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雨晗 付岳瑩
隨著高型家具日趨流行,席地坐與垂足坐兩種生活方式交替消長,唐代家具的種類、樣式、材料、工藝、裝飾都有新的發(fā)展與成就。受當時審美理念的影響,唐代家具的造型渾圓、豐滿,裝飾清新、華麗,一改前朝的古樸之風,呈現出一代華貴氣派。受西方工藝技術影響,唐代絲織制造工藝技術得以改進,花色增多,絲織品的幅寬提高,并相應降低了其成本,因此原來多數用于服裝的絲織品也更大范圍出現在室內裝飾領域,專享于皇室貴族的絲綢也逐步進入尋常百姓家,與家具起到了很好的搭配作用,室內軟裝飾環(huán)境日趨整體完善。唐代白居易《重賦》詩:“繒帛如山積,絲絮似云屯。”(繒帛,絲綢之統(tǒng)稱)描述了絲織品的數量非常驚人。絲織種類豐富多樣,有錦、緞、紗、羅、綢、綾、綺、絹等。室內家具與裝飾絲織品的搭配主要體現在臥具與床上用品、屏具與帷賬、坐具與覆飾絲織品等。
唐代,正處于席居時代和垂足時代轉折期,隨著西北少數民族文化的沖擊,家具由低矮型向高大型轉變,床、榻都比前期高大,人們可以垂足坐在床、榻沿,床上加床頂和賬,周圍放置可以折疊的矮屏,下部以壺門裝飾[1]。因此床上用品的功能種類也較為豐富,敦煌壁畫中在隋唐洞窟留存有大量床賬、隱囊、枕等床上用品織物的畫面。受西方工藝技術影響,絲織品也得以發(fā)展,色彩更加豐富,圖案循環(huán)變大,幅寬也突破以往的窄幅。在佛教文化、外來文化以及傳統(tǒng)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圖案品種也多元化,自然題材紋樣漸漸流行起來,有寶相花、蓮花、石榴花、葡萄紋、團花、聯珠紋等,構圖豐盈飽滿,再加上其天然柔滑的質感,特別適合做床上用品。唐代床上用品種類豐富,極其講究。一般來說,床上四周由賬圍合起來封閉的空間,它具有保暖、避蟲、擋風、防塵、劃分空間等多種用途。同時,在各種色澤鮮明的床賬上,還可以搭配精美的配飾,如流蘇、香囊等,既增加視覺美感還起著調節(jié)氣氛的作用。法門寺唐代衣物賬中記載的供奉品中提到錦席褥五床,赭黃熟線綾床罩五條,赭黃羅綺枕二條,緋羅香倚二條[2]。可見床上用品材質高檔,多采用錦、綾、羅、綺等,色彩以土黃、深紅等深色調為主,彰顯沉穩(wěn)華貴。中唐浪漫主義詩人李賀的詩歌《夜來樂》中曾提到“紅羅復賬金流蘇,華燈九枝懸鯉魚?!斌w現出室內環(huán)境中,賬的配色和裝飾品都非常講究。魏文帝云:“江東綃,白如雪花,輕似蟬翼”,在輕薄似蟬翼的賬幔掩映下,采用綾(起暗花的單層提花織物)制成的臥褥上呈現出若隱若現的立體花紋,打造出精致浪漫的生活狀態(tài)。枕頭外表由絲制品作成,以金玉等進行裝飾,內部填充絲綿或布織物。
隱囊的淵源在印度,漢譯佛經中名作丹枕或倚枕。也就是現在室內裝飾中的軟性靠墊,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九“倚枕”條:“倚枕者,大枕也。錦綺繒彩作囊,盛輕耎物,置之左右前后,尊貴之人倚憑,名為倚枕”。(繒彩,彩色繒帛)原系印度上流社會及巨富之家日常生活中的習用之具。多以彩色絲綢做外枕套,內填充絲綿、棉花、毛絮之類。自進入中土以來,傳播開來,增加了使用的舒適性,也起到裝飾空間的作用。
屏風和帷賬。在今天也泛指室內陳設。唐代元稹《旅眠》詩:“內外都無隔,帷屏不復張。”帷指圍在四周或懸掛于屋內的賬幕、帷幔,并起到遮擋作用的室內裝飾品,和屏風一起搭配用來進行空間劃分。
隋唐屏風有座屏、折屏兩種,不僅擋風,還能分隔空間,襯托主體。唐代屏風以立地屏風為多,木制骨架上以紙或錦裱糊。唐代《國家珍寶賬》中有入藏時的描述:“鳥毛立女屏風六扇,高四尺六寸、廣一尺九寸一分,緋紗緣,以木板作斑竹帖,黑漆釘,碧絁背,緋夾纈接扇,揩布袋。”六扇屏風以紅色夾纈真絲接合。屏風背面則用碧色絲綢托裱。真絲夾纈這種手工印染工藝在盛唐時期極為流行,在屏風中大量應用于邊緣的裝飾。
唐代帷幔的材質多樣,造型也更為豐富。據估測夏季應該是使用較為輕薄的材料如羅、紗等,在唐代元稹的《離思》中“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縠塵。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這些輕薄的絲織品如煙氣輕動,使房間變的清幽涼爽[3]。冬季采用較為厚重的織錦,用以擋風、保暖。唐代織物中有一種令人矚目的雙層錦,采用兩組經線和兩組緯線[4],織出正反面都有較高觀賞性的雙層錦,特別適合用于制成帷幔類裝飾品。
隨著絲綢之路而來的佛教文化對人們的生活也起到很大影響,由“席地而坐”逐漸過渡為“垂足而坐”,因此唐代出現低矮型家具與高型家具并用的局面,桌椅種類逐步豐富起來,有長桌、方桌、圈椅、矮凳等[5]。
敦煌壁畫的唐代石窟中大量出現了家具與織物的形態(tài)。鋪設于高型桌、椅家具上的織物,有桌簾、桌圍、坐墊等,裝飾家具的同時又能提高使用時的舒適性;在特殊場合(如供奉、祭祀)用時體現出莊重神圣的視覺效果;日常生活中能豐富室內色彩,增加生活細節(jié),起到美化裝飾的作用。
桌子上使用的桌簾和桌圍以織錦居多。桌簾多為長方形,造型類似于今天的桌旗,由主布和包邊組成。有的桌簾以中心為裝飾重點,有的配以流蘇、香囊等重點裝飾桌簾垂下的兩端。有些供桌還用桌圍圍起,可將桌腿覆蓋起來。用于桌面絲織品的圖案大多為左右對稱式,以花卉、飛鳥等動植物題材,整體布局似一幅完整的裝飾繪畫。四周多采用團花、半團花、小團花等二方連續(xù)的紋樣或素色包邊。中心部分與四周包邊的配色從色相、明度、純度方面都有較大反差,通過對比襯托主體。唐代工藝技術發(fā)達,用于家具裝飾的絲織品除了提花、印花工藝外,還常常搭配手繡,手繪,夾纈、絞纈、蠟纈等工藝。
絲織品不僅能裝飾美化空間,也有著功能性的作用。當時被稱為茵的“坐墊”,就伴隨床榻椅凳服務于人們的坐臥起居。“茵”為褥子、坐墊。“茵”和“褥”是同義詞,故并稱之“茵褥”,歷史上,關于“褥”的記述較多,多用絲綢和獸皮制成的。在白居易的“竹簟襯重茵,未忍都令卷,憶昨初來日,看君自施展”中,生動體現了唐代人們用竹席和茵褥招待客人的情形。后與椅子配合,成為坐墊,增加落座時的柔軟性,可分不同季節(jié)使用。
唐代在文化、工藝、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從其可見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歷史的縮影。唐代室內裝飾也用獨特的語言促進了軟裝文化的發(fā)展,進而對世界裝飾藝術都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中國國力不斷增強,中國文化席卷全球,中式軟裝風格再次回歸室內裝飾的主流,用于中式空間的紡織品、家具、飾品等,共同營造出極具東方特色的文化氛圍。眾多軟裝設計公司、高端家居品牌及家具品牌中將絲綢奉為珍寶,用多品種多花色多工藝的真絲面料裝飾打造高貴、舒適、經典的現代居室環(huán)境[6]。
[1]吳林春.家具與陳設[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0:2.
[2]洪藝芳.論法門寺唐代《衣物賬》中的個體量詞[J].漢學研究,2006,24(2).
[3]袁宣萍,徐 崢.浙江絲綢文化史[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8,1:29.
[4]趙 豐,屈志仁.中國絲綢藝術[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237.
[5]孟紅雨.中國傳統(tǒng)家具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9:1.
[6]付岳瑩.絲綢之路與唐代室內裝飾用絲織品[J].深圳.現代裝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