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鋼三中 湖北武漢 430080)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行之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而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學中是否把握好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我通過對“電子的發(fā)現”這一課的教學,領悟到如果教學中能充分相信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就能很高效的突破重難點。
“電子的發(fā)現”這一節(jié),從整體上看,電子比荷的測定是重點,也是難點。涉及到電磁學的綜合知識,對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但學生已經學習了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和類平拋運動,以及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特點;還掌握了速度選擇器、質譜儀、示波器、顯像管、洛侖茲力演示儀的基本原理,已經具備了與本課內容直接相關的認知基礎。為了避開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的種種弊端,我運用自學指導,課題研究,實驗探究,理論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借助多媒體課件,結合物理學史的內容,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自己設計、觀察、總結、得出結論,充分肯定和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作用。轉變以知識為本位的思想,形成以人為本位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以適應現代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師的課堂角色由“演員”向“導演”轉變,那“導演”如何才能“導”好一堂課呢?首先“導演” 必須要做有效的準備——備好課,同時“演員”也必須做充分、有效的準備,這樣“導演”和“演員”才能很默契的配合,從而高效的達到目標。
對于“電子的發(fā)現”這節(jié),學生已經具備了與之相關的電磁學、運動學知識,但這些知識大部分同學可能已經遺忘了,如果課堂上老師來講解首先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再者這些枯燥、繁多的知識點也不是課堂幾分鐘就可以理解并拿來用的。于是,課前我讓學生帶著目標去準備,布置復習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運動的特點以及速度選擇器、質譜儀、示波器、顯像管、洛侖茲力演示儀的基本原理。后來課堂上學生精彩的表現表明了學生自己復習、預習確實對課堂效率有很重要的作用。
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究是學生學習很重要的方式,其實,每一節(jié)課只要在課前圍繞重難點充分準備探究討論的問題,讓每一位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這樣也會體會到生成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在“電子的發(fā)現”一課教學中,在簡要的介紹和演示了陰極射線后,我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探究問題,1: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斷陰極射線是否帶電呢?2:能否設計出一種測定帶電粒子比荷的方法?對于第一個探究問題,很顯然是本節(jié)的重點之一,因為課前有復習,這個問題就顯得很簡單,問題一提出來學生們的理論探究就討論就開始了,最后學生代表陳述了三種方案并進行了理論說明:在陰極射線通過的地方加垂直方向上的磁場;在陰極射線通過的地方加垂直方向上的電場;在陰極射線管下面放一個小磁針(這個是我課前沒有想到的方案)。理論探究結束后,我請同學們自己進行了實驗驗證,讓他們通過自己動手、觀察得出結論。第二個問題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為突破難點,給予提示和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學生代表利用實物展示臺陳述理論分析推理過程,得出比荷的表達式。學生提出四種方案:利用帶電粒子在電場的偏轉模型;利用帶電粒子在磁場的偏轉模型;直接利用質譜儀;雙電容法。在這兩問題的探究過程中,老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大膽的讓學生去嘗試,發(fā)揮學生自己的主動性。成功的解決了這兩個探究問題不僅把握好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還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小結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忽略的一個部分,這時就要求把對所學的內容的深刻理解感悟,象拾蘑菇一樣,一個一個的放在籃中,再呈現出來。好的課堂小結能化零為整,突顯要點,趁熱打鐵,事半功倍,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傳統(tǒng)的課堂小結,教師費了很大的氣力進行歸納總結,惟恐講得不清楚,歸納不全面,留給學生的只有機械地聽、記、寫。這種方法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和情感體驗,結果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往往不系統(tǒng)。
在“電子的發(fā)現”的課堂小結中,我重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放開了手腳讓學生自己“說”。講完課我就問學生:“同學們,今天你學到了什么?”,同學們頓時更活躍起來了,四人為一組進行交流。過了一會兒,就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他們答得是那么全面,那么有特色。短短幾分鐘的課堂小結,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既使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得到升華,也加深對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理解和鞏固,這樣的課堂小結不是對本節(jié)內容的簡單回憶,而是科學的歸納、對比、發(fā)散,實現了認識的升華。。
總之,如果教學中能充分相信學生能力、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就能很高效的突破重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的途徑和方法有很多,如提高興趣、重視應用、重視討論、重視實驗等,不管用什么方法我覺得主要是放手讓學生去做,真正的解放自己,解放學生。只有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題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教與學的整個活動,才能培養(yǎng)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