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芬 賀璐婷 廖節(jié)鳳
【摘 要】目的:探討同伴支持在雙相障礙躁狂相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將36例雙相障礙躁狂相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對照組給予精神科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同伴支持康復訓練4周。訓練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和精神障礙者護理依賴程度評定。 結果:訓練前,兩組患者的BPRS和精神障礙者護理依賴程度評定得分均無明顯差異(P>0.05);訓練后,觀察組BPRS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精神障礙者護理依賴程度評定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將同伴支持應用于雙相障礙躁狂相患者的康復訓練中,有助于增強療效,促進患者身心和社會功能更好的康復,值得推廣采用。
【關鍵詞】同伴支持;雙相障礙躁狂相;康復訓練
【中圖分類號】R74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1
雙相障礙躁狂相具有復發(fā)性高及社會功能不同程度損害的特性,病情穩(wěn)定后,易出現(xiàn)諸多心理問題,如擔心將來的發(fā)展,顧慮與困惑人際交往,產(chǎn)生焦慮及抑郁的情緒等,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及生活質(zhì)量[1]。同伴支持則是通過角色塑型與互動強化認同感及正向引導的方法,將共性的經(jīng)驗與同病相憐者互惠支持,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升康復的效果。因此,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對住院的36例雙相障礙躁狂相患者開展了同伴支持康復訓練,現(xiàn)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36例雙相障礙躁狂相患者,診斷符合ICD-10診斷標準;均為男性;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為(37.19±8.79)歲;小學以上文化;BPRS評定中不合作≤3分;排除合并嚴重軀體疾病和難治性的雙相障礙躁狂相患者;患者和家屬同意。將36例患者按擲硬幣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兩組患者病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治療方法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精神科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
1.2.2 觀察組 在給予精神科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同伴支持康復訓練4周。操作如下:(1)建立同伴小組:由1名同伴組長與2名同伴好友自愿組成,雙相障礙躁狂相患者任組長,好友不限精神科病種。(2)培訓:由精神科主治醫(yī)師、主管護師及心理治療師等對組長進行培訓,采取單獨輔導或集體授課的方式,3次/周,30~40min/次。每次培訓必須通過情景模擬或筆試考核。培訓內(nèi)容主要包括:精神科基礎知識、疾病自我護理、精神科常見問題的應對技巧及組長實施康復訓練的技巧等[2]。(3)同伴支持的開展:組長與好友促膝訓練,5次/周,30min/次,訓練自信心和自我疾病監(jiān)控。自信心訓練:組長幫助好友分析異常行為和不良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指導如何求助,引導正向的表達疏泄情緒,提升自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3]。自我疾病監(jiān)控訓練:組長向好友宣教精神疾病相關知識和常見問題應對技巧,使好友正確地識別和監(jiān)控疾病的相關癥狀和復發(fā)先兆,主動尋醫(yī)問藥,保持自我最佳狀態(tài)[4]。組長記錄每次的訓練概要及采集到的相關信息,培訓時報告,以便及時進行調(diào)整與改進。
1.3. 評定工具
1.3.1 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 量表包括關心健康、焦慮、情感交流障礙等20項,每項1~7分,無=1分,極重=7分??偡衷降?,精神癥狀越輕,病情恢復越好。
1.3.2 精神障礙者護理依賴程度評定 評定包括進食、修飾、更衣、理發(fā)、洗澡等共12項,總分值120分,81分以上無需依賴,80~61分部分依賴,60~41分大部分依賴,40分以下完全依賴。得分越高,社會功能恢復越好。
1.4 評定方法 BPRS評定由主治醫(yī)師完成;精神障礙者護理依賴程度評定由主管護師完成。分別于訓練前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定。
1.5 統(tǒng)計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BPRS量表評分比較 訓練前,兩組患者的BPRS得分無明顯差異(P>0.05);訓練后,兩組患者的BPRS得分明顯低于訓練前,且觀察組得分的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精神障礙者護理依賴程度評定比較 訓練前,兩組患者的精神障礙者護理依賴程度評定得分無明顯差異(P>0.05);訓練后,兩組患者的精神障礙者護理依賴程度評定得分明顯高于訓練前,且觀察組得分上升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訓練前,兩組患者的BPRS和精神障礙者護理依賴程度評定得分均無明顯差異(P>0.05)。訓練后,兩組患者的BPRS得分明顯低于訓練前,且觀察組得分的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精神癥狀好轉(zhuǎn);而兩組患者的精神障礙者護理依賴程度評定得分則明顯高于訓練前,且觀察組得分的上升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社會功能恢復良好,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伴支持通過自愿建立同伴小組,創(chuàng)造了平等、親近、自信、互惠共贏的康復環(huán)境,使患者愉悅地進入康復訓練中,有利于患者心身康復;雙相障礙躁狂相患者被培訓成組長,優(yōu)化利用其愉悅的心情、良好的自我感覺、一定的感染力等癥狀,將培訓所習得的知識和操作技能等再分享、傳授并寄希望予好友,相互間增強自信心、提高自我疾病監(jiān)控能力,自我和諧從本質(zhì)上得到提高,從而促進患者全面康復,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5]。
綜上所述,將同伴支持應用于雙相障礙躁狂相患者的康復訓練中,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wèi)生法》及精神康復的要求。值得在精神康復中推廣。
參考文獻
劉海霞.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fā)作患者治療重行系統(tǒng)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基礎醫(yī)學論壇,2016,7(20),20:2854.
顧靜蓮,王玲,沈穎,等.支持性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依從性及照顧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18):2568-2571.
梁莉莉,林蓓蕾,王盼盼,等.同伴支持在腦卒中病人康復護理中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5,49(19):1818-1820.
宋小愛,李虹娟.細致化護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癥恢復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4,36(12):1903-1905.
何春香,雷紅娟.支持性護理干預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應用效果觀察[J].國外醫(yī)學醫(yī)學地理分冊,2017,38(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