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市中富小學 遼寧丹東 118000)
眾所周知,我國現(xiàn)階段的國家文化軟實力與世界其他大國相比,顯示出相對落后的狀態(tài)。因此,國家大力發(fā)展科學文化教育,力圖為國家富強培養(yǎng)高素質的科研人才,從而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促進我國科學的蓬勃發(fā)展。[1]
小學科學作為小學基礎的學科之一,對于學生的科學品質培養(yǎng)與啟蒙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在小學開設科學學科教學的目的顯而易見——即通過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實踐與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根據最新的《科學課程標準》表明,教師應當“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币虼耍囵B(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能力是小學科學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2]
1996年,美國發(fā)布了第一套《國家科學教育標準》,文中出現(xiàn)了“科學探究”一詞,這被人們當做科學核心理念的提出。顧名思義,科探究即是讓學生在科學中理解科學的具體含義,并且培養(yǎng)發(fā)展自主科學探究的能力。從另外更加微觀具體的的角度看來,科學探究即是思考、領悟科學研究的各種活動。因此,科學探究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廣義上的科學探究,二是狹義上的科學探究。前者指學生采用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法所進行的科學學習活動總和,后者是指科學家們進行的探索自然的研究活動。總而言之,科學探究即是人們在科學領域內所進行的探究活動。[3]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推行,眾多教師開始革新課堂,改變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方式,打破應試教育的僵局。其中,情景教學法是應用最廣泛的新型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效率、保障課堂教學質量,而且對于有利于增添學科學習的去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的游戲氛圍中掌握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與對學科學習的濃厚興趣。若教師將情景教學法運用到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應當注意以下三方面情景的創(chuàng)設:
通常情況下,若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模擬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情景,或者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導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往往令學生感到親切,使學生自然地接納,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筆者在遼寧省丹東市中富小學任教期間,曾在三年級科學的教學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技術下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如樹木、鮮花、小鳥、貓狗等的圖片放映給學生觀看。筆者認為這不僅可以打破時空的局限性,而且可以利用現(xiàn)代科技吸引學生的注意,誘導學生對科學好奇心理的產生。除此之外,教師也可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與學生一起感受大自然,通過課外實踐的方式,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風、云、雷、雨、陽光、溪流等。
眾所周知,小說與故事獨具魅力,令人心馳神往。我們每一個人在聽故事中長大,任何人都無法拒絕故事的誘惑。因此,教師可借助故事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自由遨游在科學探究的海洋。例如,教師可在教學中結合課本內容,從生活實際中選取一些典型的事例或者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自然地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中。筆者在有關于蠶方面的知識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下載了蠶變蛹的動畫短片在課堂中放映,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4]
游戲教學是小學教學中應用廣泛且作用重大的教學方法,它集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于一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活動過程中。同時,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游戲教學可以充分迎合小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的科學學習。例如,筆者在磁體磁性相關知識的課堂教學中將教材內容進行藝術性設計,讓小學生以磁鐵和小車為道具,實驗“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筆者認為,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學生可以在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1)課堂設疑,構建以動手操作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
問題是學習的開始。教師應當在科學學科的教學中充分利用問題的優(yōu)點,發(fā)揮問題對思考的促進作用。同時,科學探究主張動手操作為主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以動手操作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科學原理,培養(yǎng)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例如,在水的過濾知識一章的學習中,筆者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泥沙過濾、物質沉淀的實驗,從而理解水的過濾過程。
(2)打破時空的局限,開展第二課堂,課內外結合延續(xù)探究活動
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明白的一點是,課堂教學時間是寶貴且有限的,45分鐘的課堂教學遠遠不足以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本內容,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因此,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的時間,課前精心備課,課中利用自己生動的肢體語言與良好的精神面貌、幽默的語言感染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且還要打破時空的局限,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采取課內外結合的方式延續(xù)科學探究活動。例如,教師可在課后鼓勵同學繪制科學探究的黑板報、手抄報,開展科學探究的作文比賽、演講比賽及實驗發(fā)明比賽,也可帶領學生參觀相關的景點,如博物館、科技館等。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學生不僅可以豐富課外生活,還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與科學探究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教師應當明確科學探究的理念,重視科學學科的教學,利用小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趣味性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