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艷鋒
摘 要:要想把班級工作做得好,就要把這方方面面的關系協調好,還要建立健全班級制度。
關鍵詞:責任心;愛心;耐心;靜心;平常心
班級是一個小集體,也是一個小社會的縮影,一個班級40來個學生,40來種性格,40來種教育方法。班級的工作是一份煩瑣、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班級管理工作牽涉到方方面面,大的方面有社會、學校環(huán)境的影響,小的方面有學生、家長、老師等方方面面的人際關系影響。要想把班級工作做好,就要把這方方面面的關系協調好,還要建立健全班級制度。就我個人方面而言,我深刻體會到要想做一個好的班主任,管理好班級,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班級摸底
1.普訪
普訪就是班主任到班上每個學生家里進行家訪,班主任接手一個班級的第一年,主要是了解每個學生各方面的情況,熟悉學生和學生家長,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及家長的教育觀。俗話說,有什么樣的家庭(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學生。在了解家長的基礎上與家長建立良好的交往關系,有了家長的協助,班級工作開展能事半功倍。普訪,對于剛接手一個新的班級的班主任是很必要的。
2.靜心觀察
靜心觀察學生的表現,尋找集體中特別的學生。想出走進學生內心的方法及教育方法。
3.熟悉每一個學生
找機會與學生聊天,盡快認識學生,記住學生的名字及特點。在學生沒有熟悉老師之前,老師能叫出學生的名字,能起到震懾的作用,學生就不敢輕舉妄動。
二、制定班規(guī),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
俗話說:“不依規(guī)矩,不成方圓。”管理一個班級,就需要一個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一個班級的班風形成不是靠班主任的個人威力,而往往是班規(guī)執(zhí)行的力度。班規(guī)制訂出來后,全班學生達成共識,互相監(jiān)督,嚴格執(zhí)行。
如,學生發(fā)生矛盾引起口角或動手打人,就要寫500字的說明書。不能按時值日的學生要寫400字說明。亂丟垃圾的學生寫300字的說明等。
三、班主任的核心作用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核心、一個班級的決策者、一個班級的精神領袖。班主任的素質修養(yǎng)至關重要。作為一個班主任,要具備“五心”,以“五心”去潤育一個班級。
1.責任心
每一份職業(yè)都有其所擔負的責任與義務。班主任要對自己的班級工作、班級學生的學習及行為思想負責。有人說教師是個良心工作,班主任不僅有良心,更是責任心驅使。
如,學生不來上學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學生不能完成作業(yè)要了解情況,學生間發(fā)生矛盾要及時調解、疏通。班級的各科學習成績要管、班級的各項活動要作好安排等。
2.愛心
一位教育家說過:“沒有愛的教育就不是教育。”愛,是教育的前提。愛其師則信其道。
我前年接手一個新班,當任班主任兼教語文。班里有個叫麥××的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勞動課上表現得非常積極,重、累活搶著干,說話不是很利索,書寫潦草,但喜歡向我打小報告,同學不樂于與他交往,嫌棄他衛(wèi)生習慣不好。我查閱了他升上四年級的成績,發(fā)現他除了英語及格外,語文成績是40多分,數學30多分,這是典型的后進生。我在班會課上表揚了麥××勞動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從此以后,他總愛在我面前表現。我先從他的書寫和識字方面指導他,經常利用午休時間給他做一些基礎題,看他滿頭大汗,我心疼地問他:“你累嗎?”他憨厚地笑了笑說:“不累?!逼谀┧嫉搅?0多分,我為他感到高興。
3.耐心
耐心是一種教育技術,也是一門教育藝術,耐心更是教育的一種品格。班主任更應該具備耐心的教育品格。修煉自己的耐心,耐心地批評教育學生,耐心地等待學生的轉變。我們不能指望一種簡單的方法解決所有的問題。思想教育、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常常是不斷重復、不斷推進的過程,是曲折中前進。不要期望你強調一遍的事學生就能做得很好,更不能期望一次教育就能糾正他們的很多缺點和不足。教育學生沒有一勞永逸的事。
4.靜心
教育需要靜心,“以靜制動,以靜育人”。教育面對的是個性鮮明、活潑好動的學生,教育過程中稍有不慎,會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甚至影響終生。曾經有一位老班主任跟我說了一段教育心得,他在一個宴會上遇上一個歷屆的學生,那學生端著一杯酒走過來,借著醉意說:“老師,我一直想還你一巴掌,但今天在這里相遇了,我們把這杯酒干了,過去的事就了結了”。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從此以后,他再也不輕易對學生動手了。班主任要比普通的老師處理較多的瑣碎的事情,容易煩躁,容易發(fā)火。所以學會靜下心來,冷靜處理問題是很重要的。
5.平常心
面對著紛繁復雜的現實社會,面對著來自校內外各種指令要求,面對社會方方面面的多種壓力,我們的老師需要一顆平常心。教育的平常心不是平庸無為,不是胸無大志,不是放任自流。平常心是淡泊名利,是堅守執(zhí)著,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急功近利,不趨炎附勢,不躁動,不虛榮,是一種讀懂世事后的冷靜從容,是一種站在時代高度上的睿智哲思,是一種放眼天下的淡定執(zhí)著,是對職業(yè)的熱心、對學生的愛心和對社會的責任心。
我們懷著平常心去做教育,去管理班級,去愛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學生是未成年人,是接受教育的對象,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種種問題,如早戀、沉迷游戲、打架等,我們也不要大驚小怪或氣急敗壞,認定“孺子不可教”,以平常心處理、對待、教育他們。因為,有了一顆平常心,我們才能冷靜地站在更高的角度觀察教育,通過更深的層次思考教育、理解教育。有了一顆平常心,我們才能對有助于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做法咬定青山不放松。有了一顆平常心,我們才能對學生有益的習慣持之以恒、日復一日地堅持下來并往縱深發(fā)展。有了一顆平常心,我們的學生才能健康成長,班級才能健康發(fā)展。
參考資料:
金鳴文.淺談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J].學周刊,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