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菏澤市開發(fā)區(qū)佃戶屯辦事處劉堂小學)
除了教材上提供的閱讀篇章,教師也要在平時課堂上多向小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或者是通過教材來選取一些讀物來供學生選擇,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三年級上冊有《哪吒鬧?!愤@一篇課文,可以向學生推薦《封神演義》的簡易讀物,在班內開展一次課外閱讀交流會,請學生選擇其中最喜歡的人物或者故事片段,然后進行全班交流,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向大家介紹自己通過閱讀所得到的感悟,這種讀書交流活動,可以增強班級讀書氛圍,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小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可以提高聯(lián)想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在閱讀中,學生會產生不同的見解,這時教師要進行正確的引導,但切忌不可阻礙學生的思考,也不要盲目否定學生的觀點,素質教育講究學生要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年齡較低的學生往往思維沒有被禁錮,更加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對于小學生提出獨特觀點時,應當尊重學生的意見,給予他們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在進行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將重心從“講”轉變?yōu)椤皢枴薄T诜治稣n文自然段時,應該允許學生多多提問,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此同時,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應該耐心回答講解,這其中要注意回答學生問題的技巧,不能把答案說死,而是應該在回答的同時反問學生,或者開放式的回答,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思考和啟發(fā)。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教材中有一篇劉紹棠的《師恩難忘》,課文中作者提到他難忘田老師的原因是因為老師每講一課就要給他們講一個小故事,給了作者很多的啟發(fā),從此對文學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課文的最后給了學生一道思考題,問學生對課文原文中一句話的理解。這時,也可以稍微往深一層次進行探討,為何作者在聽了國文老師講了若干小故事后會對文學產生興趣,再詢問學生是否有在閱讀時產生了新的想法,比如說在閱讀了一篇寓言故事后,有沒有想過要進行仿寫,或者通過一個小故事來表達一個道理。一道簡單的課后習題,教師可以充分延伸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就要在一定程度上給他們天馬行空的機會,教師應該去迎合學生的思考,而不是高高在上,一味扼殺學生閱讀后產生的不同于標準答案的感想。
在給予學生一定程度自由思考的空間時,教師也要注意給學生正確的指導,這種指導包含幾個內容,一是指導學生閱讀的方向,很多作品過于高深,言語晦澀,暫時還不適合小學生閱讀,因此教師在平時要多留意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以及改寫的較為出色的名著讀本。二是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分為精讀和略讀,教師應指導學生什么讀物可以多讀幾遍,什么讀物大致了解即可。三是指導學生在閱讀之后發(fā)表感想,通過多種方式讓小學生總結閱讀過的書籍以及課上講授的課文,例如可以讓學生每個星期寫一篇讀后感,或者是定期舉辦讀書交流會。蘇教版的課文都有標注是否全文背誦或是部分背誦,對于需要背誦的部分,教師應該靈活應用教學。例如,可以在班級舉行朗誦會,讓學生在了解課文內涵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對于一些有故事情節(jié)的課文,也可以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不同年級的學生對于閱讀的偏好也各不相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普遍偏愛寓言、童話等充滿趣味性的文章,這時教師可以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告訴他們這些文章中蘊含的道理,而中高年級的學生,應該適當讓他們閱讀富有哲理的小短文或者是充滿意境的散文,由淺到深,逐漸讓他們理解文字中暗含的情感,這是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學生也許習慣了直白的語言,對于含蓄的表達還不太理解,這時教師要有耐心,也需要對文章的背景進行充分了解,這樣能夠在課堂加入一些課外元素,這不僅讓學生印象加深,還能讓學生對課文的了解更加透徹。
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的整合既要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更要貫穿于學生的課外活動中。互聯(lián)網(wǎng)上有豐富的資料,教師可以搜集、積累各種相關資源如網(wǎng)頁、圖片、視頻等,在教學中發(fā)布給學生,能夠補充教學資料的不足。例如,看圖作文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和表達能力的良好訓練方式。利用計算機做“看圖作文”,可以出示單幅圖片,讓學生寫一句話,還可以播放動畫圖片或視頻片斷,讓學生根據(jù)給定的場景或情境寫一段話,這樣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