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目錄中作者姓名后的數字為期號,括號中的數字為篇目頁碼)
理論思考
新時代法治國家建設筆談
何勤華 卓澤淵 張永和等1(3)
行政相對人基本程序權研究
關保英1(28)
“可以適用習慣”的法教義學解釋
謝 暉2(3)
法教義學能為立法貢獻什么?
雷 磊2(25)
職位、文書與國家
朱 騰2(41)
人身自由與人格尊嚴:從公權利到私權利的轉變
楊立新3(3)
“鄰避”沖突的決策難題與法律疏解
胡蕭力3(15)
國家監(jiān)察體制改革背景下人民法院監(jiān)察制度述要
秦前紅 劉怡達4(3)
制約模式:監(jiān)察機關與檢察機關的關系模式思考
左衛(wèi)民 唐清宇4(18)
后民法典時代司法解釋對立法的因應及其制度完善
趙萬一 石 娟4(28)
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公序良俗”及其時代性
楊 華4(43)
司法改革范式與司法學研究
崔永東 葛天博5(50)
民法典時代司法解釋的重新定位
姚 輝 焦清揚5(67)
哈特法律與道德思想新論
吳玉章6(3)
司法運行的近代展開
高旭晨6(9)
部門法研究
我國民法典物權編占有規(guī)則立法研究
陳華彬1(43)
視頻分享網站著作權間接侵權的過錯認定
馬一德1(54)
論我國非常法定夫妻財產制的立法建構
陳 法1(66)
納稅信用修復制度的理論解析與優(yōu)化路徑
胡元聰 閆 晴1(78)
新三板市場的法律適用與“新三板監(jiān)管法”的制定
邢會強1(92)
論公物公眾使用收費的標準
馬顏昕1(104)
論第三代環(huán)境規(guī)制
譚冰霖1(118)
刑事裁判權在法官與陪審員之間的配置
陳學權1(132)
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的預防性反恐研究
梅傳強 童春榮1(145)
功能主義視角下專家輔助人訴訟地位再認識
李永泉1(157)
作品名稱與角色名稱商品化權益的反思與重構
孔祥俊2(57)
民法總則與商事立法共識、問題及選項
鄭泰安 鐘 凱2(75)
邁向財政權實質控制的理論邏輯與法治進路
陳 治2(90)
從“居住有其屋”到“住有所居”
申衛(wèi)星2(105)
論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障礙與消除
徐 潔2(119)
緊急避險的體系再定位研究
方 軍2(132)
大額持股披露義務規(guī)制
解正山3(28)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性質辨析
王林清3(44)
論相關市場界定在濫用行為案件中的地位和作用
王曉曄3(57)
金融科技的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金融監(jiān)管
沈 偉3(70)
從管制到規(guī)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理念轉變與制度構造
肖順武3(94)
行賄罪的量刑
張明楷3(109)
受賄罪構成要件涵攝下的“為他人謀取利益”
張 偉3(129)
陪審員參與民事案件事實認定程序構建論
高 翔3(141)
論版權法對濫用技術措施行為的規(guī)制
王 遷4(52)
智能機器人法官:還有多少可能和不可能
盛學軍 鄒 越4(74)
論檢驗期間
崔建遠4(83)
中國股權眾籌的規(guī)制邏輯和模式選擇
黃 輝4(94)
從地方著名商標制度的廢除看商標法理論的規(guī)范評價意義
蔣 舸4(110)
公司治理與金融監(jiān)管互動中的銀行股東道德風險規(guī)制
陽建勛4(122)
比例原則的刑法適用及其展開
于改之 呂小紅4(136)
集中審理模式下證據失權制度重構
楊會新4(150)
金融“脫實向虛”之規(guī)制邏輯
蔣大興5(79)
功能主義解釋論視野下的“電影作品”
萬 勇5(95)
評標準法律屬性論
柳經緯5(105)
金融監(jiān)管腐敗:結構性制度成因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王煜宇 何松齡5(117)
反壟斷民事公益訴訟:消費者遭受壟斷損害的救濟之路
陳云良5(130)
毒品犯罪死緩的司法偏差與匡正
魏漢濤5(145)
論民法典物權編與合同編的立法協調
房紹坤6(16)
論民法典編纂中債法總則的存廢
黃家鎮(zhèn)6(29)
從概念到規(guī)則:網絡虛擬財產權利的解釋選擇
沈健州6(43)
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經濟法補缺
張守文6(54)
論反壟斷法解釋的知識轉型與方法重構
江 山6(64)
PPP長期合同困境及立法救濟
陳婉玲6(79)
流域水環(huán)境治理“河長制”模式的規(guī)范建構
史玉成6(95)
新行為無價值論的困境與出路
賈 健6(110)
再犯罪風險評估與中國監(jiān)禁刑改革的新路徑
劉崇亮6(125)
刑事訴訟中搜查手機的法律規(guī)制
陳永生6(135)
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壇
國際法中的“反事實推理”:作用與局限
韓逸疇1(168)
WTO上訴機構的產生與運作研究
楊國華2(147)
轉讓定價文檔規(guī)則正當性研究
廖益新 褚睿剛2(157)
歐盟新一代投資協定“反條約挑選”機制的改革
王 燕3(156)
論“一帶一路”沿線投資政治風險的法律應對
王軍杰3(170)
涉外侵權法律選擇中的“侵權行為地”界定
林 強4(161)
“事案解明義務”一般化之辨
陳杭平5(159)
論內地與香港的跨界破產合作
石靜霞 黃圓圓5(170)
我國共犯處罰原則的反思與重構
劉 霜6(155)
意大利民事訴訟第三人裁判異議之訴初探
廖永安 陳逸飛6(166)
評論
防衛(wèi)過當的實務認定與反思
尹子文1(178)
論環(huán)境保護“三同時”義務的履行障礙與相對豁免
唐紹均 蔣云飛2(169)
刑事案件中的積極辯護事由及其司法證明
王天民2(182)
主體能力視角下金融公平的法律實現路徑
袁 康3(180)
我國股權轉讓限制模式的立法溯源與偏差校正
張其鑒4(176)
成年意定監(jiān)護法律關系的解釋
李國強5(182)
環(huán)境保護法按日計罰制度再審視
杜 群6(175)
訴訟時效制度修訂后的過渡規(guī)則
張洪波6(185)
《世界人權宣言》頒布70周年紀念專欄
《世界人權宣言》是多元文化融通的范本
朱力宇5(3)
作為軟法的《世界人權宣言》的規(guī)范理性
何志鵬5(12)
“人的尊嚴”是《世界人權宣言》的基礎規(guī)范
齊延平5(22)
重讀《世界人權宣言》
孟慶濤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