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
在臺灣,我們遇到了不少眷村的后代,聽他們講了很多過去的故事。梁幼祥也是眷村子弟,從小生活在臺南一個叫二空的眷村。他說:“眷村的涼面好吃過四川,吃完還不冒汗?!痹谒劾?,臺灣各種美食都比發(fā)源地更加優(yōu)秀,甚至臺灣的刺身也比日本的好。
一天,他帶我們?nèi)バ卤笔幸患颐麨榕_南二空新村涼面的小館子吃飯,店主是他在眷村時的老大姐趙靜蓉。這個館子是家族生意,里外忙活的全是趙家人。二空眷村改建時,趙家二哥不舍得眷村文化成為追憶,在大姐的一聲號令之下,弟妹們出錢出力,復(fù)制出新的眷村味道。這里裝潢樸實低調(diào),涼面在當?shù)胤浅S忻奶齑虬娜顺3E砰L隊。熟客也愛一早來串個門,喝個茶聊會天。
趙靜蓉的父親祖籍北京,母親是成都人。她說那時候二空眷村的四川人很多,所以賣涼面的店家不少,還兼賣泡菜、臭豆腐乳等小食。據(jù)說曾經(jīng)有位四川老鄉(xiāng)來這兒,吃一口泡菜就掉下眼淚,那一口喚醒了他的童年記憶,“這正是我媽媽做的味道”。
在臺南的時候,我們專程去二空眷村走了一遭,看看眷村到底有什么好吃的。
二空眷村
二空眷村位于臺南仁德,在空軍基地東邊。1949年,臺灣空軍供應(yīng)司令部第二供應(yīng)處在此落地生根。眷村不是實際意義上的村莊,是為了安置從大陸來到臺灣的官兵和家屬,而臨時修建的集中居住場所。當時有駐軍的地方就有眷村,眷村的房子可以是廢棄的學校,破舊的寺廟,也可以是臨時搭建的木板隔間、竹籬圍墻、茅草屋頂、泥墻窄巷。屋子里通常沒有像樣的家具,一切都是臨時的,就像行軍打仗的帳篷。據(jù)統(tǒng)計,當時全臺灣共有眷村763個,眷戶96082家。
最早,許多眷村居民并沒有長久居住的打算,國民黨一直宣傳“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除了少數(shù)日軍遺留的房子之外,多數(shù)都是軍民自建,建材非常簡單,有“竹籬笆”一稱。后來,宋美齡出面募款,新建了第二期眷村,終于脫離了竹籬笆的形式,改以磚房為主。
如今,臺灣的眷村幾已全部改建,懷舊情感逐漸形成,有些標榜眷村菜的店家刻意經(jīng)營出一種懷舊氛圍,比如榮民證、獎狀,甚至掛著美援面粉袋縫制的內(nèi)褲、鋼盔、軍帽,以及逃難時的船票、彈藥箱改裝的家具等等。1996年,二空眷村也進行了改建,目前只剩幾座灰瓦白墻破敗不堪的房子,還有一個曾經(jīng)的炮樓。
眷村有點像我們所說的部隊大院,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1949年前后,有120萬人從大陸遷移到臺灣,占當時臺灣人口的五分之一,這部分人被稱為外省人,他們帶來的食物被稱為外省菜。相當一部分外省人居住在眷村這樣的封閉環(huán)境中,戶與戶間隔著薄薄的墻,棟與棟間隔著窄窄的巷,山東人、湖南人、四川人、東北人不分你我,既有五湖四海戰(zhàn)友間的人情味,又有濃厚的意識形態(tài)和軍事化意味。
二空村長張長壽說:“最早眷村的房子是用蘆葦稈糊上黃泥做的,沒有天花板,小孩子挨打整排房子都聽得到。有時候夫妻兩個吵架,女人說‘我不想活了,死給你看,然后一頭撞到墻上,把墻撞個大窟窿?!?/p>
那時候的房子打幾根木樁就算是地基了,底下用鐵片固定,再用螺絲鎖住。小孩子偷偷擰掉螺絲去換麥芽糖,別的孩子知道了,也紛紛效仿。結(jié)果刮臺風的時候,風一吹,整排房子都被吹到馬路上。爸爸們下班一看,趕緊把房子推回來,再一檢查,螺絲都不在了,孩子們免不了要被揍屁股。在那之后,一有臺風,大人就趕快查看螺絲還在不在。
眷村的房子不隔音,也隔不住食物的香氣。傍晚時分,總能嗅出右邊山東王大叔在包餃子、左鄰四川張大媽拌著麻辣面、后頭云南李家妹子在調(diào)辣醬……張長壽說:“眷村的孩子都是吃百家飯長大的?!?/p>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海峽兩岸都面對同一個問題,那就是物資匱乏。據(jù)臺灣老一輩回憶,眷村老兵和親屬最珍視的就是軍人眷屬補給證。它按級別和年齡分為小口、中口和大口三級,按月補給米、油、煤、鹽等,但是蔬菜肉食需要“自謀”。同大陸一樣,眷村媽媽們要努力變化出不同的食物來喂飽孩子,拼命提高自己的烹飪技術(shù)。手頭上不多且簡單的材料,形成了用料簡樸的清貧眷村菜風格。
隨著子女一天天長大,生活壓力日益沉重,眷村的人家開始“搞活經(jīng)濟”。手巧的妻子在家做些刺繡裁縫之類的零工,不介意粗活者可幫人洗衣或到富人家里幫傭。丈夫發(fā)揮在老家或軍中學到的技能,修皮鞋、理頭發(fā)、砌磚墻、修水管、接電線、補車胎,任何能貼補家用的小生意能做即做。其中最為常見者,是到鬧街夜市叫賣自己家鄉(xiāng)的小吃。他們或推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吆喝叫賣家鄉(xiāng)的特色小吃,或干脆在街邊支起攤子,賣燒餅、油條、饅頭,還有云南米線、北方水餃、東北亂燉……眷村充斥著天南海北各式口音,街巷里飄動著各種香氣。
上世紀80年代,來臺老兵大量退伍。很多老兵沒有一技之長,有的只會做出自己家鄉(xiāng)的小吃,用未改的鄉(xiāng)音沿街叫賣,比如燒餅、豆?jié){、油條、饅頭、包子、蒸餃、花卷、大餅、火燒,還有鹵味以及其他菜肴。所以,80年代也是臺灣小吃井噴爆發(fā)的年代。最初只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的外省人,卻在不經(jīng)意間創(chuàng)造了臺灣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
作為歷史見證,臺灣眷村難逃在都市圈地大潮之下消失殆盡的命運。但其衍生的副產(chǎn)品眷村菜卻未隨之成為絕響,反而在臺灣餐飲界另辟蹊徑,自成一家。臺灣網(wǎng)友評選出的十大眷村菜,分別為菜飯、面疙瘩、砂鍋魚頭、雪菜百葉毛豆、老皮嫩肉(豆腐)、回鍋肉、醃篤鮮、打鹵面、合菜戴帽。
村長涼面和二空燕京蔥油餅
張長壽的父親是山東人,母親是四川人,父親在四川當空軍時認識了他母親。他在二空眷村賣了30年涼面,店名就叫二空村長涼面,最多的時候一天賣出去600份。
我問他心目中的眷村菜是什么?“眷村沒有餐廳,你我住在這里就是眷村人,我們吃的東西就是眷村菜?!彼浀脦椎篮贸缘牟?,一道是沖菜,芥菜用熱水燙過,切碎,擠干水分,放到罐子里燜熟,會發(fā)出芥末一樣嗆人的味道,開胃又下飯。還有一道是肉末豇豆,長豇豆用鹽水浸泡,之后切碎炒肉末,加點辣椒,酸辣下飯。第三道是豆腐香腸,過年過節(jié)要灌香腸做臘肉,沒錢怎么辦?買點豆腐和肉一起灌香腸,味道竟然不錯。他總結(jié)道:“什么是眷村菜?眷村菜就是窮人家的菜。”
事實上,眷村菜是一種戰(zhàn)爭衍生的食物,不屬任何菜系,可謂大江南北各家各戶的家常菜。對眷村內(nèi)的人而言,眷村菜是家鄉(xiāng)菜;對眷村外的人來講,眷村菜就是外省菜。
二空眷村有很多四川人,四川涼面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因為臺南氣候炎熱,涼面是再好不過的消暑食物,稀里呼嚕就可吞下一碗,外帶也很方便。張長壽回憶,以前沒有現(xiàn)在這樣的一次性飯盒,用塑料袋裝就不錯了,一邊吃,一邊擠,吃到最后臉貼在塑料袋上,臉上沾滿了醬汁。
村長說,煮好的面撈進大盆里,電風扇要開到最大對著吹,用筷子將面拉高拉散迎風散熱,當面降到室溫后,淋少許沙拉油,慢慢拌勻,面才會不粘在一起,吃起來一條條面蹦蹦跳跳,彈牙有勁。醬汁也很講究,醬油、糖、醋、檸檬水、米酒、蒜、香油、芝麻粉、芝麻醬、花生粉等等缺一不可,喜歡吃辣再拌上紅油辣椒,天天吃都不會膩。
這里辣椒和麻醬的味道都非常地道。張長壽說:“當然地道了,花椒和辣椒都是從四川買的?!痹缧┠晁梢宰约簭乃拇◣Щ貋恚F(xiàn)在不行了,只能靠郵寄?!芭_灣很多辣椒不辣,要加朝天椒之類的才可以,我們買四川炒好的辣椒面自己調(diào)配。以前爸爸教我做麻醬,芝麻炒完了磨好,調(diào)麻醬的時候要用香油?!?/p>
問及他家的涼面和四川的涼面有何不同,張長壽說:“我家涼面味道調(diào)的適中,不太咸,不太甜,不太辣。以前我爸爸賣的時候,口味比現(xiàn)在重,慢慢調(diào)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我們聊天的時候,偶爾還有戰(zhàn)斗機從頭頂呼嘯而過。
張長壽的妻子也是眷村二代,父母來自北京。她媽媽以前賣蔥油餅,后來覺得做蔥油餅太累,就轉(zhuǎn)給一位叫馮長貞的眷村二代來做。她帶我們來到這家當?shù)刂亩昭嗑┦[油餅,馮長貞正在搟餅。
二空燕京蔥油餅已經(jīng)30多年,以前在鐵路附近,2017年3月搬到二空新城,店面很大,干干凈凈,只有外帶沒有堂食。店里上午不開門,馮長貞和面,做準備,下午才營業(yè),每天只賣4個小時,主要賣蔥油餅、餡餅、韭菜盒。這里每逢假日必排隊,據(jù)說是當?shù)厝俗類鄣南挛绮椟c心。
蔥油餅切成小塊,裝在紙袋里出售。我嘗了一下驚呆了,剛出鍋的蔥油餅餅身厚實,餅皮香脆,不油不膩,調(diào)味雖然簡單,但滿口都是面粉和蔥油的香氣,比我在北京買到的各種蔥油餅好吃太多!沒想到竟然會在臺灣遇到好吃的蔥油餅,我們不禁感慨,都說臺灣保留了一些老滋味,原來如此。
馮長貞說,蔥油餅的做法和味道和以前沒有什么變化,蔥油餅好吃的秘訣是讓面團“睡飽”,把面發(fā)好。這里的小菜也很受歡迎,有酸菜、豆干等等,可以用1/4張的蔥油餅包住,再放一點辣椒,又是一番滋味。
據(jù)梁幼祥介紹,最早臺灣以米為主食,撤退來臺的部隊中,有不少北方人,面食文化順勢加入臺灣的菜單中。除了蔥油餅外,水餃、包子、饅頭、花卷、火燒等等,撫慰了很多人的鄉(xiāng)愁。
包家豆腐香腸
吃罷蔥油餅,店里的姑娘騎摩托把我們帶去看村長說的豆腐香腸。
包家臘腸臘肉在這一片遠近聞名,我們到的時候老板包宗臺剛好送外賣去了。我四處打量了一會,店里簡單整潔,也沒有早年眷村店里“反攻大陸”的標語口號,老板的孫子、孫女在店里玩耍,店門口的木頭架子上掛著一串串的臘腸、臘肉,還有兩個豬頭。
過了一會,包宗臺回來了。他61歲,祖籍四川渠縣,是包家臘腸臘肉的第二代,目前和兒子一起經(jīng)營。包宗臺的父親包永衷是空軍高炮部隊的,薪水一個月100多臺幣,要養(yǎng)活家里4個孩子,只有過年過節(jié)才吃到肉。沒有錢,只能在灌香腸的時候加入豆腐充數(shù),看起來分量多一點。掛在門口的豆腐香腸引起了鄰居們的注意,很多人向他討教做法,幾乎二空眷村內(nèi)家家戶戶都會制作豆腐香腸。
包宗臺說:“小時候過年,眷村家家戶戶都會做香腸,今天你家掛出來曬,小孩子就偷你家的吃;明天他家掛出來曬,就偷他家的吃。”退伍之后,父親正式開店,售賣豆腐香腸和臘腸、臘肉等制品,很多人便不做了,開始向他購買。包宗臺接手后,對豆腐香腸進行了改良,將原本老兵喜愛的重口味豆腐香腸,減少鹽分,受到了眷村之外人們的喜愛,在當?shù)孛麣庠絹碓酱蟆?/p>
制作豆腐香腸要用壓得較干、水分較少的豆腐。第一步,將豆腐切成塊,放入機器里攪碎,新鮮五花肉倒入絞肉機繳成碎肉,和豆腐一比一混合,加入鹽、花椒粉等調(diào)味料,用58度的金門高粱酒去除腥氣。第二步,洗凈的豬腸置于機器出口,在腸子中灌入餡料。第三步,灌好的豆腐香腸綁上吊繩,掛在竹竿上日曬幾天即可完成。因為豆腐香腸沒加防腐劑,容易發(fā)酵腐爛,儲存的時候最好放在冰箱里冷凍。
臘肉香腸如果鹽分不夠多就容易壞,鹽分太多又很咸。包介紹最好的吃法是用水煮,一整根香腸冷水下鍋,文火煮15~20分鐘食用,味道便不咸不淡,剛剛好。分為小辣、大辣、中辣。
制作豆腐香腸要看天氣,氣溫高的話容易腐壞,16℃~18℃,吹北風的天氣,做出來的豆腐香腸最好吃。他爸爸做的時候掛在外面曬,但是越曬越酸,因為豆腐發(fā)酵了。包宗臺改成灌細一點,掛在陰涼處吹風,掛兩天就可以收起來,這樣才不會酸。
煮好的豆腐香腸切片,配上蒜苗一起吃。豆腐香腸顏色偏淡,吃起來口感細膩,比臘腸略松軟,有濃郁的豆香,咸度適中,也不似臺南食物那樣甜。
包宗臺說,他一直以為豆腐香腸和普通香腸一樣四川都有。直到回渠縣探親,他和侄兒說:“我們四川的香腸真的很好吃,豆腐香腸也好吃?!敝秲赫f:“四川沒有豆腐香腸啊!”他請教父親之后,才知道豆腐香腸和川味紅燒牛肉面一樣,都是臺灣老兵的發(fā)明。
“以前從大陸嫁過來的女孩子,四川、湖南、河北的都跑到我們家買香腸,說非常接近家鄉(xiāng)的口味?!卑谂_說。之前他認識了一個渠縣嫁過來的姑娘,不相信和他是老鄉(xiāng)?!耙郧吧矸葑C上注明了祖籍,我拿給她看,她就掉眼淚?!?/p>
她們還喜歡來他這里買米酒、臭豆腐、泡菜、辣蘿卜干等東西。制作米酒的酒曲,是四川開酒廠的親戚家給的酒糟粉。米酒很甜,麻舌頭,也是家釀米酒的味道。
“1989年,我父親第一次回大陸探親,帶了30萬臺幣,每家親戚分了一萬臺幣。如今我回去探親,很多人比我過得好。以前大陸的姑娘嫁到臺灣,現(xiàn)在反過來了,臺灣很多女孩嫁到大陸去了?!?/p>
“我們吃一樣的食物,講一樣的語言,怎么就成現(xiàn)在這樣了呢?”
上圖:包家臘肉臘腸的老板包宗臺和他的孫子孫女們
左下:辣味拼盤:川味香腸(左)和豆腐香腸(右)
右下:剛出爐的二空燕京蔥油餅色澤金黃,味道非常地道
臺南有名的二空村長涼面老板張長壽和他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