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瑛
(新疆阿克蘇地區(qū)教育局教研中心)
1.教學內(nèi)容的地位和作用。
2.本課要點——王安石變法的前提、要旨和主要內(nèi)容。
3.地位、作用——承上啟下,至關重要。
1.知識與技能。王安石上臺的歷史背景和得到宋神宗起用的原因。
富國之法、強兵之法、取士之法要解決的主要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概括王安石變法要解決的社會問題、目的、主要內(nèi)容及作用。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培養(yǎng)學生閱讀、歸納、概括歷史知識、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王安石針對時弊進行大膽改革,采取一系列開源、節(jié)流、發(fā)展生產(chǎn)的措施來調(diào)整封建國家、大地主、大官僚與農(nóng)民的關系,以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局面、鞏固封建統(tǒng)治并取得一定成效,這種堅持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1.教學重點:王安石變法在經(jīng)濟、軍事、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2.教學難點:王安石變法的各項措施所解決的問題如何調(diào)整封建國家、地主和農(nóng)民的關系。
3.教學設計:利用文字史料、歷史圖片、制作表格等形式,設計探究問題。通過拓展延伸、學術爭鳴、創(chuàng)設情境、鞏固訓練等環(huán)節(jié),設置相關史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對學生進行有效訓練,老課新上。
4.具體表現(xiàn):教師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歸納、概括總結并得出結論,論從史出,有理有據(jù)。
(1)教師準確講解一些基本的歷史概念,如市易法、均輸法、保甲法、將兵法等。
(2)時間分配上側重于對經(jīng)濟上富國之法、軍事上強兵之法的學習,這樣處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北宋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是為了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實現(xiàn)富國強兵,挽救封建統(tǒng)治的危機。
(3)教師邊講邊問,學生思考回答,提供不同題型鞏固訓練。
針對學生在本單元第1課已經(jīng)學習了王安石變法的歷史背景,聯(lián)舊引新、自然過渡到變法的條件(起用王安石)、變法要旨和主要內(nèi)容,通過具體措施來全面、客觀評價變法,學生可以對第四單元王安石變法構筑完整的知識體系。
誘導、啟發(fā)式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設問探究,組織、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探究,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之間交流互動,共同完成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教學模式:“情境——探索——反思”。
1.情景教學法,主要是設置情景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去體驗學習、去思辯。
2.直觀演示法,主要是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穿插聯(lián)系社會生活方面的事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3.組織討論法,針對教學重點,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
4.探究教學法,主要是將教材分為三個探究性的問題,運用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分組討論、分別回答。老師邊講邊問,學生邊思考邊解答。
1.歸納總結法。圍繞慶歷新政不能解決北宋社會危機,反而使社會矛盾更加激化的矛盾,幫助學生認識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
2.探究研討法。在講解各項措施所能解決的具體問題時,讓學生采用討論探究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史論結合法。運用教材相關史料和整合的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完成對王安石變法主要內(nèi)容及作用的學習。
王安石變法的要旨:啟發(fā)、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包括直接目的、根本目的、性質(zhì)、實質(zhì))。通過介紹王安石其人,情景再現(xiàn),詩詞引入。
探究一:詩中“新桃”暗喻的是什么?
試結合材料分析,他的“新桃”包括哪些內(nèi)容?其核心內(nèi)容是什么?
對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nèi)容:針對王安石變法的各項具體措施,教材中已有詳細的講述。富國之法、強兵之法、取士之法采用問題探究的形式要求學生歸納、總結每一項具體措施的要點、針對解決的社會問題、目的和作用。在學生閱讀理解教材之后進行發(fā)言探究,然后由教師用表格形式進行總結。
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單純的識記知識,而是以歷史知識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歷史思維能力的訓練。在本課教學中充分利用文字史料、歷史圖片、表格等資料,運用“情景——探究——反思——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通過穿越時空、合作探究、身臨其境等教學思路,設置相關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老課新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中體驗收獲,感悟歷史,尋找歷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