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銀萍
(海倫市第九中學 黑龍江綏化 152300)
初中語文教學,承前啟后,至關重要。語文新課標指出,教育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多方面人才,那么語文教學在“聽、說、讀、寫”方面,就要求學生有綜合素養(yǎng)。現在的學生不愛學習語文,覺得枯燥乏味、無趣,密密麻麻的文字哪有阿拉伯數字好寫;古板生硬的古文,哪有書中的動植物這些真實圖片有直觀感;給個題目去寫的作文,哪有怎樣使木條自燃這貼近生活的小實驗好玩;種種對比,孩子棄學語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樂”都沒有,不會閱讀,不會快樂的閱讀,不能從中體會到語文的妙趣橫生,這該讓百科之母的語文情何以堪。
還記得北宋詞人馮延已學問淵博,其“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寫得竟是那么有詩情畫意,“春風乍起,吹皺一池碧水”,以景托情,因物起興,將清麗、含蓄之情由景引發(fā),可見風之妙處。隨著課改的東風吹來,原有的語文課堂教學,確實枯燥乏味了許多,怎樣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呢?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滋生了學生反感、厭學情緒。教師的一言堂,學生的填鴨聽,真的困頓了語文教學之路。
不如巧借“風”,把它用在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它添些綠意,讓它柳暗花明,讓它活色生香。
有人覺得創(chuàng)設情境不重要,其實不然,好的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情境能夠足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比如我在講《匆匆》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幅有一張課桌上面刻著“早”圖片,學生一看,這是什么?啊,好像魯迅先生讀書時的課桌呢?為什么老師讓我們看他的圖片,這就巧設了懸念。學生會竊竊私語,我接說,魯迅先生小的時候,格外的珍惜時間,在三味書屋讀書時,因為一次來晚,他就在課桌上刻了個“早”字,我們不難看出魯迅先生是多么珍惜時間,因為他曾說過: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這樣相機引導,我會問:朱自清怎樣傾情演繹他對時光的情感的呢?水到渠成,學生迅速走近文本,就連平時調皮的孩子也拿起書本有模有樣的讀起來。對于小六的學生,長篇大論談時間,告訴他要珍惜時間,或許他不理解,這樣一個小故事,打開了他們求知的小天地,為什么魯迅會那么有毅力,珍惜時間,而我就不能呢?這樣的情境導入,可否讓課堂添點綠意呢?
可見“情境導入”設置的巧妙,再通過多媒體,教師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便捷、直觀的將對教學有用的信息展示給學生,比起老師一味說教要好得多。用這樣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情境,不失為讓語文課堂煥發(fā)生機,讓語文課這池春水,再掀起漣漪的好方法。
綜合語文科教學特點,要培養(yǎng)全方面素養(yǎng)的學生,需要時間的積淀,需要知識的充盈,同時更需要老師與學生的教學相長??墒窃谝痪€教師的我們,真正的在課堂教學中,偶爾也會出現猶如“百花齊放”的現象。面對突發(fā)情況,需要教學機智了。
文學作品中名家名作不好記牢,有一天上課提問,有近三分之一學生吱吱唔唔,看著他們迷茫的眼神,我靈機一動,看了看黑板上寫的幾個詞,我說,來同學們我們一起來一句順口溜“有只小豬在《春》天,趁著《荷塘月色》《匆匆》走到《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去洗澡,自己清洗干凈后,留下了一串《蹤跡》和一個《背影》”。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哄堂大笑,找?guī)讉€孩子來背,立刻就會了。這句話通過諧音,通過小的故事情節(jié),就將文學作品作家記牢了。這樣的方式,孩子們記得特別扎實,還會舉一反三了。諸如此類,我又嘗試了如:杜甫字子美(肚子美),蘇軾字子瞻(肚子粘上了),蘇轍字子由(肚子一下油),歐陽修字永叔(噢,你永遠的叔叔歐陽修)等等;再如講《湯姆索亞歷險記》中背湯姆性格我告訴他們“雞心正冒油”學生哈哈大笑,雞----積極樂觀,心----有愛心,正---正直,冒----愛冒險,油-----向往自由。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基本都記牢了。這樣的方法,并未事先就備好,隨堂隨擬,學生們按照這個方法,也自編自導了許多小知識,這教學機智之風似乎也讓枯燥的語文課堂靈動有生機了許多。
其實,語文課上小練筆似乎是對于某些孩子來說頭痛的問題,可以說學習了文本,仿寫似乎還好,可是在文本基礎上,來寫一寫新生成比如人物描寫,場面描寫,環(huán)境描寫等等,有些孩子就犯難了。其實,細想,每位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小練筆的教學之路似乎各有千秋。
就我個人而言,課上小練筆這個環(huán)節(jié),有時預設很好,但實施起來,有時甚至以失敗告終。但近年來中考、高考作文比重確實分量很重,有些孩子“下筆千言,落于俗套”,有些孩子“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有些孩子對著題目空發(fā)呆。不能學思結合,何談博學篤志!
學生寫不出真實的東西,就是缺乏生活這位最好的老師,從生活尋聲(語言描寫),導形(外貌描寫形狀),著色(神態(tài)描寫,色彩),善觀察、善積累,好詞佳句、廣告詞、宣傳標語、名人名言、名著佳句,生活處處有語文,將生活中的聲、形、色融匯,積少成多,量的累積定會達到質的飛躍。
說句俗套話,有一雙觀察、發(fā)現美的眼睛,用心去體悟,走近大自然感受情,觀賞景,知曉意,融匯景之妙,由景再生情而三知意,“一切景語皆情語”,自會將你的情感付諸于筆端,應對各種各樣的小練筆,傾情演繹你的課上小練筆佳篇。課下的積累,拿到課上,結合課文的佳作中的精彩段落,由仿到自己創(chuàng)作,是不是也可以讓學生不再提筆犯愁呢?
記得托爾斯泰說過:“我在生活中到處尋找細節(jié),如果把我的作品比作編制好的生活的網,那么細節(jié)就是網中結點”,其實細想,這三方面對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說何嘗不是一個小結點呢?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讓這春水淡淡,碧波奔流,恰如語文教學,已起程,就要劈波斬浪砥礪前行。希望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機智,課上小練筆這三股東風,帶給語文課堂別樣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