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婷婷
筆者參加了“全國第八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觀摩比賽”,現(xiàn)場教學獲得專家評審以及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教授的文本選自《感知世界》英語系列教材,基于amazing一詞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著重描述了帝企鵝在哺育孩子時的艱辛。
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分類法指出,人的認知過程分為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參考這一分類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以下筆者將根據(jù)布魯姆的認知領域目標分類法通過讀前、讀中、讀后環(huán)節(jié)對此次授課的磨課試教片斷和實際教學片斷進行對比和分析。
【試教片斷1】師生自由對話,直接引入話題
(1)師生對話,了解彼此信息
上課伊始,師生互相問候,通過對話的方式談論彼此的興趣、愛好、行為能力等。
(2)簡筆畫輔助,引出本課話題
教師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呈現(xiàn)帝企鵝的形象,學習emperor penguin。
【實教片斷1】輕松歌曲鋪墊,舊知引出新知
(1)歌曲唱跳熱身,引出動畫人物
由于是大型比賽公開課,借班上課的教師與學生相互不了解,學生難免會有緊張的情緒,為了緩解學生的緊張心情,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唱跳歌曲“Hockey pockey”。在歌曲的作用下,課堂伊始緊張的氛圍得到緩解,同時歌曲中出現(xiàn)的小企鵝也為下文做了鋪墊。
(2)頭腦風暴活動,激活學生舊知
在唱跳結束后,畫面定格在歌曲中的小企鵝。教師由歌曲中的小企鵝引入到現(xiàn)實中的小企鵝,呈現(xiàn)圖片,并學習單詞penguin。然后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已知的企鵝知識。What do you know about penguins?緊接著,教師呈現(xiàn)帝企鵝照片,學習單詞emperor penguin,并通過普通企鵝和帝企鵝圖片的對比,引導學生說出對帝企鵝的印象。What do you think of emperor penguins?
【對比與分析】在試教片斷1中,筆者試圖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來引入話題人物,然而師生之間的對話內容卻和話題相去甚遠,話題的導入有點牽強。常識判斷的形式看似新穎有趣具有挑戰(zhàn)性,也幫助學生掃除故事文本中的一些詞匯障礙,但不利于學生整體構建文本信息,也未起到恰到好處的鋪墊作用。
正式教學時,筆者首先帶領學生唱跳歌曲。歌曲節(jié)奏明快,生動有趣,能夠活躍氣氛,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同時歌曲中出現(xiàn)的動畫人物也為課堂埋下了伏筆。接著簡單的頭腦風暴環(huán)節(jié),調動了學生思考與表達的積極性。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遵循了人的認知過程,即對先前學習過的知識材料的回憶。在本課中,頭腦風暴不僅預熱了學生的語言表達,也激活了學生對于企鵝已有的背景知識。隨后,通過普通企鵝和帝企鵝圖片的對比,再一次牽引出學生記憶中的知識,引導學生說出對帝企鵝的印象。這一環(huán)節(jié)與文本主題緊密相連,既幫助學生架起了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為課文學習奠定基礎,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試教片斷2】快速閱讀文章,鎖定中心詞語
在學生回答了關于帝企鵝的印象之后,教師呈現(xiàn)課文,要求學生快速閱讀,小組討論,找出一個中心詞來回答“What do you think of emperor penguins now?”這一問題,寫在卡紙上,并粘貼在黑板上。在核對的過程中學習amazing一詞。
【實教片斷2】快速閱讀文章,提煉中心詞語
在學生回答了關于帝企鵝的印象之后,教師呈現(xiàn)了第一段挖空一詞的課文。要求學生快速閱讀,在挖空處填上一個詞來補充句子:Emperor penguins are_____birds.在核對時,教師將學生提煉的中心詞寫在黑板的一側。最后,教師呈現(xiàn)學習原文中的詞amazing。
【對比與分析】在試教片斷2中,根據(jù)認知目標分類,學生在獲取故事整體大意后找出關鍵詞只是停留在對文本的簡單理解的階段。并且,大部分學生在讀完文章后很快能鎖定關鍵詞amazing。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學生思維的要求停留在低級階段。
在正式上課時,筆者調整了任務的方式,通過將文本關鍵詞挖空的形式,直觀地提示學生提煉關鍵詞。根據(jù)認知目標分類,這一任務屬于分析的層次,高于試教時的理解的層次。這樣的任務需要學生在充分理解文本大意之后,經過思維的深加工,概括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意思,從而提煉出文章關鍵詞。通過這樣的任務,筆者旨在提高學生的概括歸納的能力,同時也給學生提供空間,提高想象、辨析和推理的思辨能力。
【試教片斷3】任務驅動閱讀,理解課文細節(jié)
(1)Read and find
學生在鎖定關鍵詞amazing之后,教師追問為什么帝企鵝是神奇的。學生細讀文章,圈出神奇的句子。教師核對答案并貼好板書。原因有二:① They live in the Antarctic and they are great swimmers.②They are good parents.
(2)Read and say
學生回答帝企鵝神奇的兩個原因后,教師追問其中的重點,為什么他們是好的父母。學生再次細讀課文,在文中找出原因。核對時,教師將企鵝爸媽好的原因分別寫在對應的簡筆畫企鵝中。同時,在核對答案過程中,教師還通過及時創(chuàng)設的情境幫助學生體驗帝企鵝父母在孵蛋過程中的艱辛。如,在核對帝企鵝媽媽時,著重讓學生體會80千米的概念,利用操場來計數(shù),給學生直觀的形象。再如,帝企鵝爸爸孵蛋過程的體驗。學生通過自主提問,體會帝企鵝爸爸的內心世界。
【實教片斷3】自主思辨閱讀,理解課文細節(jié)
(1)Read and find
此環(huán)節(jié)未做變動。
(2)Read and write
學生回答帝企鵝神奇的兩個原因后,教師追問其中的重點,為什么他們是好的父母。學生再讀課文,小組內討論找出帝企鵝爸爸媽媽是很好父母的原因,組內每人在磁性小白板上寫出一條關鍵短語。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隨機分發(fā)紙卡,挑選學生寫下關鍵短語并貼在黑板上。在核對答案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及時的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體驗帝企鵝父母在孵蛋過程中的艱辛。如,教師扮演帝企鵝媽媽,幫助學生體會帝企鵝媽媽要走80千米尋找食物的艱辛。再如,教師邀請一名學生扮演企鵝爸爸,體驗孵蛋,其他學生自由提問企鵝爸爸。最后,通過猜測單詞chick意思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教授學生一種閱讀技巧,可根據(jù)上下文意思猜測單詞。
【對比與分析】在試教片斷3中,筆者過于重視指導學生理解短文內容,將故事文本當成閱讀理解的練習進行處理,試圖讓學生機械化地準確找到每一個答案,忽視了通過學習故事來夯實基礎語言知識的過程,未能透過文本深入到學生的思維和情感中,最終未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交流。這一任務依然停留在以教師的牽引來理解文章大意的認知層次。
在正式上課時,圍繞amazing逐步了解帝企鵝生活習性的閱讀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一步一步構建出以amazing為中心詞的清晰的思維導圖。在此過程中筆者還有意識地教授閱讀技巧take notes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提煉文章的梗概,提升學生的思維認知和分析的能力。而在引領學生體驗帝企鵝父母哺育孩子過程中的艱辛時,筆者提供學生自主提問的機會,幫助學生更深體會帝企鵝爸爸的內心世界,更好了解帝企鵝孵蛋過程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critical thinking。
【試教片斷4】聚焦簡潔板書,回顧概括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板書內容,回顧概括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蓞⒖嫉木湫?I know penguins...I think penguins...
【實教片斷4】梳理思維導圖,復述課文內容
在理解完課文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黑板上學生自主生成的零亂的詞卡制作本課的思維導圖。教師講解如何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緊接著,學生小組合作,利用之前完成的磁性小白板制作思維導圖。教師請一組學生上臺將黑板上零亂的詞條拼成思維導圖。最后,教師示范利用思維導圖復述課文,學生在小組內利用思維導圖復述課文。
【對比與分析】在試教片斷4中,學生根據(jù)板書對課文的概括總結局限于簡單的句子而不是連貫完整的語段。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活動沒有挑戰(zhàn)性,不能培養(yǎng)學生提煉和歸納知識要點的能力。
在正式上課時,筆者充分利用未完成的板書資源,讓學生討論,將雜亂的關鍵信息構建成清晰的思維導圖,這一任務屬于認知目標中的分析層次。分析代表了比運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為它既要理解知識材料的內容,又要理解其結構。梳理思維導圖的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章脈絡,同時,利用思維導圖的結構,幫助學生復述課文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根據(jù)思維導圖復述課文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試教片斷5】拓展閱讀材料,提升語言能力
教師讓學生拿出信封中的拓展閱讀材料,有關帝企鵝父母在孵蛋的兩個月中所經歷的艱辛。學生小組閱讀討論,然后全班進行自由pk,闡述帝企鵝父母誰更好的原因。
【實教片斷5】巧換人物角色,自主表達故事
學生小組復述完故事后,教師指導學生化身小企鵝講述企鵝父母的故事。教師先做示范,在講述故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學生小組內嘗試聲情并茂講故事。接著,教師帶領學生唱跳關于帝企鵝習性的歌曲Penguin chick。最后,教師提問學生:從文中學到了什么?總結提煉故事,同時將文本學習延伸到生活中,暢談父母對自己的愛。
【對比與分析】試教片斷5中,筆者設計了帝企鵝父母誰更好的PK活動。拓展活動注重的是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而這一環(huán)節(jié)并未達到這樣的效果。雖然該活動形式較有趣味性,但在拓展閱讀的材料中,筆者規(guī)定了學生表達的范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只能根據(jù)材料按部就班機械地朗讀材料中的原句,并不能深入思考,更沒有加入自己個性化的理解解讀,難以引發(fā)共鳴,語言輸出的質量不高。
在正式上課時,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化身小企鵝,加上個性化豐富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講述父母的故事,鞏固加深對帝企鵝生活習性的理解。該活動屬于綜合運用語言的活動,學生將所學知識的各部分重新組合再加入自己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形成了一個新的語篇。這樣的任務環(huán)節(jié)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表達思路。學生并沒有拘泥于文中的表達,而是聯(lián)系實際,加上了自身作為小企鵝的感受,進行了個性化的表達。這個基于文本卻又高于文本的活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語用表達能力。同時,筆者基于文化意識的教學目標,將之前對文本的學習體驗,自然延展到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到學生自己的父母,深化對父母的愛。
從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角度來看這次的磨課經歷,筆者有如下感悟:
本課中,教師給學生預留了足夠的提問空間。在帶領學生體會“企鵝爸爸如何孵蛋”的過程中,對正在孵蛋的“爸爸”提問讓學生們爭先恐后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如:Are you hungry?Are you cold?How do you feel now?Where is your wife?學生們借著這些問題來厘清自己的觀點,加深對帝企鵝爸爸孵蛋艱辛的體會。預留空間的提問既促進了學生的思維,也讓學生成為了思維的主體。這種自主表達的環(huán)節(jié)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在理解文本大意方面,筆者充分利用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將學生們路經的每一個重要語言點巧妙地通過詞卡呈現(xiàn)在黑板上,并將學生自主產出的詞卡貼在黑板上。讀完文章后,筆者揭示,黑板上看似雜亂無章的詞條其實是文章脈絡的關鍵信息。因勢利導,介紹如何利用詞條制作思維導圖,并讓學生利用之前寫過的詞條在組內合作完成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建構過程清晰、明朗,循序漸進、一氣呵成,學生在回頭看的時候感到豁然開朗。原來看似難懂的一篇文章,經過精心巧妙的處理之后,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就是一幅簡單、可愛、易懂的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學生能流利地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表達出來。思維導圖貫穿于課堂整個教學過程,在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的同時,也為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礎。
·備課資料·
解讀色彩各異的“書”
白皮書(White Paper),通常指具有權威性的報告或指導性文本,用以闡述、解決或決策,它是政府就某一重要政策或議題而正式發(fā)表的官方報告書。藍皮書(Blue Paper),是由第三方完成的綜合研究報告,通常是指學者的觀點或者研究團隊的學術觀點。綠皮書(Green Paper),是關于樂觀前景的研究報告。紅皮書(Red Paper),是關于危機警示的研究報告。黑皮書(Black Paper),一般是指代商業(yè)攝影年鑒。黃皮書(Yellow Paper),是舊中國和法國等政府發(fā)表的重要報告書。它還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為了保障入出國(邊)境人員的人身健康,防止危害嚴重的傳染病,通過入出國(邊)境的人員、交通工具、貨物和行李等傳染和擴散而要求提供的一項預防接種證明,其作用是通過衛(wèi)生檢疫措施而避免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