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秋
(廣西南寧市良慶區(qū)南曉鎮(zhèn)中心學校 廣西 南寧 530233)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語文主題單元整合”就是以一個單元為整體,對這個單元內的知識點進行整合,然后在重點知識的基礎上,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挖掘,這對于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同時,這也可以促進新課標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語文主題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分別是教學目標、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手段。在教學目標上,老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明確好教學目的,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建豐富的實踐活動,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語文老師也應該增強學生對語文的認識,使學生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在教學模式上,老師應該拋棄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精心設計課前的自主學習任務單,讓學生自己主導課堂中的學習時間,以保證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手段上,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時,不可以過于形式化,而應該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可以在語文學習中增強自身的綜合能力。
1.對教學內容的整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而且這幾項能力也是語文學習中的基本能力。其中,閱讀能力占據著基礎性的地位,這項能力可以促進其他多種能力的發(fā)展。從另一方面來講,學生通過閱讀的方式獲取相關的信息和資料,這屬于一個顯性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會影響到學生的行為效果。比如說,老師在向學生講授精讀引領課《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教學的重點目標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我國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情感,以及體會中心句在文段的作用,并學習圍繞中心句展開描寫的方法。為此,語文老師可以將本單元的精讀引領課與《美麗的小興安嶺》相結合,讓學生可以在這一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從而促使他們形成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記錄。在這樣一種教學方式下,可以有效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展開觀察和思考,促使學生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并運用良好的思維方式進行內容的表達。
2.對學習情況的整合。由于每個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興趣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他們之間就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閱讀差異性。對于語文教師而言,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好學生閱讀的差異性,并由此形成獨特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語文教學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fā)展。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反饋,以此來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使得教學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可以得到有效的解決。比如說,老師在向學生講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童話故事《去年的樹》、《在牛肚子里旅行》等類型的經典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先自行閱讀這些名著的童話,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充分觀察他們的學習情況,并將探究的重點內容放在和原文的對比上,這樣一來,學生便會將兩者進行對比和分析,從而對教學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結束這部分的學習內容時,學生便會激發(fā)出對這些名著的閱讀熱情。
3.深化學生思維,有效構建語文知識和方法體系。在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有些文章有著相似的主題,也有的文章是體裁相似或者是內容相似。所以說,這些文章存在著共性,但又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單元整合教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那就是對比閱讀法,即是將整組課文聚集在一起,讓學生對這些文章展開整體關照,在觀照時掌握一個著重點,并進行文章的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并掌握語文的規(guī)律,使自身的思維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深化,同時,這也可以使學生學會使用語文教材,并構建自身的語文知識和方法體系,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4.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語用性是語文學科的本質,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語用能力包括兩個方面,分別是“說”和“寫”,而這兩個方面的基礎是閱讀,不僅如此,其中的素材、言語技巧等都源于閱讀中所獲得的感受。在語文整合教學中,閱讀與口語交際、習作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語言訓練與閱讀緊密相關,因此,語文老師引導學生積極展開閱讀,可以有效加強學生的口語交際和習作訓練。
總而言之,單元整體教學模式需要基于系統(tǒng)教學的“整體功能”,并在此功能上展開相應的思考。部分優(yōu)化支撐著整體優(yōu)化的進行,只有實現(xiàn)了部分的優(yōu)化,才可以促進整體優(yōu)化。因此,語文老師在實施單元教學模式時,應該協(xié)調好整體與部分這兩者間的關系,這有落實好這一點要求,才可以發(fā)揮出整體最強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