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產科 安徽合肥230000)
在產科臨床中,產后出血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是威脅產婦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的重大病癥[1]。產婦發(fā)生產后出血的原因頗多,如凝血功能出現(xiàn)障礙、妊娠殘留物以及宮縮乏力等等,其中以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較為常見。由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病情十分危急,需在治療期間及時配合優(yōu)質而全面的護理服務,在提高療效的同時保障產婦的預后效果[2]。本研究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取得顯著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95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A組47例和B組48例。A 組:年齡 22~36歲,平均年齡(26.58±3.66)歲;初產婦20例,經產婦27例;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95±0.52)周。B 組:年齡 23~38歲,平均年齡(26.60±3.65)歲;初產婦21例,經產婦27例;孕周 37~41周,平均孕周(38.96±0.54)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單胎;分娩后24 h內因宮縮乏力引起產后出血,且出血量>500 ml;意識清醒。(2)排除標準:多胎;合并嚴重心臟疾病、肝腎疾病、精神疾病;無法與醫(yī)務人員良好溝通。
1.3 護理方法 A組實施一般護理干預,即進行止血的護理和治療,對因產后出血而產生的失血性休克等,給予吸氧、保暖等急救治療;同時給予健康宣教、病情監(jiān)測、心理干預等。B組在A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1)產婦分娩后,密切監(jiān)測其陰道出血情況及生命體征變化,提前做好應對措施;產后24 h內定期監(jiān)測產婦的宮縮、心率與呼吸,對產婦子宮進行適度的按摩,指導其進行排尿,并使用縮宮素,以促進子宮收縮功能的增強,進而減少出血;此外,協(xié)助產婦及時處理外陰殘留的血液,做好導尿管護理,保障產婦外陰的清潔與干燥,預防感染發(fā)生。(2)由于產婦分娩后身體十分虛弱,加之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不了解,往往會過于擔心、焦慮,使機體處于異常的應激狀態(tài)下,引發(fā)陰道出血。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解釋宮縮乏力性出血的原因及相關治療措施,增強對治療的信心。(3)提前掌握產婦的基本信息,特別是血型方面,當產婦出現(xiàn)產后宮縮乏力性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給予產婦輸血,進行血容量的補充。(4)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飲食方案,多攝入高蛋白、高纖維、高能量的食物,低鹽飲食,少食多餐,保障機體營養(yǎng)需求。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產婦產后24 h總出血量。(2)記錄兩組產婦成功止血時間以及住院時間;(3)護理后,采用SAS評分表、SDS評分表評價兩組產婦的焦慮、抑郁情況,分值越高說明產婦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3]。(4)比較兩組產婦護理效果。(5)護理后,根據生活質量(QOL)評分量表對兩組產婦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定,滿分100分,評分越低說明產婦的生活質量就越低[4]。
1.5 護理效果評定標準[5]顯效:護理后1 h,產婦子宮收縮能力加強,且陰道出血停止;有效:護理后2 h,產婦的子宮收縮能力顯著增強,且出血量顯著減少;無效:護理后2 h,產婦的子宮收縮能力無明顯改善,出血量未減少或增加。護理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處理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B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總出血量、成功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B組成功止血時間、住院時間以及產后24 h總出血量明顯低于A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總出血量、成功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總出血量、成功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n 住院時間(d) 24 h總出血量(ml) 成功止血時間(min)A組B組47 48 t P 8.20±0.65 6.10±0.55 17.012 0.000 233.42±60.66 156.55±58.60 6.282 0.000 92.30±3.15 81.45±5.26 12.226 0.000
2.3 兩組SAS、SDS以及QOL評分比較 護理后,B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B組,QOL評分高于A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SAS、SDS以及QOL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SAS、SDS以及QOL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SAS評分 SDS評分 QOL評分A組B組47 48 t P 48.52±2.11 40.03±2.26 18.917 0.000 46.68±3.01 38.20±3.00 3.752 0.000 72.38±5.29 88.14±5.16 14.699 0.000
對于產婦而言,宮縮乏力所致的產后出血屬于十分危險的并發(fā)癥之一,病情進展十分迅速,若未及時接受有效治療,可能引起休克,甚至發(fā)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致死率頗高,對產婦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均造成巨大的威脅[6]。
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因此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要求也就越來越嚴格。為了滿足廣大群眾的就醫(yī)要求,作為一名合格的護理人員,應當不忘初心,始終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并且在日常護理工作中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使得自身護理技術更為專業(yè),護理操作更為嫻熟,進而為廣大患者提供全方位優(yōu)質、科學的臨床護理服務。研究顯示[7],針對性護理干預,在產婦產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控制產后出血量,提高止血效果,促進產婦子宮收縮能力的提升,進而提高護理效果,促進產婦產后的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成功止血時間、住院時間以及產后24 h總出血量明顯低于A組(P<0.05);護理后,B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B組,QOL評分高于A組(P<0.05)。說明針對性護理能夠顯著改善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的焦慮、抑郁情緒,同時改善產后出血的預后效果,大幅度降低產后出血量,保障產婦的安全以及生活質量,從而獲得較高的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