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華
(山東省寧陽實驗中學)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觀的弊病重重,視語文僅為“工具”,過于注重教師的表演和學生集體的整齊,與其它學科之間缺乏溝通,忽略學生的感受和尊嚴,忽略課堂情感活動,重視現(xiàn)成的結論,輕過程和方法等等,這已經(jīng)嚴重阻礙了初中語文教學的發(fā)展。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簡單探討當今初中語文教學的新觀念。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首先必須具有健康的人格魅力,時刻要以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來要求和約束自己,真正做到依法執(zhí)教、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因為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學生做人的引路人,要有高于別人的品德,才能受人尊敬。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教師心胸要豁達,嚴于律己,以高尚的道德尺子來衡量自己的言行,不姑息自己的錯誤,不掩飾自己哪怕小小的失誤。做到眼中有學生,知人知心,時時關心,能夠研究適合不同學生的不同教育方法,從自己的一舉一動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感染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
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重視基礎,理解為主。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重視對學生語言基礎方面的訓練,增強其理解力。不論推行何種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都不能忽視語言這個基礎,都不能忽視由局部到整體的理解。沒有牢固的知識基礎,何談發(fā)散思維,何談聯(lián)系實際。在鞏固基礎的前提下,我們才能更好地開展綜合性的語文教學,沖破現(xiàn)有課程的束縛,使學習內容應呈現(xiàn)出廣泛性和多樣性。在海量信息高速化的當今社會,語文教師應攝入大量的富有時代氣息的信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語言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首先,要開放教師的一言堂,讓學生在尋找過程中學會發(fā)現(xiàn),提高理解和認識。其次,教師要最大限度地使學生處于主體激活狀態(tài),解放學生的大腦、嘴巴和雙手,允許學生提出問題和應用各種手段來解決問題。在這種氛圍中,學生就能敢想、敢說、敢做,勇于創(chuàng)新,這樣還可以鍛煉他們勇敢的個性,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再次,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提供自學的條件,保證自學的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和訓練,注重合作,并加強反饋與校正。實現(xiàn)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自主、參與和合作,從而真正達到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的素質教育目標。
心理學研究認為,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于學習活動;能促使學生產(chǎn)生愉悅的體驗,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尋幽探勝。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樂中施教,不失時機地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就能使學生愛上語文課,樂于學習,主動求知,教學效果一定會有明顯提高。
傳統(tǒng)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與掌握,冷落和忽視發(fā)現(xiàn)與探究,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僅僅接受書本知識,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方式窒息人的思維能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它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發(fā)展,反而成為學生發(fā)展的阻力。
獨立性是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對應于傳統(tǒng)方式的依賴性。如果說主動性表現(xiàn)為我要學,那么獨立性則表現(xiàn)為我能學。每個學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當強的潛在的顯在的獨立學習能力。不僅如此,每個學生同時都有一種獨立的要求,都有一種表現(xiàn)自己獨立學習能力的欲望,他們在學校的整個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一個爭取獨立的日益獨立的過程。從而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并創(chuàng)作各種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進而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獨立思維,展開聯(lián)想,提出問題。
現(xiàn)代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動力、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他們自我展現(xiàn)的機會。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學生需能讀書,需能作文,固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教學中要使學生把學習的方法內化為能力,并要做到能遷移運用,獨立學習。教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最終使學習成為精神需求,體現(xiàn)出較強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