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華
“閱讀本來并不神秘,不外就是讀者主體與文本主體及作者主體之間的從表層到深層的同化與調節(jié)?!保▽O紹振語)如何引導小學第二學段的學生走進文本,走近作者,實現(xiàn)“同化與調節(jié)”?根本的途徑是根植于閱讀教學,以讀為經(jīng),以思為緯,編織一道建構語言、發(fā)展思維的風景線,讓《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強調的“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的要求落地。
一、聚焦語言這個“點”,在讀中賞詞句之妙
教師應依據(jù)第二學段的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學情特點,以問題為驅動,引領學生結合語境,品詞析句,讀懂文字背后的意蘊。
1. 品讀:含英咀華,體會文字寄寓的情感。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詞語的敏感,使之細致咀嚼詞語,深入體會情感。教學《卡羅納》一文,教師以“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是怎么做的,找出最讓你感動的詞句,談談感受”為主問題,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圈畫批注。交流分享時,引導學生緊扣“拉、 推、 望”三個詞進行賞析,讀出文字背后的情感,然后聚焦三個句子,進行品析。①老師把卡羅納拉到自己胸前,對他說:“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憐的孩子!但你要堅強!……”②我恍然大悟,沒去拉母親的手,卻拉起卡羅納的手,和他一塊兒回家去。③母親把我推開了,她目不轉睛地望著卡羅納。學生從老師、“我”、母親的動作中感受到其中傳遞出的溫暖與愛意。緊接著,再進一步引導思考、表達:如果你是卡羅納的同學,會用什么動作表達對他的愛?想一想,寫一寫。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尋找貼切的詞語表達對卡羅納的真情。以上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沉入文本,深耕語言,讀思結合,感受語言的魅力,并在遣詞用句中傳遞愛的力量,譜寫愛的贊歌。
2. 誦讀:口誦心惟,體會文字營造的意境?!墩n程標準》第二學段的閱讀目標要求之一是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讀中賞析,讀中想象,體會詩詞的優(yōu)美意境。如,教學《鄉(xiāng)村四月》這首詩,以問題“透過這首詩,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象?”為驅動,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去感受詩中呈現(xiàn)出的景色之美與勞動之美。誦讀前兩句“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緊扣“綠”“白”兩個看似尋常的表示色彩的詞,想象天光水色交相輝映,生機勃勃的田園畫卷。誦讀后兩句“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透過“才”“又”這兩個詞,想象江南農(nóng)村初夏時節(jié)繁忙的景象。借助插圖、音樂引導學生誦讀,跟隨詩人翁卷去感受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
二、捋清脈絡這根“線”,在讀中賞條理之美
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厘清思路,讀懂句子的關系,注重語言的條理性,發(fā)展邏輯思維,逐步學會有序表達。
1. 研讀:循幽尋蹤,理順序,明關系。教學《魚游到了紙上》,在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后,教師出示:“魚游到紙上”“魚游在水里”“魚游到心里”,引導學生進行研讀排序。結合課文相關語段,學生厘清了順序:魚游在水里,自由自在;魚游到心里,胸有成“魚”;魚游到紙上,活靈活現(xiàn)。這樣,學生循著課文語句,厘清線索,明白了“魚游到紙上”與“魚游到心里”的關系,從而深刻地體會聾啞青年堅持不懈、一絲不茍的品質。
2. 演讀:切己體察,探奧秘,明原理。有效的閱讀,能喚醒學生,引其自主投入學習?!厄鸷屠走_》這篇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教學中,為幫助學生厘清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和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讓同桌分別扮演蝙蝠與雷達的角色,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自述,從而使之明白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達工作的原理。角色演讀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于一體,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實現(xiàn)語言的內化與運用,并在思考、表演中提升思維品質。
三、回歸文題這個“面”,在讀中賞主旨之深
教師可在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緊扣課題,賞析文章主旨。
1. 比讀:咂摸評析,升華文本情感。學習童話作品《七顆鉆石》時,在學生通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的主要內容擬題目,比如,“水罐的變化”“神奇的水罐”“一罐水”等,繼而拋出問題:課文為什么要以“七顆鉆石”為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品析,先復習描寫鉆石的字詞,體會鉆石的特點;再結合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的相關語句,讀懂以“七顆鉆石”為題,不僅體現(xiàn)了水罐的變化與神奇,還蘊含美好的象征意義。在比較品析中,學生明白了“題好一半文”的道理,得到自主擬題的啟蒙。
2. 聯(lián)讀:引用資源,感悟人物形象。教學《孔子拜師》,圍繞“讀了孔子拜師的故事,孔子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這個問題進行閱讀思考??梢龑W生先聯(lián)系課文語句,如,第一自然段:“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弊x出孔子的虛心好學。再聯(lián)系課后名言——“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薄爸疄橹恢獮椴恢?,是知也?!斌w會孔子的治學態(tài)度。最后聯(lián)系課外資源——“昔仲尼,師項櫜,古圣賢,尚勤學。” (《三字經(jīng)》)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弟子規(guī)》)體會孔子的見賢思齊,孜孜以求。
3. 猜讀:激活思維,揣摩故事情節(jié)。繪本《鮭魚向前沖》以鮭魚的視角展示了鮭魚洄游的過程,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課始,教師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聚焦繪本封面大大的“沖”字,猜猜繪本的主要內容;課中,在研讀瀑布阻擋了鮭魚前行的道路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猜猜鮭魚會如何抉擇;課末,回到文題,猜猜這個繪本題目有什么寓意。在閱讀與思考中,學生明白《鮭魚向前沖》這個課題中的“沖”,不僅指鮭魚沖過瀑布這道坎,也指讀者在面對人生的困難時,應勇敢地向前沖。猜讀,讓學生的大腦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真正發(fā)揮了閱讀主體作用。
閱讀賞析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要用好教材這個例子,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根據(jù)學情和文本特點,做到“讀”具匠心,“思”而不罔,“賞”而有得。在注重記憶、理解、應用的基礎上,將學生引向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的深度學習,讓學生在多讀多練中習得能力,提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辛銘 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