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軍
【摘 要】提高學生課外探究活動成效的方法有很多,關鍵是我們科學教師要把課外探究活動和課堂教學活動看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果科學教師像關注課堂教學一樣關注學生的課外探究活動,就能更好地引領學生在課外進行持久的探究,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學會學習。
【關鍵詞】課外;活動;學習
小學科學課外活動是科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xù),是課堂內(nèi)容的提升和綜合,是學科知識的應用和遷移。合理的科學課外活動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進而使學生在思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并形成樂于探究的態(tài)度,促進學生學會學習。
一、課外探究活動的開展狀況
1.學生對課外探究活動的興趣有高有低。課外探究活動沒有科學老師在身邊,學生獨立自主開展活動。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動手,興趣容易被激發(fā),這是開展課外探究活動有利的一面;但是學生年齡小,興趣不穩(wěn)定、意志力弱,這是開展“沒有教師在身邊”的課外探究活動不利的一面。容易出現(xiàn)“心動沒有行動”等現(xiàn)象,沒有把課外探究活動真正開展下去。
2.學生對課外探究活動的探究能力有限??茖W是一門充滿樂趣的學科。很多學生喜歡做一些小實驗,可是由于自己進行實驗時,缺少教師等人的引導和幫忙,不知道應該如何進行課外探究。漫無頭緒地進行,難以得到正確的結果,慢慢地失去了探究興趣。
3.課外探究活動缺少過程性評價。教師缺少對課外探究活動的了解,課外探究活動完成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因此,就缺少對其準確的評價。學生缺少了成功的喜悅感,課外探究活動也就變成可有可無。
4.課外探究活動缺少家長的支持。科學學科在家長的心目中,地位還遠不能和語數(shù)英等學科相提并論。因此家長反對學生花較多的時間用到科學學習上,尤其是課外的科學學習活動。
二、課外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
1.氛圍:學生的課外探究活動需要一個良好的氛圍,校園是學生課外探究活動的大課堂。科學老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的課外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良好的物質(zhì)條件,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如在校園里建立小氣象站、小小天文臺等,科學教室里布置一些和課外探究活動有關的場景,學生的小制作、小發(fā)明,即時的課外探究產(chǎn)品??茖W教師可以主動與任課教師聯(lián)系,讓學生的探究活動成為學生寫作的生動題材,如果有學生科學小論文之類的評比,就不會捉禁見肘了。
2.合作:如果在課外也有小伙伴們的督促和鼓勵,使他們不再單干,往往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有些持續(xù)的長久的探究活動在課外進行,但我們的學生在課外單干既缺乏興趣,又缺乏動力。像三下的科學課中“動物的生命周期”這個單元,主要是讓學生進行課外的探究,稍遇挫折便偃旗息鼓。我們也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組織形式在課外延續(xù),可讓學生們先在課堂中進行仔細的分工,并要求他們在課后開展活動,在隨后的幾周內(nèi)聽取每個小組的匯報。相信會有各種各樣的發(fā)現(xiàn):“小蠶在某月某日從蠶卵中鉆出?!薄靶Q寶寶于某月某日第一次蛻皮?!薄靶Q寶寶吃的時候怎么樣?”“蠶寶寶于出生后第幾天開始減少食量,身體開始變得透明?!薄n堂四十分鐘的匯報與交流學生有說不完的內(nèi)容,也有提不完的問題。合作學習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
3.指導:課外探究活動教程一般沒有教師在身邊指導,由于學生年齡小或剛開始自主探究,課外探究活動的指導也必須細致到位。如三下種植鳳仙花活動,種子哪里有???種在哪里???這些對于成人來說可能是小事,但對于學生來說都成了大問題,不解決就無法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所以教師在布置任務時,要讓學生考慮、提出在課外探究活動時會遇到哪些困難,再組織討論,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法和策略,讓課外探究活動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做到從易到難。
4.時機:許多課外探究活動都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活動時機的選擇是開展探究活動的大前提。我們在制訂“學期教學計劃”時就要關注、考慮課外探究活動的安排:哪些內(nèi)容需要學生開展課外探究,哪些內(nèi)容可以讓學生開展課外探究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需要哪些條件,什么時機安排這些活動比較合適等,做到統(tǒng)籌安排。例如六年級下冊“月相變化”:學生經(jīng)常看到月亮,月相變化也每個月都在發(fā)生,但是因為沒有關注,就變成熟視無睹?!霸孪嘧兓钡挠^測受天氣、周期變化等多種條件的影響,需要經(jīng)歷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如果教師不分時機布置學生進行觀測,學生第一天晚上沒有看見月亮,第二天晚上沒有看見月亮,第三天晚上就懶得去看了?!霸孪嘧兓钡挠^察最好從農(nóng)歷上旬的一個晴朗的晚上開始,這時的月亮是上弦月,下午放學時就出現(xiàn),上半夜可見,便于學生觀測并發(fā)現(xiàn)問題。相反,如果一開始就從下旬開始觀測,這時的月亮在后半夜出現(xiàn),學生都在睡覺,談何觀測。
5.記錄:抓緊培養(yǎng)科學觀察記錄的學習習慣,是關系到孩子今后學習是否能成才的關鍵所在,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教師在教學中應特別注意抓好孩子的觀察記錄的學習習慣。不管是過去的自然課還是現(xiàn)在的科學課,都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特別是課外探究活動,觀察之后,更需要的是學生的記錄能力和記錄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要跟上,只有做到了既觀察又記錄,才能算作落到實處了,將來才會學習有成。
這樣的學習方法或工作方法,對每一個孩子來說,對他的今后發(fā)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這樣的好習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執(zhí)行起來就不那么容易了。好習慣必須從孩子學習起步時就開始培養(yǎng),并加以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反復強化和訓練,才能達到培養(yǎng)孩子的目的。
6.展示:興趣、動機是多層次的。學生課外探究的熱情有的直接來源于對自然事物的好奇心,有的來于能在老師同學面前展示和表現(xiàn),得到老師同學肯定和贊揚。我們可以搭建各種平臺,為學生提供展示、表現(xiàn)的機會,激勵學生更多、更好地參與課外探究活動。如:可以和學校的科技節(jié)或科普周相結合,展示學生探究活動的圖片、文字記錄和探究成果;組織班級、年級的“小船載重比賽”“賽車設計制作比賽”“紙橋承重比賽”,讓學生把自己制作的東西拿出來比一比、賽一賽……
總之,科學課外探究活動不但能配合課堂教學,而且有利于鞏固科學知識、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它是課堂教學所不能代替的。在科學課外活動中,大部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組織能力得到了鍛煉,各種活動的開展擴大了他們的知識面,更好地促進學生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馮陽.小學科學課程“亂象”的改進策略探究[J].教育觀察,2017(24)
[2]王金德,姜萍.區(qū)域推進小學科學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現(xiàn)代教育,2018(02)
[3]王晨光.新加坡修訂版小學科學課程設計對我國的啟示[J].教育參考,2018(02)
[4]潘洪建,張靜嫻.小學科學課程實施:成就、問題與政策建議[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