nèi)容進行設計。對于活動內(nèi)容的設計,一般主要基于設計真實的情境或者是通過案例的形式這樣更利于學生理解,學生在接觸到某一種情境之后,會聯(lián)想到一種新的情境,通過不斷進入到一種復雜的情境中,也會使學生形成更加高階的思維模式。當學生接觸到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之后,通過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會更多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當一些任務情境中包含很多復雜問題時,學生也就會通過各種手段進行解決,從而不斷發(fā)展個人的高階思維能力。
3.3 信息技術工具的應用
在信息技術中,有很多的軟件為學習提供一定的支撐,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能夠有效支持學生開展更高層次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軟件,利用相關的學習工具,比如,信息網(wǎng)絡中的專題網(wǎng)站、博客等的軟件,通過有效利用這些先進的信息技術,熟練地操作相關軟件,能夠有效增強學習效率。
3.4 學習活動實踐的過程
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需要通過實踐活動才能夠反映出信息技術應用的有效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主動地學習,構建起新的知識體系,在學習活動中,學生要主動應用以前的知識和信息技術中的豐富資源和先進的軟件進行學習,不斷調(diào)整學習策略。例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技能,通過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能夠有效提升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學習的過程中,高階思維能力的形成需要通過協(xié)作和交流的方式實現(xiàn),在進行合作的過程中,各成員之間需要明確自身的角色和職責,完成自己的任務,還需要對討論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當達到某種學習效果時,可以說信息技術的應用是有效的。
3.5 學習結果的評價分析
對于合作學習的學習結果進行分析,對于學習的過程和所產(chǎn)生的效果進行分析,學習結果以報告、方案或者是模型的方式表示出來,分析結果是否充分體現(xiàn)分析、綜合、評價三個階段的特點,學生是否將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應用,形成具體的學習成果,也就能夠了解信息技術應用的有效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要研究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有效性,需要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實踐中,學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通過將信息技術與實際的學習內(nèi)容融入到一起,形成真實的一種場景,建立一定的衡量標準,在應用信息技術之后,對學生成果進行評價,了解信息技術應用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鮑雪瑩.信息素養(yǎng)教育游戲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D].南京大學,2016.
[2]楊新宇,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應用中的有效性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
[3]姜濤,物理探究課有效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3.
[4]孫宏志,解月光,信息技術應用有效性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以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為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23 (0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