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彥
(白城師范學院 吉林 白城 137000)
隨著地方全國高校轉型的不斷深入,對師范生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在網絡與微信平臺飛速的今天,如何創(chuàng)造出更適合師范生職前就業(yè)培訓的新的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轉型背景下師范生微信平臺“師生協(xié)作教學模式”的探討,給高等師范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轉型發(fā)展,帶來了新的生機。這種教學模式的運用,在人才培養(yǎng)中發(fā)揮了重要的教學作用。
師范生“師生協(xié)作教學模式”,是指在師范生職前就業(yè)培訓課程的學習中,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自己備課的模式,通過網絡信息和微信平臺,實現師生共同參與,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
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探討,體現了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師生協(xié)作發(fā)展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微信平臺的“師生協(xié)作教學模式”的具體步驟是:
(1)確立以小組為單位的備課團隊。開課之前,教師和班級學委,根據班級人員情況,把學生分為3-5人一組的備課小組。確立組長,明確學習目標。
(2)搭建以微信為互動的交流平臺。以教師為核心,建立以班級為單位的微信互動交流平臺。申請微信公眾號,設置互動的教學模塊,并指定專門的學生負責每一個模塊。
(3)教師布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塊。課前,教師通過微信平臺發(fā)布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模塊設計,將信息公布在平臺上,為學生選擇備課模塊提供材料。
(4)學生課外自由選擇模塊備課。學生在任何一處,都可以登錄微信平臺,選擇自己要備課的模塊內容,在課外實現自主備課。
(5)平臺交流備課信息。在教師限定的時間內,學生將自己備課的信息,發(fā)到微信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6)學生自由整合教學設計。學生們根據匯集的資源,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自由組合教學資源,教學教學設計,并及時將自己的教學設計發(fā)到微信平臺。
(7)課上交流評價。課上,每組提交一份教學設計,師生互動,評價優(yōu)劣。
(8)課外教學試教。學生們修改自己的教學設計,也可以選出自己所認可的教學設計,在第二課堂進行教學試教。
師范生微信平臺“師生協(xié)作教學模式”是一種多方位的、立體的教學模式。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的出現,對于處于轉型背景下的地方高校來說,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
(1)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師范生的課程分為理論系列和實踐系列兩部分。傳統(tǒng)的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導致理論與實踐相脫離。這就使得課程的教學很難真正的達到教學目的,教學效果不好。師范生微信平臺“師生協(xié)作教學模式”的出現,避免了這種油水分離的局面,使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
(2)實現了新型的師生互動。這種師生協(xié)作教學,讓師生處于一種新型的互動中。
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的互動形式,局限在老師問,學生答。協(xié)作教學中,師生各有分工,每個教學內容,學生都參與其中,師生共同完成任務。一份教案,可以教師設計一部分,學生設計一部分,組合在一起。比如,教師設計教學重難點,學生設計導入和結課。遇到有爭議的教學內容,共同討論完成。
這種師生協(xié)作的教學模式,讓教師的教學更開放,讓學生的學習更自主,教學與學習的氛圍更輕松,師生關系更和諧。
實踐證明,師范生微信平臺“師生協(xié)作教學模式”,既增加了學生的實踐機會,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當學生參與教學時,他們的智慧和思維得到了最大的釋放,促進了有學生向職業(yè)教師的轉化。
(3)實現了課內外教學的融合?!皫熒鷧f(xié)作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是,“總-分-總”的課堂結構,師生共同參與教學設計,實現了師生合作備課。在合作備課的過程中,達到了課內課外教學資源的整合。
對語文課文的教學設計的教學,就可以運用“師生協(xié)作教學模式”,來實現課內外教學的融合。
教師在微信教學平臺上,把教學的任務和設想模塊交代清楚。接到教師的信息后,每個小組按要求選擇模塊備課。選好模塊小組的學生,可以在自己課余的時間里,自行選擇教學模塊,進行教學備課。再由小組成員將自己組備課的材料加以整理,發(fā)回微信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當學生們把自己收集的資料、自選的教學模塊的設計發(fā)回平臺后,每個學生都可以自行選擇,然后設計出自己的教學方案。
課堂教學時,每組選出一個較好的教學設計,由師生共同討論、評價,再由學生自由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案,在第二課堂上實施教學實驗。
比如,《蘇武傳》的教學,教師布置教學模塊后,整體感知模塊由一個小組選擇后,有關蘇武的生平、經歷、課文的背景等,就沒有必要人人去收集整理了。其他的小組可以選擇文言知識的整理模塊,也可以選擇課文翻譯或者課文解析。各組把信息發(fā)回平臺,學生們設計教學藍圖,再由小組選出好的,發(fā)回平臺,課上再進行交流。教學任務的分解,使得長篇的文言文課文的教學變得輕松,減輕了備課的壓力。
這樣的協(xié)作教學,不僅實現了課內課外的資源整合,更節(jié)省了備課的時間,擴充了學生的知識寬度,提高了備課的效率,完善了教學效果。
(4)實現了個體與團隊雙贏。在協(xié)作教學中,教學活動是“總-分-總”的結構。在“團隊”-“個體”-“團隊”的互動中,不僅體現了學生個體的獨立性,更體現了團隊的合作力量。每一個個體獨立完成的教學任務,都能為更多的個體提供備課的資源。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個體的價值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和展現,因而增強了個體對職業(yè)的敬畏,增強了職業(yè)的責任心。
同時,在協(xié)作備課的的過程中,學生們更認識到了團隊的力量,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總之,師范生微信平臺“師生協(xié)作教學模式”,對于師范生的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獨特的推廣價值。這種教學模式的推廣,必將為教師的教學改革提供更大的空間,也為學生今后的從教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