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區(qū)夏渡小學 安徽宣城 242034)
在過往的作文教學中常會出現刻板、功利的現象,片面追求學生的應試成績,讓學生在寫作文時按照范文的模板,或者模仿課本,偏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而隨著教育理念的進步,當今的小學語文作文課堂較以往已然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作文生活化教學成為了作文創(chuàng)作的最新要求。這要求小學生的作文中要體現其生活的元素,使其說、寫的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對此,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不斷發(fā)現和探索,并將一些生活的小細節(jié)記錄下來,作為自己日后的寫作素材。在本文中就圍繞小學語文教師應如何更好地進行作文生活化教學,為其他教師提供借鑒。[1]
若要學生寫好一篇作品,就需要引導學生不斷積累作文的材料,隨著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教育原則,小學語文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在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改變傳統(tǒng)觀念,很多學生認為生活的瑣事等沒有記錄的必要,但其實不然,正是這些細小的生活瑣事、壯麗的山山水水以及醇厚的風土人情等,都是以生活為材料的作文的源泉。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就需要有很強的觀察力,并善于利用課堂中的一些“事件”進行深度的發(fā)揮,讓學生根據這些事件進行聯想、想象,進而創(chuàng)作。[2]
比如,某一位學生這節(jié)語文課遲到了,臉帶笑意、氣喘吁吁地跑進教室,教師就可以讓其他學生猜想其遲到的原因,并對此過程進行描寫和即興創(chuàng)作;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察教室內擺放的植物,引導學生學會從遠及近、從整體到部分地觀察,并讓學生將其觀察到的描繪出來。在學生進行觀察的過程中,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作興趣,同時也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激發(fā),也便于學生在作文創(chuàng)作中的表達。在這樣的作文課堂之上,學生往往會十分具有活力和積極性,也更容易接受這一學科的內容。[3]
古語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就表明了學生進行廣泛閱讀的作用。誠然,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積累很多好詞好句,也正是通過對這些詞匯、句式、段落的積累,學生就將其中一些遣詞造句的特點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反映在自己的作文創(chuàng)作之中。面對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教學任務,教師也要幫助學生學會積累生活中的詞匯、語句,形成自己的素材。
比如,教師就可以開展“詞匯寶庫”的活動,引導學生在別人的語句之中捕捉到鮮活的語言成分,還可以讓學生在日??吹降臅蛘邎罂涗浤切﹥?yōu)美的詞句,并讓學生將其積累的詞匯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和分享;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作文素材的積累,讓學生寫日記、寫實錄報道等,來進一步豐富學生個人的“材料寶庫”,也在積累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思想內容方面的積累,讓學生將閱讀傳記等書籍時出現的那些名人名言等摘抄下來,形成自己創(chuàng)作時的“思想寶庫”。正是這三大寶庫的建立,使得學生的作文寫作中充滿了豐富的素材,同時再結合學生自身的感情色彩,很容易使作文加分。
在此,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熱愛生活,并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進行作文的寫作,進行言語的表達。也就是說,引導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與自身的實際相結合,進而體驗創(chuàng)作作文的樂趣。針對此,教師就要為學生提供這樣一個機會,能夠讓學生親身地感受生活,讓學生更容易地進入到其中的生活情境。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最真實的情感,進而形成創(chuàng)作的動機。
就比如,教師在布置作文題目為“我的小動物”時,就可以帶來一只小兔子,讓學生進行觀察和觸摸,在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的同時,再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體會到的感受來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回家觀察鄰居們養(yǎng)的小動物,和他們的主人聊一聊這個小動物的生活習性,進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寫作的動物的特點。一旦作文中內容豐富起來,不再空洞,學生的作文成績自然會有效地得到提高。
自主學習是當前教育理念中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這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生寫作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中,其中一項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主動學習”,而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經驗的獲得又是相通的。故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在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之后,再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也有利于學生寫作時素材的積累和利用。
對此,教師就要改善自己的教學模式,并對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一定調整。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個人學習計劃地制定,并對學生進行適當地啟發(fā)。比如說,在給學生布置了自主觀察的任務時,學生往往只會將其注意力置于“好人好事”上,甚至沒有這些事件也要編造出來。對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學會擴大視野,注意生活中出現的花草樹木、星辰日月等,對這些身邊的事物進行細致的探索和發(fā)現,并將觀察的過程記錄下來,形成自己的寫作素材。也就是說,教師要引導學生,教會學會善于觀察的能力和習慣,這無論對學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學科學習還是日后的成長,都具有一定意義。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記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體驗的過程中不斷積累。這才真正做到了作文教學的生活化,完成了新課標理念下的小學作文的改革目標和發(fā)展方向,也深層次加強了學生對生活的感受。作為教師,要積極引導,并主動改革,進而幫助學生的作文增加感情、增加光彩。[4]
[1]周正舉.對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人生十六七,2017(33):53.
[2]陳梅.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活作文教學新探[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7(10):49.
[3]王夢萱.回歸生活,點亮小學語文觀察作文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09):1.
[4]劉潔.來自生活 書寫生活——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J].吉林教育,2017(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