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瓔
(貴州省畢節(jié)市納雍縣龍場鎮(zhèn)中心學校 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散文抒發(fā)的是情感和情緒,這些相對于其他文體來說都是抽象的,學生的閱歷和經(jīng)歷較少,對一些情感的抒發(fā)不能夠有很好的理解,因此在散文閱讀的過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障礙,使得教師無從下手,學生無法與教師對話,導致形成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法,更別說學生的情感體驗了。久而久之,學生對散文的閱讀能力得不到提高,更別說寫散文了,影響學生語文的成績水平。因此,教師在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致力于突破和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能夠置身于文章的情境當中更好的感受和揣摩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和表達的思想,促進學生對文章情感的理解和賞析,讓學生通過對散文的閱讀獲得心靈上的升華,不斷提高學生對散文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解題正確性的提高。通過情境的營造,給學生以散文美的賞析,讓學生能夠喜歡上散文的閱讀,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
良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shè),像一把鑰匙悄悄開啟學生的心扉,情境教學在散文閱讀中的輔助運用能夠很好的增加閱讀教學的樂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給學生以真切的感受,讓學生能夠和散文進行心靈上的對話,了解作者的想法和情感,讓學生體會到散文閱讀和賞析中的無限神奇與奧妙,從而培養(yǎng)學生散文閱讀與理解的激情,更好的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情感情緒,讓學生能夠帶著良好的情緒進行學習,推進學生學習效果的逐步提升。
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播放,給學生營造一個生動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感受散文所抒發(fā)的情感,通過感官和視覺等的配合,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夠沉浸于文章當中,與作者進行對話,進行心靈和思想上的碰撞。通過情境教學的輔助,不斷豐富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激起學生內(nèi)心的浪花,從而促進學生進一步的理解文章把文章讀得通透,使學生在現(xiàn)代散文閱讀這一塊的得分不斷增加,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例如:學習《峨眉道上》一文我先讓學生回憶一下游覽過哪些地方?然后告訴學生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寫的是作者在游峨眉山的途中看到的、想到的。這樣就引起學生急于知道作者在峨眉山的途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產(chǎn)生了追閱全文的心理,以解決理由,解決心中的疑點。又如教《西湖的“綠”》一文,先導入“人們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來形容蘇州、杭州的美麗,而杭州最美的地方在西湖。讓我們來看看千萬人贊美的人間天堂吧!”接著播放視頻,美麗的西湖真是美不勝收,要把它介紹給別人,就應該抓住特點。這篇《西湖的“綠”》就抓住了景物特點,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這篇散文寫于四十多年前。幾十年過去了,喜愛它的人卻不見少。你們知道它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魅力嗎?這樣激發(fā)了學生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的運用多媒體,通過音樂的播放為學生的閱讀營造情感環(huán)境,不斷激發(fā)和醞釀學生的情感情緒,使學生能夠更好融入到文章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而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采用情境演繹的方式,組織學生把散文的內(nèi)容進行表演,讓學生通過表演更加直觀的了解到文章,揣摩文章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更加專注的投入到閱讀賞析當中,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效果。
例如:《慈母情深》這一文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先仔細讀一遍文章。然后通過觀看多媒體視頻,自由發(fā)揮講一講自己的媽媽在平時對自己的好,同時講解父母的不容易以及父母的辛勞,當讀到: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這時候老師可以播放《燭光里的媽媽》這一首歌讓學生自己感悟自己體會。這樣會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了解到文中母親的真情實感,同時也體會到自己媽媽的辛苦和勞累,教導學生有一顆感恩的心,對父母懷著真摯的情懷,讓他們更加能夠體會到這種情景,也更能夠接受情景的教學,讓學生走進文章之中,這對于學生的以后的寫作能力或者是人格的培養(yǎng)都是十分有利的。
多媒體可以進行網(wǎng)絡的搜索,圖片的展示,視頻音頻的播放,多媒體的這些種種特點優(yōu)勢都能夠為學生營造更加生動而完美情境,因此教師在開展散文閱讀教學時可以充分的利用這樣優(yōu)勢,為學生的閱讀理解提高更加栩栩如生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靈感想象,使學生能夠沉浸在文章的描寫之中,與作者感同身受,使學生思想能夠更加貼近作者的思想,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角色進行換位思考和想象,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體會文章。
例如:《燕子飛來了》一文中,我先放一段舊農(nóng)村面貌的錄相,讓學生邊看邊聽片中的解說,生動形象的畫面讓他們感受和感受到農(nóng)村人們生活的艱難,接著提問:“現(xiàn)在的中國農(nóng)村是怎樣的呢?我們跟著小燕子一起到祖國各地走一走??匆豢窗?”學生朗讀課文,然后我出示投影圖,讓學生邊看邊說。就這樣學生由欣賞的氣氛不知不覺轉(zhuǎn)入到了學習環(huán)境中去,讓學生感受情感的潛移默化的熏陶,也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如《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播放錄像德國風光片,讓學生了解德國的民族風情,看完后談談自己的感受,又給合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讓學生能夠進入文章中的角色進行思考,同時也能夠豐富學生自己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和生活態(tài)度,從中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總而言之,通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在散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組織教學,設(shè)置愉快的學習氛圍,把書本與生活結(jié)合起來,關(guān)心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學生為主體,能使學生學得更加生動、活潑、主動。
[1]任君慶,李平.體驗教學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梁秀清.關(guān)于小學教育“后現(xiàn)代主義”觀念的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劉婧.淺談情景化教學法在散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