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順
今年暑假,學(xué)校就要整體搬遷!
“久留非可意,欲去猶繾綣”!要說最難割舍的,是習(xí)坎園中那林林總總、瀟灑神秘的綠,特別是那魁梧挺拔的水杉,讓我感觸頗深,百年習(xí)坎,此去何往!
“高高的水杉,郁郁蒼蒼……”
習(xí)坎園中的杉就像蘇軾筆下的庭中八杉:“長短巨細若一,直如引繩,高三尋,而后枝葉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莖,凜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長劍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唯此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棟宇者,與竹柏同,而以直過之”。這樣的杉樹,植根于習(xí)坎園,怎不讓人流連忘返,浮想聯(lián)翩。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每一個清新的早晨,當(dāng)我啃著饅頭邁進校園的那一刻,撲面而來的總是那片誘人的綠,晨風(fēng)中梳理流云的那片綠樹。行道兩旁的玉蘭,斜欹著它們的身軀,執(zhí)手相擁,葉葉相覆,綠云擾擾,郁郁蔥蔥。朝陽的點點斑駁被玉蘭的枝葉篩得那么細碎,在校園的主干道上織成了神奇的圖案。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昔我來時,玉蘭蓊郁密濃;今我往矣,水杉劍指蒼穹,枝間漏月的疏影,那是時光的痕跡。
春風(fēng)紫云歸習(xí)坎,松影梅萼漸分明。
這是一棵昂首挺胸的雪松——園中真正的長者,永遠的生機盎然,常青不敗的迎來送往,那一塔常綠中羞澀地抽出了新生的松針,泰然自若的虬枝繞著主干盤旋錯落而上,不露半點艱難之色,雖遜于銀杏的高貴,水杉的挺拔,卻頑強地承載了習(xí)坎園不竭的生命動力。
穿過文化長廊,邁向體育場入口,一枚金黃的銀杏葉嘩然墜落,再看那棵古老的銀杏,依舊峭拔蒼勁,筋骨剛強。那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風(fēng)景。舉頭而望,挺拔峭然的樹梢一片金黃,盎然伸展,縱橫交錯,和瓦藍的天幕水乳交融,生成一幅絕美的畫卷。暮去秋來,熟悉的杏葉舊了瘦影,老了光陰;消失了喧嘩,從容于浮世中的寂寞清冷,苦樂悲歡,默默地作別青澀;片片殘葉飛落,仿佛翻飛的夢蝶,點綴在校園一角的窗欞間、臺階上、屋檐下,飄落在孔子像前,又如古圣先賢揮灑智慧的吉光片羽,蕩開,飄散!
我站在樹下,撿一片杏葉,嗅一股清香,直抵肺腑,心生絲絲喜悅。
霞光掩映一抹殷紅,清風(fēng)攜來書聲瑯瑯,仿佛貼著年輕的生命在校園的密林中攀援起伏,縈繞跌宕,盡情地張揚著自己的個性。微風(fēng)過處,杏杉梳妝,搖曳一地的金黃,靜夜里的悠悠長長的蟲吟仿佛揮毫詠紫的辭章。
當(dāng)你尋著書聲,向著逸夫樓那邊放眼而望,只見那排整齊的水杉矗立在教學(xué)樓前,多少個清新的黎明,瑯瑯書聲擠過教室的窗欞,和著晨風(fēng),在密密的杉樹枝葉間輕輕地推送,忽而飄逸,忽而厚重,忽而端莊儒雅,忽而嬌俏空靈,那么真純,那么詩意:“隱約看見綠色的旋律,在古樹的樹冠上;也恍然聽見自己的聲音,在林間的小道上傳響?!本拖衲切┰谏剂种袣g唱跳躍的小鳥,它們就是聽到綠色聲音的天使。你看,杉林中飄過的書聲、鳥聲、蟲聲,也時常讓那些杉樹高興得戰(zhàn)粟,更讓我逸興遄飛,魂牽夢繞。
記得還在上小學(xué)時,學(xué)校操場旁是一片整齊的杉樹,那是我們課間活動的樂園,兒時的玩樂是不拘一格的,唱歌、跳舞、踢球……我們在杉樹的生長中分享兒時的歡樂。杉林中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正好讓整齊的杉樹為我們劃分了各自的領(lǐng)地。樹下被我們踩得異常平整溜光,體育老師干脆讓我們到杉樹中出操,每個小同學(xué)認定一顆杉樹,大家便能依傍自己的樹伙伴站成整齊的隊伍。夏日,林中的蔭庇讓我們感到異常的清涼,也讓我們在杉樹的搖曳中潛滋暗長!
多少年過去了,如今,我身為師者,再與水杉結(jié)緣。每逢課下,我總喜歡站在緊挨著教學(xué)樓前的那排水杉樹前,仿佛一個稚嫩的朝圣者,手足無措地捧著那一本本紙葉斑駁的教本,翻揀著汗?jié)n與淚漬滲透的文字,沉思良久,情不自禁地瞻仰那水杉遺世獨立的風(fēng)姿,既羨慕它的蒼郁勁拔,又同情它的孤高寂寞。當(dāng)然,更忘不了的是它的古樸典雅,肅穆端莊。難怪羅蘭那樣癡迷于樹,發(fā)出“我對樹的欣賞遠勝過對花的喜愛”的感嘆!我們做教師的不也是專心于樹的事業(yè)嗎?幾分圣潔,幾分孤高,當(dāng)然更多幾分的是正直向上的人格,就像樹的一生,只需堅定地站著,等待著什么,守護著什么,這,便做成了天地間的大美!
這里還要談到的是我最初結(jié)識習(xí)坎園的那些日子,我每天總是抽空在校園里慢跑幾圈,從體育場到文化長廊再繞過杉樹林下的小道。這條路不算長,從逸夫樓一直延伸到科技館那邊,道路兩旁,一邊是整齊的劍杉,一邊是種植在教學(xué)樓走廊前的臘梅,樹與花的搭配讓每個步道者內(nèi)心充滿了美好的想往,涌動著綠色的旋律。當(dāng)然,更多受益的是習(xí)坎園一代又一代的學(xué)子,無論是水杉還是臘梅都凝聚了耕耘者的堅辛與智慧,啟示著我們默默付出,自強不息。記得余秋雨先生在描述臘梅花的姿艷時,就特別勾勒了臘梅的孤傲與頑強;“枝干虬曲蒼勁,默默地纏滿了歲月的皺紋,光看這枝干,好像早就枯死,但在這里伸展著一個悲愴的歷史造型,就在這樣的枝干頂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鮮活的生命,嬌怯而透明?!?/p>
而這習(xí)坎園中高高的水杉豈只是臘梅般生命的承載,更多珍藏了無數(shù)習(xí)坎人美好的記憶!
杉林下的那排長長的石板條凳是師生們課間小憩的佳園。大家也許在條凳上促膝而談,解答一兩道學(xué)習(xí)難題;也許掏出隨身小本背一首唐詩宋詞;也許沏一口清茶,“隨意春芳歇”,也可能“為賦新詩強說愁”,拾起一片杉葉夾進書冊里,讓蔥蔥的綠葉永遠保鮮漪郁的青春年華。
當(dāng)然,這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永遠離不開校園里那些默默守護的保潔員——
他們清早起來,借著樓道路燈的微光,一遍又一遍地打掃,每逢落葉時季,他們還要俯身揀拾飄到座椅下,落在草叢中的碎葉,我每次迎上去和他們熱情地招呼,他們總是微微地一笑,那么真實,那么甜美,永是我抹不去的回憶,就像那高高的水杉平凡而偉岸。
末了,我還要曬出的是習(xí)坎園中師生合拍的畢業(yè)照,園中那高高的水杉成為了畢業(yè)照永恒的背景。
每逢畢業(yè)季,大家總是齊聚在逸夫樓前,以整齊的杉樹為背景,站成了短暫的永恒,留下了美好的一瞬,排成了最近的遠方,就像我四十年前依傍著水杉,站成永遠美好的記憶。置身其中的我們,正是多年后的他們,曾懷揣夢想與忐忑,經(jīng)歷了求學(xué)問道的青澀,初為人師的惶懼;體驗了磕磕絆絆的苦痛以及嶄露頭角的興奮!隨后,就像這杉,這沉默不語的杉,這園中普普通通的一樹一杉,有個共同的期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把根深深地扎進習(xí)坎園的土壤,吮吸積淀;把枝干伸向碧霄,修煉奮勉;既高聳入云,又低入塵埃。 唯愿自在地活著,那樣從容,那樣青翠,那樣靜謐,那樣深情,甚至有那樣一種不可言說的傲骨——
即使歲月染白了我們的雙鬢,以致暮色蒼茫,就像杉頂?shù)哪瞧萑~,也要沐著夕陽,占據(jù)它的高枝,餐風(fēng)飲露,不舍晝夜,不忘初心。留住這杉樹般的一縷相思,閱盡這習(xí)坎園中的一分大美,傳遞這習(xí)坎精神的一股偉力!
高高的水杉,郁郁蒼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